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苏丸对阻断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肝苏丸对阻断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

王李菲李锐

(武汉市第一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目的:探讨肝苏丸对阻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肝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肝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肝苏;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2-0340-02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国家,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过程中肝脏细胞经历炎症、纤维化、肝硬化的过程。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内纤维生成和降解失去平衡,造成肝脏内弥漫性的、过量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病理过程。有学者指出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可以阻断其向肝硬化发展[1,2]。目前治疗肝纤维化药物较少,干扰素、秋水仙碱效果不佳[3]。中医治疗肝纤维化有较好疗效,如有学者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分组,治疗组采取鳖甲煎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后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上明显优于对照组[4]。因此本文拟收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析肝苏丸的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收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研究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联合肝苏丸)和对照组(治疗方案为恩替卡韦)。研究组平均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分别为(53.2±12.7岁、男性56例,女性44例、14.5±3.4年),对照组平均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分别为(54.9±13.1岁、男性60例、女性40例、14.8±4.1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无差异。

1.2入选标准

(1)诊断符合《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标准。(2)Child-Pugh分级为A或B级。(3)自愿参加试验。(4)HBsAg(+)、HBeAg(+)、HBcAb(+)、HBV-DNA(+)。

1.3排除标准

(1)恶性肿瘤者。(2)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肝功能失代偿者。(3)不按规定服用药物者。

1.4治疗方法

1.4.1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40037,安徽贝克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服用方法:0.5mg/d,每晚1次口服。疗效6月。

1.4.2研究组恩替卡韦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加用肝苏丸(四川子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Z20060265),服用方法:一次2.5g+100ml温开水,一日3次。疗效6月。

1.5观察指标

对比(1)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2)两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

1.6统计学

采用SPSS17.0软件,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1。

2.2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脏功能对比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脏功能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肝脏功能比较有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在我国,慢性乙肝感染是肝纤维化最重要的病因,肝纤维化主要表现为胶原异常增生和沉积。还有学者指出当肝脏细胞受到损伤后,激活炎性细胞,炎性因子导致肝脏内皮细胞损伤,肝星状细胞启动,Kupffer细胞,内皮细胞等分泌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纤维化[6]。血清HA、LN、CIV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HA、LN、CIV水平高低与肝穿刺病理组织学分级有较好的相关性。

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西药疗效差强人意。中医认为肝纤维化病机与湿热内结,肝郁气滞,气虚血淤等有关。中药可以从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有效抗肝纤维化。本文对研究组采取肝苏丸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肝脏纤维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肝苏丸主要成分为赶黄草,中国明代著名药书《救荒本草》记载,赶黄草用于清热解毒、利湿退黄[5]。现代药理学指出赶黄草有抗氧化、抗纤维化等作用[6]。还有学者通过制作乙型肝炎病毒的细胞模型,结果发现肝苏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活性。肝苏丸采用现代中药工艺,和传统工艺相比,更易于服用和吸收,药效发挥更好。

病理学指出活化后的肝星状细胞凋亡是肝纤维化主要原因。肝星状细胞凋亡主通过Fas/FasL通路启动,NF-KB、TIMP-1、TNF-a对肝星状细胞的凋亡有调节作用。还有学者指出肝苏丸可以明显改善肝脏组织的炎症状态,减少NF-KB、TNF-a等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Fas/FasL通路。同时肝苏丸可以降低血糖和血脂,促进肝脏脂质代谢。还有学者将写#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组采取肝苏丸治疗,对照组采取用熊去氧胆酸和复方益肝曼片治疗,结果发现研究组在脂质代谢、下调血耱水平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因此,本文认为肝苏丸可以有效阻断和延缓乙肝肝纤维化的进展,对改善肝功能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6,16(5):316-320.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版).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6):1-16.

[3]薛爱玲,胡益民,高宗玲.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检测及其意义.中国基层医药,2004,11(3):453-454.

[4]徐礼通,杨平.鳖甲煎丸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13-15.

[5]孙其山,丁蔚茅,李亚峰.肝苏丸治疗病毒性肝炎386例[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6)355.356

[6]陈朝俊,李淑英.肝苏丸合脂必妥治疗脂肪肝32例[J].中西结合消化杂志,2003,11(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