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4-14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4期
  • 机构:美国两个研究小组宣布,他们开发出一种新技术,可以防止转基因生物的扩散,从而避免意想不到的生物灾难发生。这被认为是朝着生产更安全的转基因生物迈出的突破性一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实现APP/PS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的繁殖并采用多对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型鉴定。方法将阳性转基因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一对一进行交配,利用多引物多重PCR鉴定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果在合适的PCR条件下三引物体系可以准确有效鉴定出子代小鼠的基因型。结论正确饲养繁殖及利用多引物同时进行的多重PCR对子代小鼠进行基因鉴定可以快速有效获得APP/PSl双转基因小鼠,为后续研究提供有效的AD动物模型。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APP/PSl双转基因小鼠 多重PCR 基因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清毒汤对转基因HBV小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免疫机理。方法将转基因HBV小鼠随机分为补肾清毒汤高、中、低剂量组、拉米夫定组、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与各中药治疗组、拉米夫定组与各中药治疗组的IFN-γ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补肾清毒汤高剂量组刺激分泌IFN-γ的作用大于低剂量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及拉米夫定组比较,各中药组IFN-γ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补肾清毒汤可刺激IFN-γ的分泌,对治疗CHB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补肾清毒汤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gamma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以L-FABP10GFP肝组织特异性转基因斑马鱼建立放射性肝损伤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出生后5天的斑马鱼,给予“剂量爬坡梯度”放疗,连续观察5天,了解幼鱼放疗安全性及安全剂量;结合“剂量爬坡”试验的结果及临床实践,选择合适的剂量进行放疗,连续观察5天,了解放疗后斑马鱼肝脏荧光强度、面积和形态的变化。结果“剂量爬坡”试验显示0、2、6、10、20、30、40Gy/次条件下的放射处理对斑马鱼是安全的;接近临床实践剂量40Gy/次的放疗处理未见斑马鱼肝脏荧光强度、范围及形态的变化。结论L-FABPGFP转基因斑马鱼放疗后54h内无法通过监测肝GFP荧光变化了解放射性肝损伤情况,该模型的建立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 标签: 放疗 斑马鱼 肝损伤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对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分子病因学检测,评估其在遗传性耳聋快速基因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采集96例耳聋患者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的9个突变,即GJB2(35delG,176dell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C538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C1494T)。结果96例耳聋患者共检出16例携带致聋突变(16.67%)。其中GJB2基因突变9例(9.38%)、SLC26A4基因突变7例(7.29%)、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和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结论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技术对中国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热点突变的检出率高,具有快速、准确、高通量、低成本等特点,能够满足临床耳聋基因检测的要求,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耳聋 基因突变 基因芯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8期
  • 机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最近报告,他们通过一种新型基因技术,重新激活人体红细胞中一个“沉睡”的基因,成功提高了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产量。在此基础上有望开发出治疗镰状细胞贫血等血液疾病的新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食品质量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在食品检验过程中,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是很重要的。在食品检验过程中,应严格从检验流程的各个环节加以控制,从样品抽取、制备、校准仪器设备、配制试剂、选择检验方法、控制实验室环境、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及对相关检验项目的检查等几方面,确保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

  • 标签: 食品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是对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一个改进和提高,也使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从而推动食品工业更加健康、快速向前发展,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快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其次,以用激光让二恶英现形为例,就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最新技术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检测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辅助生殖技术(ART)是目前解决不孕不育的主要方式,目前已有超过600万儿童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出生1,随着ART出生儿的逐渐增多,与这项医疗有关的遗传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有研究发现通过ART出生儿中印记基因异常的疾病增加,可能与ART导致了印记基因的改变有关。本文就辅助生殖技术与印记基因疾病的关联性进行表述。

  • 标签: 辅助生殖技术 印记基因 BWS综合征 AS综合征 SRS综合征
  • 简介:摘要基因敲除是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生物学技术,可通过一定途径使机体某种特定的基因失活或缺失,是目前在生物医药领域对某一具体基因功能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因敲除技术的原理及方法,并对其在药学领域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基因 敲除 基因同源重组 ES细胞
  • 简介:摘要基因芯片技术是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前沿生物技术,又称DNA微阵列。该技术被认为是继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和PCR技术后的又一次革命性的技术突破。本文主要针对基因芯片技术在动物疫病诊断、优缺点及发展前景方向做一综述。

  • 标签: 基因芯片 兽医临床 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GMP就其本质来说是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产物,是保健食品企业提高生产效率、确保其产品质量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科学的经验积累和总结。

  • 标签: 食品 GMP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品批发市场食品抽检微生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加强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的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内蒙古兴安盟食品批发市场食品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和卫生标准,对该批发市场三年间的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和评价。结果2012年3月~2015年3月,四年期间共检测1081份食品样品,合格841例,平均合格率为77.38%,其中各年度合格率分别为73.76%、75.53%、77.34%及77.68,经统计学分析,四年间检测食品数量和食品合格率有增加的趋势(P>0.05),各年度间合格率无显著性差异;熟肉食品的合格率最低,与乳制品、糕点及其他食品合格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蒙古兴安盟食品批发市场食品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建议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 抽检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东兴区2008-2009两年来所检食品的卫生状况和质量,发现问题的关键,为食品安全提供解决措施。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按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检验方法检验。检测内容有微生物和理化指标。评价按现行国家标准执行。结果两年检测1224件样品合格1178件,合格率96.24%。结论东兴区2008-2009两年来所检食品样品合格率较高,但为了人民的食品安全能长期有所保障,仍不能放松监管。

  • 标签: 食品 食品样品 检测
  • 简介:摘要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食品的优劣好坏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一个国民的的发展。由于经济高速前进,社会以及人类的生活活动得以有效地开展,然而此时出现了一项非常严重的事项,食品安全危机。近几年中不合格食品频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也导致食物中毒的案例越来越多,如苏丹红事件、三氯氰胺奶粉事件等等,可见食品的安全就在我们的身边。为了更好地检查食品的健康,我们就本文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的内容和技术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和保证检验的精度和灵敏度的方法,减少不合格食品的产生。

  • 标签: 食品 微生物检验 检验内容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本文展开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当前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日后的发展趋势。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社会各行业均通过对科技的利用,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以食品微生物检验为例,高新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能够充分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能力。就现阶段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仍有不少食品企业对该技术的了解水平较低,限制了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发展。本文在研究中,首先对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特点和重要性加以阐述,同时重点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食品微生物 检验技术 发展趋势
  • 简介:摘要目前,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前处理技术主要涉及到了微波消解、高压消解、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对食品中蕴含的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处理,保证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对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注重对相关技术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立足于食品检测处理角度,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展开了探究。

  • 标签: 食品安全 前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 微波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