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调取患者完整的临床资料,先用单因素分析,选取有意义的指标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得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有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碳酸根、内生肌酐清除率、总蛋白、肿瘤标记物等项目,再使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总胆红素、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肝性脑病、血清碳酸根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时预测和控制乙肝肝硬化病情的发展。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指数(cerebralstateindex,CSI)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昏迷患者疾病预后的评价意义及与APACHEⅡ评分对危重昏迷患者的预后评价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ICU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ICU入院62例危重病昏迷患者,入住ICU后行入科24h、出科时的CSI监测及APACHEⅡ评分,追踪患者至出科或死亡,以好转和死亡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两组之间及组内CSI及APACHEⅡ评分结果,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APACHEⅡ评分死亡组24h、出科时明显高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升高,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SI死亡组入科24h、出科时明显低于存活组,而组内比较出科时较入科24h下降,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且CSI大小与APACHEⅡ评分高低有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CSI对危重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而CSI与APACHEⅡ评分之间有负相关性,因此APACHEⅡ评分对其也有一定协同评价作用。

  • 标签: CSI APACHEⅡ评分 危重昏迷患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55例)和死亡组(3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取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急性心梗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溶栓治疗时间、梗死部位、并发症及合并症等,结果表明,心衰、吸烟、溶栓时间、患者年龄及胸痛是治疗预后的其危险因素。结论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预后的因素很多,应根据相应的因素进行预防,尽可能的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预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及与预后效果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搜集我院治疗的髓母细胞瘤患者30例临床资料,小于18岁患者25例,大于18岁患者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头颅MIR和CT检查,经影像学及术后病理证实为髓母细胞瘤患者。全部进行手术切除病灶并全脑放疗,在术后2年、4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情况。结果>18患者在经过治疗后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18岁患者;手术进行全切和次全切患者的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后放疗时间大于1个月患者2年、4年生存率明显高于放疗时间小于1个月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髓母细胞瘤晚期患者进行放疗和化疗是必要的治疗方法,在结合手术切除肿瘤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改善患者生存率。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治疗效果 预后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astleman病(Castlemandisease,CD)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的11例CD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0例局灶性CD(LCD)中9例手术完全切除可获治愈,1例不能完全切除放疗后达PR。1例多中心性CD(MCD),3周期CHOPE方案化疗后疗效评价为PR,目前治疗中。结论LCD预后好,可治愈。MCD预后差。

  • 标签: Castleman病 临床特点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手术干预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64例,随机分组,每组各有患者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治疗方法应用于重度脑外伤脑疝患者治疗中,有利于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 标签: 脑疝复位天幕切开术 脑外伤脑疝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150例,按照患者挂号顺序,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自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阿加曲班进行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APACHI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肾脏衰竭数、尿量、血肌酐以及蛋白尿等因素,对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7%,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治疗效果具有明显差异,P<0.0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最终观察组的预后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对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析预后影响因素过程中,采用APACHII评分对患者肾功能衰竭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具体探究,进而采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脓毒症或者是肝功能恶化等,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 急性肾功能衰竭 预后 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按照出血性脑梗死和非出血性脑梗死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有32例和46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顾分析法对影响出血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两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logistics多因素回顾分析可见,年龄在55岁以下、合并高血压病史、血糖升高、脑栓塞形成、合并大面积梗死、病变累及皮质等都是造成脑梗死后继发性出血的主要因素。出血性脑梗死和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65.6%和50.2%,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非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多,但预后相对较好,临床实践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出血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过期妊娠产科处理方式和围生儿预后状况。方法选择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份期间在我院产科分娩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产妇依据妊娠的孕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过期妊娠产妇,对照组为足月妊娠产妇,每组各100例产妇,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以及采用不同产科方式进行处理的新生儿的窒息率等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的剖宫产率(60/100,发生率为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0/100,发生率为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采用剖宫产新生儿的窒息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妇怀孕时期应该重视进行有关孕周的讲解,针对过期妊娠需要及时的进行处理,产科采取手术助产或者剖宫产等方式改善新生儿的预后状况,对保障母婴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过期妊娠 产科 剖宫产 围生儿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病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对其进行规范治疗和合理饮食控制的方法,并且依托于良好的预后护理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规范化的2型糖尿病低血糖病症的治疗,对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血糖也逐渐恢复,具有显著的治疗效率。结论对患有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合理饮食,以及精细地预后护理治疗,可以促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及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低血糖 诊断 治疗预后 观察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35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5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根据Fletcher风险分级,极低风险4例,低风险8例,中风险15例,高风险8例。CDll7、CD34、SMA、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3%、88.6%、34.3%、25.8%,其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危险程度无关(P>0.05)。肿瘤是否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与肿瘤危险程度相关(P<0.05)。中、高风险程度者复发率25.0%,明显高于极低和低风险者(P<O.001)。结论用Fletcher分级对胃间质瘤分级评价更为科学合理。肿瘤浸润黏膜肌层或浆膜层是肿瘤危险的重要指标。提示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胃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Fletcher分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男性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37例青年男性胃癌患者的病理和3y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关系。结果患者腺癌26例,黏液细胞癌2例,黏液腺癌3例,印戒细胞癌5例,未分化癌1例。患者肿瘤分期I期19例,II期患者12例,III期患者共3例,IV期患者3例。1、2、3y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6%、71%、49%和19.7mon。患者肿瘤分期越高,生存率越低。结论青年男性胃癌病理示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分期呈负相关。

