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对硬度值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3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间隔1-33周分别检测瞬时弹性探测仪(Fibroscan,FS)硬度值,及血清ALT、AST、GGT、ALB、GLO和TBIL等。分析患者硬度值变化与年龄、肝功能变化幅度间的相关性,以及年龄、初始肝功能指标与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ST、GGT、GLO、TBIL、DBIL的变化幅度,以及年龄均与硬度值变化幅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初始ALB、TBIL和DBIL水平,与硬度值变化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661,0.5225,0.5746;P<0.05)。结论炎症程度对肝脏硬度值的检测有明显的影响;初始ALB越低,TBIL和DBIL水平越高,硬度值变化越快。

  • 标签: 瞬时弹性探测仪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衰竭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乙肝衰竭患者100例,其中慢性重型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一组,慢性轻型衰竭患者50例为实验二组,另选取同一时间段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50例为对照组,分别对选取的研究对象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比较实验一组患者、实验二组患者及对照组正常人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结果实验一组、实验二组以及对照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衰竭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会升高,且随着病情加重,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的越多,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在临床诊断衰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衰竭患者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10例在2015年1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慢性乙型肝炎衰竭患者)和对照组(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组分别为55人。运用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方法对观察组进行检测,免疫比浊法为测定方法。IgA、IgM及IgG为检测指标,并与ALB(白蛋白)、PTA(凝血酶原活动度)及TBiL(血清胆红素)各指标对比,对两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免疫球蛋白数对两组的病情程度具有影响作用,若患者免疫球蛋白升高明显,则表明患者存在更加严重的病情。且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变化相比,其临床意义相同。结论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情况可通过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变化进行反映,在预后评估过程中,其临床意义与ALB、PTA及TBiL各指标相同。

  • 标签: 肝衰竭 血清免疫球蛋白 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衰竭患者中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55例衰竭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同期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对两组患者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检验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M、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即IgM、IgG、IgA水平明显较高,差异对比均P<0.05。结论在衰竭患者诊断中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在临床诊断中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血清免疫球蛋白 肝衰竭患者 检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血白蛋白+康复新交替湿敷换药,对(肝硬化)性脑病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压疮的治疗及效果。方法把自己输完的人血白蛋白瓶打开,无菌纱布沾湿,敷在患处,外用无菌纱布覆盖。6小时后同法用康复新液湿纱布敷患处,依次交替换药。讨论患者蛋白低、全身营养低下,用人血白蛋白和康复新液(能促进疮面修复,并有效避免感染)交替换药,保持湿润,费用较低,疗效好。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康复新 湿润疗法 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156例肝硬化患者,随机把这15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78例患者主要服用抗病毒、治疗肝硬化并发症、保和抗纤维化的药物,观察组的78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并辅以养、清、泻、温法治疗,经治疗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结果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观察组在腹水及水肿检查、肝功能检查的各项检查结果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养、清、泻、温法对于肝硬化患者的恢复能够起到行之有效的功效,不仅提高了临床疗效,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肝硬化 养肝 清肝 泻肝 温肝法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了145例人工治疗衰竭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患者的心理护理,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密切观察血路及各压力指标的变化,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防止并发症。

  • 标签: 人工肝 肝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纤维化指标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182例肝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三型前胶原N端肽(PⅢNP)、Ⅳ型胶原(CⅣ)、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总胆汁酸(TBA)、甲胎蛋白(AFP)含量变化及AFP水平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并比较联合检测对肝硬化临床价值。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硬化、重症肝炎组纤维化四项及TBA、AFP指标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P<0.05~0.01);并随疾病加重,水平增高;重型肝炎患者HA与PTA、ALB、TBIL有较好的相关性(r=-0372、-0.395、0.344,P均<0.05);在两个指标的组合中以HA+PⅢNP的诊断价值最高,在三个指标的组合中以HA+PⅢNP+CIV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A、PⅢP、LN和AFP水平对肝病患者的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肝纤维化指标 甲胎蛋白 动态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前白蛋白(PALB)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在慢性肝病患者中的变化情况,探讨多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和循环酶法分别对175例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血清HA、LN、PCⅢ、Ⅳ-C、PALB及TBA水平定量测定,并与50例正常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病组中,血清TBA、PALB、HA、LN、PCⅢ、Ⅳ-C的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各组患者血清HA、LN、PCⅢ、Ⅳ-C、PALB及TBA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BA、PALB、HA、LN、PCⅢ、Ⅳ-C水平,对慢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总胆汁酸 前白蛋白 透明质酸 层粘连蛋白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2013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有20例患者。观察组采取动脉热灌注化疗药联合超液化碘油栓塞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超液化碘油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生存率、肿瘤灶数目、大小的变化等。结果观察组在术后生存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肿瘤变小、减少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转移癌疗效显著,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 标签: 肝动脉 热灌注化疗 肝动脉栓塞 肝转移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b)动态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28例初发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cTnI、Mb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hs-CRP在发病后不断上升,在48h前后达到高峰(15.22±7.01)mg/L,1周后基本降至正常水平;Mb在12h前后达到高峰(230.3±70.2)ug/L,48h基本降至正常;cTnI在24h达到高峰(16.35±4.12)ug/L,1周后检测仍然较正常水平偏高。结论动态监测血清hs-CRP、cTnI、Mb血清水平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和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胎盘ERp29、MPO的表达量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ICP孕产妇作为ICP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因胎位不正及社会因素等原因选择剖宫产的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清TBA、AST、ALT水平及胎盘组织ERp29、MPO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CP组血清TBA、AST及AL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ERp29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胎盘组织MPO表达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Rp29、MPO参与ICP的发生发展,可能成为该病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ICP ERp29 MPO
  • 简介:摘要实习生认为衰竭的诊断内容繁琐,复杂,难以理解,容易混淆,尤其是合并胆道腹腔感染的诊断与已掌握的感染方面应有的医学知识不一致,理解更加困难,本文对衰竭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加以探讨。

  • 标签: 肝衰竭 实习教学 胆道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纤维化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纤维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纤维化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苏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刮痧疗法对郁气滞型疼痛的疗效及推广。方法整理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2015年3月门诊或家庭病床诊疗中采用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的108例患者,并随访观查1~5年。结果治愈57例,显效4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结论刮经治疗郁气滞型疼痛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经 刮痧 肝郁气滞 疼痛
  • 简介:摘要纤维化是由慢性损伤引起的。在慢性损伤期间,星状细胞(HSC)被激活并增殖,这导致过多的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导致纤维化。纤维化发病机制复杂,病因包括酒精,慢性病毒性肝炎,寄生虫,代谢性疾病和毒素或者其它药物。当纤维化不受控制后,它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现在有一些研究表明纤维化和肝硬化是可逆的。近年来中药作为抗纤维化药物效果较为明显,本综述旨在总结中药对星状细胞活化以及细胞外基质沉积的保护机制。

  • 标签: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外基质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血管瘤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血管瘤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血管瘤。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严重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3例为观察组,行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治疗。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1月诊治的严重外伤患者57例为对照组,行清创性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创性切除联合选择性入血流阻断是治疗严重外伤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发症少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清创性肝切除 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 严重肝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