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利用多普勒技术检测肝动脉的血流灌注指数(DPI),研究其对肝脏病变诊断利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80例肝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肝硬化伴结节病灶,应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肝动脉的DPI,确定DPI判断结节良性、恶性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结节的病理检验结果,探讨其价值。结果经过病理分析,80例肝硬化结节病灶中,有32例为癌性病灶,有48例为良性病灶,同时分析DPI,DPI≥0.30诊断结节性病灶敏感性90.8%、特异性88.1%、准确性90.4%、阳性预测值84.7%、阴性预测值92.2%。结论通过分析,DPI作为在临床上诊断鉴别肝硬化的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多普勒 血流灌注 癌性结节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引起了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发现,评价患者左心室功能,特别是左心室局部功能,对于患者心脏病治疗以及预后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价值。而门控心肌灌注显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放射性显像技术,相比与其他成像技术有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同时评估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情况、局部室壁运动情况以及心肌血流灌注情况。为此,在这里从以下方面针对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评估进行了简单探讨。

  • 标签: 门控心肌灌注显像 冠心病 心肌血流灌注 心功能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下肢缺血预处理(RIPC)和心内缺血预处理(ICPC)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灌注压、血流储备分数的急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RIPC组和ICPC组,每组各30例,比较两组缺血预处理前后非闭塞压、闭塞压和FFR的差异。结果缺血预处理后RIPC组非闭塞压和闭塞压的平均压均显著升高(P<0.05),两组血流储备分数FFR均显著升高(P<0.05),ICPC组患者闭塞平均压也显著升高(P<0.05),但非闭塞平均压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远距离缺血预处理与心内缺血预处理均可以提高严重病变冠状动脉的冠脉楔压(Pw)和血流储备分数(FFR),改善侧支血流,但下肢远距缺血预处理方法简便、无创、安全,更易于实施。

  • 标签: 冠心病 下肢缺血预处理 心内缺血预处理 冠脉楔压 血流储备分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机磷农药物中毒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口服有机磷农药致重度中毒接受了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的患者共计14例,在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前,治疗中以及治疗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后,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所有病人均得以抢救成功,经一次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法抢救成功有9例,没有发现明显的后遗症。结论应用血流灌注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在抢救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 标签: 血流灌注 血液透析 有机磷农药物中毒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脑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80例脑梗死急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疗程2周,治疗前后行磁共振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PWI)检查,计算脑血流灌注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脑血流量(CBF)比值rCBV、脑血容量(CBV)比值rCB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平均通过时间(MTT)比值rMTT和达峰时间(TTP)比值rTTP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DSC-PWI成像技术是临床评估脑缺血灌注的重要方式,也可为评估药物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脑梗死 磁共振灌注成像 丁苯酞注射液 脑血流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丁苯酞注射液应用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治疗中对其认知功能以及脑血管灌注的改善效果。方法本次采取随机方式对164例急性期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治疗,观察组选择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分析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CBF、rCBV以及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rMTT以及rTT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以及脑血管的灌注水平。

  • 标签: 认知功能 脑血管灌注 急性期脑梗死 丁苯酞注射液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CT灌注成像对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在2009年7月-2012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36例,对其展开同层动态扫描,并对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肝动脉灌注分数、IRF到达时间等灌注指标进行测量,分别对比分析肝实质和原发肝癌。结果相对于肝脏实质而言,原发性肝癌的以上各项观察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且(P<0.05)。结论在肝炎后的肝硬化演变过程当中,原发性肝癌存在于其本底基础不同的显著性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值得关注。

  • 标签: CT灌注成像 肝炎 肝硬化 原发性肝癌 肝实质
  • 简介:摘要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患者通过胎盘实质内血流树与脐动脉血流的阻力指数(RI),及收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末期流速的比值(S/D)的改变测定胎盘功能。方法使用彩色多普勒检测胎盘实质内三处血流的S/D,RI指数取平均值与胎儿脐动脉S/D,RI值做比较,进行分析。结果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患者胎盘实质内血流S/D,RI值的改变较脐动脉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实质内血流血流S/D,RI值的改变早于脐动脉,可较早的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经积极干预母婴预后均良好。

  • 标签: 胎盘实质 脐动脉血流 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浅表性膀胱癌多见。膀胱灌注化疗是预防其复发和进展的重要措施,常用的灌注药物有卡介苗、羟基喜树碱、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等。而恰当的灌注方法和精心的护理,可防止或减少患者在灌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保证灌注治疗的连续性,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肿瘤复发有着重要意义。方法对30例膀胱癌患者行膀胱灌注化疗前、灌注中、灌注后的观察护理。结果30例患者跟踪随访,随访时间1年-2年,经膀胱内灌注化疗2年均明显好转和得到控制。结论正确有效的护理是保证膀胱癌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关键。

