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樟柳碱对眼外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60只眼)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复方樟柳碱治疗组30例(30只眼)和对照组30例(30只眼)。治疗组(1)予患侧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注射2ml,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连续用2~4个疗程,痊愈者可中止治疗。(2)口服血府逐瘀胶囊4粒(2.0)每天2次。(3)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起始量10mg,每天1次,连用5天后减量至5mg,根据病情使用3~5天后改口服强的松10mg每天1次,逐渐减少激素用量至停药。对照组予维生素B12注射液500ug和维生素B1注射液1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并口服血府逐瘀胶囊4粒,每天2次,14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治疗2~4个疗程。激素使用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30例中治愈19例(63.3%),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中治愈11例(36.7%),好转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眼外肌麻痹,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

  • 标签: 颞浅动脉旁 复方樟柳碱 眼外肌麻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我院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冠心病患者3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应用心脏表面固定器,使吻合口局部心肌处于相对静止和冠脉处于无血状态。结论护士熟悉手术步骤,娴熟的配合技术和较强的应急能力,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眼睑痉挛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92例患者(102眼)于动脉旁采用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进行治疗和护理。结果92例中治愈81例(88眼,86.27%),好转11例(14眼,13.73%),治愈患者均未复发。结论于患眼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疗效显著、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应注重操作要领,做好心理护理和药物观察,注意进针的部位和角度,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复方樟柳碱 皮下注射 眼睑痉挛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微创心脏外科手术。由于围手术期手术疼痛易引发肺炎等并发症。因此,临床上对术后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患者手术的疼痛护理也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本文对冠装动脉搭桥术患者的疼痛管理和护理研究进行分析,对术后的疼痛进行分级护理,并且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动态监测,观察了解到患者的恢复情况。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疼痛管理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19例病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9例病患中有9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10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结果19例病患均手术顺利经治疗后病情得到好转,心脏功能较之前有明显改善,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和制定良好的手术方案下,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有着较好的临床作用,能够帮助病患减轻痛苦显著改善心脏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率和病患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外科手术 冠状动脉疾病 临床效果 心脏瓣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促进手术成功和康复。方法对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心理干预方法。结果采用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紧张、恐惧心理等不良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处于接受手术的良好理状态,手术顺利进行,并减少了术前、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有效的心理干预,对手术的成功、患者愈后起到良好协同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冠状动脉搭桥术 围术期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选择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在非体外循环即心脏不停跳下行多支冠状动脉搭桥105例手术的手术配合。结果105例病人手术顺利,2例由于病人病情严重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两例术中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无一例死亡。结论护士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步骤,熟练配合手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非体外循环 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实施效果。方法将5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实验组运用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实施护理方法,对照组仍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对护理整体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5)。结论实施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护理路径(CABG-CNP)提高患者对手术风险的承受力,消除顾虑,更好配合治疗护理,使患者尽早康复,减低住院日,减少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CNP是近年随整体护理后的新的护理服务模式,它体验了护理的专业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临床护理路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n-PumpCABG,on-pump)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CABG,off-pum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2年7月间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18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n-pump组和off-pump组,对其术后临床资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off-pump组发生并发症3例,住院死亡1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6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1.5天;on-pump组并发症20例,住院死亡5例,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8小时,ICU住院时间平均3.6天。结论非体外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再血管化的应用上无差别,但非体外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比体外循环患者低,ICU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冠状动脉搭桥术 体外 非体外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采用搭桥手术和支架置入的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在2008年2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了冠状动脉疾病患者64例,对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2例,试验组对患者采用搭桥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支架置入进行治疗;对这两种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试验组治疗的安全性、有效率与对照组相仿,没有显著差别。结论采用搭桥手术对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同样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搭桥手术 支架置入 冠状动脉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72例患者在手术中的配合措施。结果该72例患者的手术在术中配合默契、流畅,对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有极大的帮助,目前72例患者均已康复出院。结论护理人员是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重要环节,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地配合医师,重视手术流程和细节,为患者的术后康复做好一切准备。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配合 心得体会
  • 简介:摘要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02年2月-2006年12月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制定科学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计划。结果66例冠心病手术患者通过心理护理、管道护理、呼吸系统及循环系统的监测,临床效果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施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54例及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7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术后引流液量、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非体外循环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相比,手术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拔除气管插管时间显著缩短、术后引流液量显著减少、拔除心包、纵膈引流管时间显著缩短,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是值得临床应用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非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4年我院接治的采用体外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选择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选择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结果在术后恢复各项指标中,ICU治疗时间、心电监测时间、使用抗生素时间、留置引流管时间、进食时间和坐起时间在两组差异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通过对患者术后的疗效分析和随访过程中,对两组患者预后进行比较,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采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

  • 标签: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疗效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桡动脉支皮瓣与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本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治疗的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60例,按照患者的皮瓣类型分为A组(桡动脉支皮瓣,34例)和B组(掌背动脉岛状皮瓣,26例)。两组患者均在创面处理后设计皮瓣,切取相应位置的皮瓣并移植缝合,术后常规固定和抗凝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成活率、外观、感觉功能状况。结果A组患者对皮瓣外观的满意度和优良率优于B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A组移植的皮瓣均成活,B组皮瓣远端坏死者3例(11.54%),两组皮瓣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皮瓣辨别觉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外观更佳,成活率高,适应症广泛,可有效地修复手部小面积的缺损。

  • 标签: 桡动脉掌浅支皮瓣 软组织缺损 外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动脉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8例非冠心病者为对照组,63例冠心病患者为实验组,均进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超声检测,进行比较。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IMT明显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冠状动脉病变与IMT值及斑块检出率明显相关。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可作为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冠状动脉病变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进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桡动脉闭塞的护理体会。方法抽取8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进行分析,平均分组,参考组开展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比效果。结果经过分析,实验组远远强于参考组,差异较大,具有临床对比价值。结论针对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病人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减低桡动脉闭塞率,增强护理满意度,促进身体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运用价值。

  • 标签: 介入治疗手术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干预穿刺
  • 简介:摘要总结全麻下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患者行腋腋搭桥术的手术配合要点及护理体会。术前应详细了解病人心理及病情,做好心理疏导,防止手术当日因焦虑紧张所致的血压升高;精心进行物品准备,合理选择血管吻合专用器械和缝线;准确配制肝素液;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及体位安全;严格无菌操作。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 标签: 窃血综合征 腋腋搭桥术 手术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