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及时再灌注治疗可以有效挽救濒死的心肌,改善预后,因此早期诊断成为ACS治疗的关键。近年来研究表明心肌脂肪结合蛋白(H-FABP)可做为ACS的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本文对H-FABP在AC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冠脉综合症早期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肪结合蛋白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健康者20例,测定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按血糖波动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差值<6mmol/L),B组(差值≧6mmol/L),比较各组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水平。结果血糖波动越大,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越高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脂肪细胞型脂肪结合蛋白浓度相关,可作为评估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指标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血糖波动 胰岛素抵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方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以及咖啡含量进行同时测定。方法采用正交分析对旋覆花的提取进行工艺优化,并针对旋覆花当中绿原及咖啡的含量选用高效液相法进行检测,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比例为7030);色谱柱为Interil-ODS(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为325nm;流速则控制为0.5mL?min-1。结果经过检测后发现,绿原和咖啡在0.83-4.54ug/ml、0.45-2.10u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SD为1.21%、1.43%。结论采用HPLC法对旋覆花当中的绿原及咖啡含量同时检测,方法简便快捷。

  • 标签: HPLC法 旋覆花 绿原酸 咖啡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对早期诊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接受治疗并且被确诊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90以及90例黄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作为实验组,黄疸新生儿作为常规组。对比两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的肠脂肪结合蛋白在首次检查、二次检查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肠脂肪结合蛋白的检查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检查方式,并且具备非常显著的临床应用意义,能够显著提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肠脂肪酸结合蛋白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期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马来依那普利是第二代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由于其降压效果确切,副作用小,长期用药不产生耐受性,因而目前其已被用作一线降压药而广泛应用。

  • 标签: 马来酸依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降压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诊断及处置氨甲苯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对1例58岁男性鼻衄患者,因静脉给予氨甲苯注射液(止血芳)致过敏性休克,总结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及治疗体会。结果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只有通过准确的诊断及处置,过敏性休克完全能够做到可防可控。结论氨甲苯注射液所致的过敏性休克临床病例报导的很少,通过此次事件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掌握正确的处置程序和方法尤其重要。

  • 标签: 氨甲苯酸注射液 过敏性休克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本文对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胆汁(TBA)和谷丙转氨酶(ALT)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其TBA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因此,血清TBA检测为不同类型的肝硬化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指征。

  • 标签: 胆汁酸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金银花中主要特征成分绿原含量评价金银花品质。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5柱(250mm×4.6mm),流动相为乙腈-1.0%冰醋酸溶液,0.45μm滤膜抽滤,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42nm。结果绿原进样量在0.2~1.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为1.13%,平均回收率为101.2%。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对金银花品质的评价。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金银花 绿原酸 含量 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一定情况下胃腔内所产生的胃酸以及十二指肠返流入胃腔的胆汁会挥发成气态,从而导致咽喉、口腔、鼻腔、鼻泪管、咽鼓管产生病变。本文就挥发的临床治疗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求为此类病况的治疗提供一点思考。

  • 标签: 酸挥发 临床治疗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菊片中迷迭香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EclipseXDB-C18色谱柱,以甲醇-0.1%三氟乙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0nm;流速1.2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迷迭香在0.652~9.2245mg/m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迷迭香平均回收率100.19%,RSD为1.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香菊片中迷迭香的质量控制。

  • 标签: 含量测定 迷迭香酸 HPLC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胡索酯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部2015年10月购进的SPF级BALB/c小白鼠60只,周龄10周,先用7%的二硝基氯苯在腹部剪毛区致敏,而后用0.5%的二硝基氯苯在鼠背剪毛区左右两侧各1cm×1cm面积上经过4次激发制成慢性湿疹模型1,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一组为治疗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治疗组外涂药物使用5%延胡索酯软膏,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两组均每天两次涂抹患处,持续7天。结果治疗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比对照组真皮层炎性细胞数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延胡索酯治疗鼠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对人类湿疹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慢性湿疹 延胡索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高嗜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嗜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9例H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讨论HES各亚型的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住的69例高嗜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HES的不同病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69例患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病程时间3月。HES多能找到感染、嗜酸性胃肠炎、嗜酸性肺炎、免疫性疾病、过敏、肝细胞浸润等继发性病因(95.6%),特发性、克隆性少见,而遗传性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浸润脏器的症状。外周血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均异常增高(>1.5×109/L),多伴有血沉和IgE的增高,骨髓中增多的嗜酸性细胞以成熟的为主,受累及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查及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对患者病因分析,并根据病因采取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病因
  • 简介:摘要产后出血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并且随着二胎政策的开发,产后出血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造成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常见于产后宫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与凝血功能障碍等四大因素。并且孕产妇的凝血功能也与普通人有所不同,较之易出现纤维蛋白原降解,续而形成的血栓不稳定,不易止血。目前国内外都在对氨甲环的止血作用进行研究,尤其在针对产后出血也有了一定的成效,并且依据这些研究,WHO也进行了氨甲环在产后出血应用的新建议。

  • 标签: 产后出血 氨甲环酸
  • 简介:摘要玄参为临床常用中药,具有滋阴、降火、生津、凉血、解毒等多种功效。生品组方用来治疗温毒发斑、目赤肿痛、痈疽肿毒等症,制品的主要功效是凉血滋阴,常组方用来治疗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骨蒸劳咳等症。中药提取的方法基本上是煎煮、浓缩,我们的主产品脉络宁注射液的提取采用的是水提、醇提、再酯提的提取方法。为了使成品中的肉桂(C9H8O2)含量达标(2.1~4.5mg/支),并保持相对稳定,用实验方法测定不同软化方法、浸泡与不浸泡时所生产出中间体肉桂含量。

  • 标签: 玄参 肉桂酸 软化方法 浸泡时间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夫西地对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9月葡萄球菌感染病人73例(男性5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5岁(18—60岁),单用或联合应用夫西地静脉滴注,每天3次,疗程7-21天。结果应用夫西地的总有效率为90%。结论夫西地是治疗葡萄球菌感染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药物。

  • 标签: 夫西地酸 葡萄球菌感染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