  • 标签: 男性 胃癌 病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前急诊积极、正确规范的护理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50例重型颅外伤患者(其GCS评分<8分)入院前急诊科行规范护理,6个月随访其预后。结果39例生存下来并有一定生活质量,2例最终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5例积极治疗死亡,4例植物生存状态。结论积极、正确规范的院前护理能为入院后进一步手术及相关抢救争取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颅脑外伤 规范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NT-ProBNP的浓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NT-ProBNP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发生急性心梗后患者入院48h内的血NT-ProBNP浓度平均(8174.71±10894.39)pg/ml,对照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48h内血NT-ProBNP浓度平均(125.09±62.56)pg/m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血NT-ProBNP浓度越高,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几率就越大。结论血NT-ProBNP浓度直接关系着AMI患者的预后情况,是早期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主要指标,在诊断急性心梗上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浆NT-ProBNP 预后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室间隔穿孔(VSR)的近期预后因素。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5例AMI合并VSR患者,根据患者发病后的存活期分为两组S组(存活≤30d,34例)和L组(存活>30d,3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存活期≤30d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制定AMI合并VSR患者的近期预后危险评分。结果S组与L组临床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女性、Killip分级≥Ⅲ级、前壁心梗、无室壁瘤形成、室间隔穿孔发生在近心尖部和AMI发作至VSR确诊的时间(AMI-VSR时间)≤4d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Killip分级≥Ⅲ级、前壁心梗、不合并糖尿病、无室壁瘤形成和AMI-VSR时间≤4d均为AMI合并VSR患者存活期≤30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MI合并VSR患者存活期≤30d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Killip分级≥Ⅲ级、前壁心梗、不合并糖尿病、无室壁瘤形成及AMI-VSR时间≤4d,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给予更积极有效的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穿孔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宫颈癌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病灶,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包括阴道流血、阴道排液等。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引发宫颈癌存在诸多因素。本组研究重点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进行了探究,希望在总结宫颈癌病症诊疗方法的基础上,使年轻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 标签: 宫颈癌 病理特点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由重症病毒性脑炎引起继发性癫痫患者的预后评价体系,并探索对预后评价存在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选取我院2013年至2014年收治的由重症病毒性脑炎引起继发性癫痫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格拉斯哥(GlasgrowOutcomeScale,GOS)预后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预后评分,以及分析预后评估的影响因素。结果依据GOS对由重症病毒性脑炎引起继发性癫痫的患者进行评估,其中良好预后患者59例,不良预后患者9例;而且入院前病程、发热持续时间、早期意识障碍、多次惊厥发作、EEG、头部MRI扫描和脑膜刺激征等7个因素对预后评估存较大的影响。结论在预后评估研究需要加重对上述这些因素的重视,全面综合分析各种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有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病情有一个较为客观正确的预后判断。

  • 标签: 癫痫 病毒性脑炎 格拉斯哥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8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同期来医院进行检查的健康孕妇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数、产次、孕次、家庭收入、孕期情绪、流产次数、高血压史等信息,并测量患者的血清钙离子含量,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符合条件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家庭收入低、孕期状态不佳、血清钙离子浓度、产次、流产史、高血压史是能够独立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预后的因素。结论孕妇在妊娠期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应该积极进行孕期补钙,密切关注多产次、多次流产、有高血压史的孕妇的状况,以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危害。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综合征 体质量数 高血压史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与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自2003年至2014年间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确诊的并有完整临床资料,可进行评估及生存随访的病例30例。收集治疗前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原发性睾丸淋巴瘤进行相关抗体的标记。结果30例患者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4例(80.0%),T细胞淋巴瘤3例(10.0%),Burkitt淋巴瘤1例(3.3%),分型不确切2例(6.6%)。I期和II期的患者25例(83.3%),III期和IV期的患者5例(25.2%)。单因素身存分析显示血清LDH水平≥240U/L(p=0.000),AnnArbor临床分期≥III期(p=0.020),IPI指数≥2(p=0.020)及初次治疗未达CR(p=0.000)的患者预后较差。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初次治疗达C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睾丸淋巴瘤的主要组织病理类型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手术切除后行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联合放疗是本病主要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原发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对于食管癌患者使用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01月期间被诊断为食管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均分为使用胸内吻合手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A、使用食管床吻合手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B和使用颈部吻合手术进行治疗的治疗组C。对三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A手术后DeMeester评分为(127.5±7.6)分。治疗组B手术后DeMeester评分为(87.5±6.6)分。治疗组C手术后DeMeester评分为(47.5±5.6)分。治疗组A同治疗组B、C进行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使用不同术式进行治疗,其胃食管反流情况不同,吻合口位置越低,反流情况越严重,因此临床上要尽量提高吻合口位置,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食管癌 不同术式 临床效果 预后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