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408例患者运动平板试验的结果,探讨其心电图特点、及其结果阳性者中与40例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与冠心病的诊断的符合率,加强临床工作着对运动平板的临床应用的认知。方法分析1年来408例患者的电平板试验资料。结果阳性者中40例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论本文资料显示运动平板试验在早期冠心病,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及其心功能的评估及预防心脏猝死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心电运动平板试验 冠心病 冠脉造影 心脏猝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为未来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随机把3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监测进行检查,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并比较分析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采用动态监测的患者中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电检查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断冠心病时,动态监测比常规电检查检出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时监测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中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月间72例通过左室造影确定给予堵闭手术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并在术前心电图检查显示为基本正常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堵闭手术中以及手术后3至5天实时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有没有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恶性的心律失常,对此做出相应的治疗或者停止手术,并跟踪随访患者情况一年。结果所有患者在堵闭术中及术后共16例发生心律失常,发生率为22.22%。其中8例出现在股动静脉轨道建立的过程中,3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2例患者出现完全性的左束支阻滞、1例患者出现三度房室阻滞伴完全性左束支阻滞、2例患者出现室性心动过速,评估堵闭术后患者发生较严重并发症风险的可能性后选择是否放弃堵闭手术。另外8例中,6例手术中发生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在释放堵闭器后均无处理自行恢复正常;2例手术后发生不完全性的右束支阻滞,及时使用激素进行治疗后2至3天心律恢复正常。在随后的跟踪随访中未出现异常。结论堵闭术治疗室间隔缺损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高,利用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患者在术后或术中有无发生心律失常,引导临床治疗。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堵闭术 实时心电监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心肌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诊断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对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两组患者心肌缺血的阳性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诊断过程中采用心向量与心电图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心肌缺血的诊断率,从而为患者的及时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在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的条件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检查 心肌缺血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监测老年患者ST-T改变并硝酸甘油预处理的优化麻醉技术。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收治的接受麻醉干预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监测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取硝酸甘油预处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10.0%、心肌缺血发生率为4.0%,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为26.0%、心肌缺血发生率为14.0%(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麻醉治疗中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的ST-T改变并采取硝酸甘油预处理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症状,提高麻醉用药安全性。

  • 标签: 麻醉技术 心电监测 硝酸甘油预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远程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发展应用。方法随访200例经过康复训练后的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监测管理的不同,分为远程管理组(100例)与一般管理组(100例),所有患者随访1年,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发生心肌梗死的四季季节构成比,讨论远程监测在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及未来发展。结果远程管理组中,8例患者发病死亡,病死率为8.0%,一般管理组17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7.0%,远程监测患者的病死率低于一般管理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病季节多为冬季,且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监测可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治疗后的病死率。

  • 标签: 远程心电监测 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VSD)术围术期发生心律失常与参数改变的关系。方法成功实行经导管封堵术的VSD患者50例,观察封堵术前后心参数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1、与VSD封堵术前比较,术后随访期间共发生心律失常20例,其中束支传导阻滞16例,包括完左2例,完右4例,一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1例,在随访中大多可恢复正常;2、封堵术前、术后心腔内图示房室传导参数A-H、H-V值为75.10±14.34msvs80.67±23.03ms及47.9±12.61msvs50.07±15.23ms,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经导管VSD封堵术后,部分患者出现新的改变,表现为1周内束支传导阻滞增多,但大多可恢复正常,预后良好。2、术中发生A-H、H-V延长与术后出现各类缓慢心律失常无关;3、心律失常是VSD封堵术常见的并发症,但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严格选择适应症,避免采用直径过大的封堵器是减少VSD封堵术后心律失常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封堵术 心电描记术 心律失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烧伤创面的效果。方法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45例烧伤清创后创面,培养创面肉芽组织,后期自体皮移植封闭创面。结果45例患者全部创面愈合出院,创面愈合时间最短17天,最长50天,平均29天,截肢5例。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能有效清除坏死组织,减轻创面感染,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烧伤后组织渐进性坏死,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提高植皮成活率,对部分深度烧伤可替代传统皮瓣移植,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电烧伤 VSD 自体皮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麝香保丸和可舒改善心肌供血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心脏疾病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观察组,给予研究组患者可舒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麝香保丸治疗。结果治疗周期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心肌供血情况均得到了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血脂情况明显优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采用心可舒治疗心脏疾病患者,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状况,还可有效控制患者血脂状况,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麝香保心丸 心可舒 心肌供血 心脏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70例内镜下高频切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热活检钳或圈套器钳或圈套住息肉根部,然后利用高频电流将接触到钳取或圈套住的组织产生高热人而被烧灼切断。结果70例患者术中顺利,无出血、无穿孔及其它并发症,治愈率100%。结论内镜下高频切大肠息肉是目前最理想、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内镜 高频 电凝 电切 大肠息肉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塞(AMI)是ICU病房最常见的、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快速诊断、安全的溶栓治疗、细致的心电监护、有效的护理可以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急性心梗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为女性常见病;文章结合王苹教授治疗“乳癖”经验,将“乳癖”分为三类型,认为乳癖病位在乳房,与肝、脾、胃、肾、冲任密切关系;治法的中心环节在于治“乳癖”从肝论治,重在疏肝。

  • 标签: 乳腺增生病 乳癖 疏肝
  • 简介:摘要根据IP网络的主要特点,重点从网络带宽、压缩技术、多播技术、传输协议、QOS等五个方面论述了基于IP网络构建视频会议系统的技术要求。

  • 标签: 多媒体通信 IP 视频会议
  • 简介: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形成,网络信息技术已广泛的应用在各行业中,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便利性,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增长。因此,对于互联网的应用十分关键和重要,但是也正是因为互联网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法分子也开始蠢蠢欲动。医院是治疗疾病的地方,人们的生命健康需要医护人员的救治,所以,医院在应用网络的过程,要能维护医院网络系统的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本文将深入分析医院网络安全的技术实现与改进通过对医院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保护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重点就如何做好医院计算机服务器、线路安全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三个层面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医院 网络安全 技术改进
  • 简介:摘要高频刀在外科手术中的广泛使用加速了手术进程,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或避免手术中出血。因此它具有切口齐,止血彻底,节省时间等优点。由于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量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可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正确地掌握高频刀在手术中的安全应用对于提高手术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高频电刀 安全使用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期间护理干预要点及实施效果。方法选取头痛眩晕患者1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94例);两组均给予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30%)、总满意度(97.8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显著提升脑仿生刺激仪治疗头痛眩晕的疗效,且患者满意度极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脑电仿生电刺激仪 头痛眩晕 疗效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