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当中上颌第一磨牙第二(MB2)用显微镜及肉眼发现率的比较。方法收集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牙体牙髓科诊断为牙髓炎的上颌第一磨牙120例。随机分为A(60颗)、B(60颗)两组,A组使用显微镜寻找根管口,B组使用传统方法裸眼寻找根管口。比较分析两组间的MB2发现率。结果A、B组上颌第一磨牙MB2的发现率及通畅率分别为(81.67、85.71)%、(56.67、88.23)%,两组间的MB2的发现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B2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第一磨牙的治疗当中,显微镜的使用有利于MB2的寻找。

  • 标签: 根管显微镜 上颌第一磨牙 近颊第二根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桩核冠修复体对上颌第二前磨牙折裂模式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需要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随机分组采用不同形式桩系统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折裂模式。结果钴铬合金铸造桩和石英纤维桩在折裂模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桩系统与对照组抗折性能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为临床合理选择桩核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变异治疗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近两年含变异的恒牙39颗,通过显微镜下的手术治疗变异,统计治疗结束后的成功率。结果39颗含变异的恒牙集中在上颌磨牙区、下颌磨牙区和磨牙区。治疗以后,37颗患牙获得痊愈,成功率达到94.9%。结论变异的诊断在临床实践是一个诊治难点,通过手术显微镜可以显著提高诊治成功率,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变异根管 诊断 治疗 显微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的一次性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10年11月份至2012年4月份我院收治的100例(共127颗患牙)感染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急、慢性根尖周炎以及牙髓坏死,按治疗次数为根据分成一次组、次组,各50例,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疗效。结果一次组50例,显效20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的有效率达88%;而次组50例,显效21例,好转19例,无效10例,总的有效率达80%。一次组、次组的总有效率对比,无显著差异,即P>0.05。一次组、次组病患治疗之后的3个月、半年、一年的疼痛评分对比都没有显著差异,即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感染,采用一次性治疗的疗效令人满意,且和次治疗的效果和疼痛评分的差异小,省时省力又经济快捷、痛苦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根管一次性根管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感染的一次性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7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5例采用一次性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入我院采用传统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对比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两组患者均未见2级及3级疼痛,疼痛各级患者数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给予全部患者为期6个月的观察随访,观察发现,术后6个月观察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一次性治疗感染近期疗效明确,患者治疗时间短,就诊次数少,治疗依从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根管治疗 一次性根管治疗 短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治疗感染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临床可行性进行评价。方法将口腔门诊诊断为牙髓坏死和急、慢性根尖周炎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治疗内完成预备及填充;对照组采用两次治疗,在预备完成后封,复诊无根尖叩痛、管内渗出可实施填充。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疼痛发生率和术后6个月治疗成功率。结果两组术后1周、1个月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为9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一次性治疗的术后疼痛和近期治愈率等同于两次治疗,但疼痛期较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可行性。

  • 标签: 一次性根管治疗 牙髓坏死 根尖周炎 根管充填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科显微镜配合超声技术在钙化治疗的应用方法。方法选取有钙化的患牙72例(83个钙化),在显微镜下采用超声工作尖去除髓腔及管内钙化组织,结合乙胺四乙酸。(EDTA)、小号手用C锉疏通。结果患牙的83个钙化疏通成功并完成治疗50个,成功率为60.2%。无牙根折裂及器械折断发生。结论显微镜下应用超声器械、小号手用锉相结合,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钙化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牙科显微镜 超声技术 钙化根管 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镍钛器械预备充填根尖孔封闭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慢性牙周炎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镍钛器械预备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不锈钢K锉充填管法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的不锈钢器械预备,镍钛器械预备充填根尖孔的封闭性更好。

  • 标签: 镍钛器械 根管充填 根尖孔封闭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腔在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口腔科牙髓及根尖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口腔技术治疗的患牙共107颗,详细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与结果,评价该技术的临床疗效。结果107颗患牙采用口腔治疗,恰填98颗,恰填率为91.6%;超填5颗,超填率为4.7%;欠填4颗,欠填率为3.7%;治疗成功102颗,治疗成功率为95.3%,治疗失败5颗,失败率为4.7%。结论口腔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口腔根管 牙髓疾病 根尖周疾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牙髓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2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对于患有牙髓病的患者进行治疗后,20例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均消失,并不存在再度感染。结论治疗对牙髓病的根治起到了较明显的作用,可以消除疾病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的影响。

  • 标签: 牙髓病 根管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根管治疗术在使用的过程需要做到完满充填,对于弯曲往往会出现偏移、台阶形成、侧穿、欠充及器械折断等症状。本人主要从镍钛手用器械、拍X线片及平衡力切削技术等方面对69个弯曲患者进行治疗,其效果较为满意。

  • 标签: 根管预备 镍钛手用器械 试尖 根管填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首次复诊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对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逐步退后预备法和大锥度预备法,比较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情况。结果采用冠向下预备法病例在治疗期间发生疼痛反应的概率明显低于逐步后退法。结论首次复诊冠向下预备法比逐步后退法可以降低治疗期间疼痛的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首次复诊 逐步退后预备法 冠向下预备法 根管治疗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牙髓病采用多次法与一次法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牙髓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给予多次法治疗,Ⅱ组给予一次法治疗。结果Ⅰ组与Ⅱ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并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牙髓病的治疗,多次法治疗与一次法治疗的效果相近,临床上可优先选择一次法治疗。

  • 标签: 牙髓病 一次法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瑞士PD充填糊剂与传统充填糊剂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接收的需治疗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0例,治疗采用瑞士PD充填糊剂,对照组56例,治疗采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对比分析两种充填糊剂的治疗效果。结果使用瑞士PD充填糊剂的实验组患者无疼痛反应的为91.7%,对照组为79.3%,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年实验组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为9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士PD充填糊剂术后疼痛反应程度明显低于传统充填糊剂,两种填充糊剂的远期效果均比较理想,瑞士PD糊剂效果似略好于传统糊剂。

  • 标签: 瑞士PD糊剂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 根管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系统的发生率进行探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法,随机选取年龄满18周岁,并且自出生后在我区一直居住者作为下颌第二磨牙的研究对象,在显微镜下探查需治疗患牙开髓后或者拍摄X线片,按照显微镜下C形所具备的形态特征以及C形系统的X线特征,对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系统的发生率进行判断。结果在本研究中共有1592例调查者,下颌第二磨牙为3184颗,其中876颗具有C形系统,27.53%的发生率。结论在我区人群下颌第二磨牙C形系统的发生率较高,对其解剖形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及认识,有利于临床医师成功治疗下颌第二磨牙效率的提高。

  • 标签: 下颌第二磨牙 C形根管系统 发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不论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都不断进步着,治疗方法也发生了些微的变化,但是治疗的核心内容没有大的变化。而变化最大的是治疗器械的改良上,还有临床药品的变化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治疗的新技术,使得治疗的适应症大大地变宽泛了。因此在治疗上,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在牙体的治疗,理论和方法都更加完善和成熟,特别是牙科治疗的关键—牙体美学,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

  • 标签: 根管 牙体修复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