  • 标签: 膀胱癌 灌注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献血血流不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对血流不畅的原因、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影响血流不畅的原因有静脉条件不好、穿刺针头位置不当、止血带压力不足、献血者自身原因及环境因素,所以护士要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位置、对献血者进行心理护理、检查采血器械。结论很多原因都会阻碍血液采集,若血液采集中产生了任何异常,都必须立即进行处置,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血液质量和献血者的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流不畅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DFI彩色血流显示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进行泌尿系腹部超声检查,对比使用二维超声显示与CDFI彩色血流显示。结果110例输尿管结石中单纯使用二维超声显示检出98例,检出率为89.1%,结合使用CDFI彩色血流显示检出107例,检出率为97.3%。结论使用CDFI彩色血流显示能很大程度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

  • 标签: CDFI彩色血流显示 输尿管结石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血流动力学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Wistar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4组(n=1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右美托咪定预处理组(DP组)缺血前30min泵注右美托咪定;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DH组)再灌注即刻泵注右美托咪定30min。再灌注120min时,取血样,测定血清MDA含量、SOD活性,GSH-Px活性、TNF-α及IL-1β含量。结果与S组相比,IR组缺血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明显降低(P<0.05),DP组在预处理后心率明显下降。再灌注120min时,DP组、DH组平均动脉压高于I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氧化应激参数的表达水平变化趋势相似。与S组比较,各组MDA、IL-1β、TNF-α明显上升,SOD及GSH-Px明显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P组及DH组的变化趋势有所延缓。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及后处理均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心肌缺血再灌注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糖与血脂、血流变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测我院2407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糖、血脂、血流变学指标,应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应用北京赛科希德SA-9000锥板式自动血流变仪检测血流变各项指标。并将其分为血糖正常对照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和糖尿病组。结果空腹血糖受损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血糖正常对照组(P<0.05,P<0.05,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低于血糖正常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1)。空腹血糖受损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升高(P<0.05,P<0.05,P<0.05)。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全血粘度(高、中、低切)、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结论空腹血糖受损与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血脂和血流变的改变,其异常结果可能是造成糖尿病持续进展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血糖异常患者定期监测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对治疗、预后及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血糖 血脂 血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的风险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实ICU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803例,其中发生CRBSI46例,分析发生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对策。结果46例患者发生CRBSI的原因与操作不当、导管的类型和材料、置管部位、时间及患者因素等有关;其中4例患者更换导管,7例拔除了导管,其余35例感染得到控制。结论患者、导管及置管因素均影响CRBSI的发生,通过纠正诱发因素,降低CRBSI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血透中心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以便为我院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6年3月476例血液透析的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患者以及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性感染在我院住院的46例血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76例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46例,发生率9.6%;共分离培养50株病原菌,革兰氏阳性球菌33株,占比6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革兰氏阴性杆菌17株,占比34%,以大肠埃希菌多见;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与留置时间,插管部位,基础疾病明显相关(P<0.05),经验性予以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89.1%的导管得以保留。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缩短留置导管时间,尽可能选择颈内静脉置管可有效降低感染率,采用万古霉素封管及全身抗感染治疗,可有效保留导管。

  • 标签: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封管治疗
  • 简介:摘要腹腔热灌注化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腹腔恶性肿瘤辅助治疗手段,利用热疗能增加抗癌药疗效的热动力效应,综合性地把热疗和化疗相结合,为腹腔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本文通过对本科室52例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护理分析,总结了腹腔热灌注化疗具体操作方法及护理流程,并对腹腔热灌注化疗中管道不畅的处理及化疗后护理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 标签: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流监护在产前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年间收治的156例孕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超声多普勒检查其脐血流,监测是否存在脐带绕颈情况。结果通过监测结果发现,156例患者中诊断为脐带绕颈阳性的有32例,S/D值的大小与脐带绕颈、胎儿宫内窘迫和胎儿的预后有直接联系。结论监护脐血流,测定S/D值能够反应脐动脉血流的阻抗,从而对脐带绕颈的危害进行预测,早发现,早处理,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 标签: 脐血流监护 产前监测 脐带绕颈 S/D值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与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CDFI)数据,探讨甲亢时肝动脉血流的研究价值。方法测量30例经实验室检查证实甲亢的患者的甲状腺上动脉、肝动脉的彩色多普勒数据,分别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甲亢患者肝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结论甲亢属于高动力性疾病,肝动脉血流速度可间接反应甲状腺上动脉的血流情况。甲亢患者甲状腺上动脉血流速度与肝动脉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上动脉 肝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