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喉罩在神经阻滞麻醉阻滞不全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30例骨科上肢手术接受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喉罩组和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常规监测BP、HR及SpO2。结果喉罩组患者术中MAP、HR及SpO2稳定。结论喉罩组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的平稳及良好的手术环境。

  • 标签: 喉罩 神经阻滞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0例接受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为研究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异感定位和神经刺激器定位方式,应用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阻滞效果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有效人数分别是45例和35例,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优势明显。对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分析,乙组的各项时间延长,对比后差异明显。结论在临床麻醉指导中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神经阻滞的方式,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刺激器 定位神经阻滞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产科的临床应用和效果观察,并将自然分娩与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在减轻痛苦以及会阴撕裂伤等方面的效果进行对比。方法将在分娩时自愿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产妇(观察组)90例和选择自然分娩的产妇(对照组)90例的分娩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使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产妇感受到分娩的疼痛明显小于自然分娩的产妇,观察组的会阴撕裂伤的发生率远小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产妇恢复快,产妇未因麻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可在最大程度减轻广大产妇分娩时的痛苦,减少对产妇和新生儿的伤害,因此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产科 会阴撕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我院2018年1月—3月在我院行自然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研究主体,随机将200例产妇分为麻醉组和常规组,麻醉组100例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常规组100例采用常规分娩,不采用任何镇痛方法,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分娩方式、出血量、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麻醉组100例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两组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组100例产妇阴道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两组平均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模式有助于缩短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降低阴道助产率和剖宫产率,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

  • 标签: 无痛分娩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 产程进展 阴道助产 中转剖宫产 不良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总结护理配合要点。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手术室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配合,实验组则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4.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13.00%),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加强术中的护理配合,明显提升了麻醉效果,减少了麻醉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 超声引导 神经阻滞麻醉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用于臂丛阻滞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2月66例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法分成2个组,每组各33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异感定位,两组患者采用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20毫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麻醉效果优良患者31例(阻滞麻醉成功率93.94%),对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患者25例(阻滞麻醉成功率75.76%),观察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阻滞麻醉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神经刺激仪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异感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要更加准确,阻滞麻醉成功率高。

  • 标签: 神经刺激仪 异感定位 臂丛阻滞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92例需行神经阻滞麻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5mL利多卡因(2%);观察组应用100mg罗哌卡因+5mL利多卡因(2%)+10mg地佐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持续时间更久,术中芬太尼用量更少(P<0.01)。结论采用地佐辛联合局部麻醉药进行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持久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佐辛 罗哌卡因 利多卡因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临床麻醉中,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麻醉手术病患102例,依照随机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即常规组与B超组,每组均为51例。对常规组病患应用常规方式进行麻醉,对B超组病患采用B超引导神经阻滞方式进行麻醉。结果B超组病患的麻醉效果明显比常规组要好,且两组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中,B超引导神经阻滞能够帮助获取到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增强麻醉成功率。

  • 标签: B超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阻滞麻醉中丙泊酚的辅助镇痛效果。方法随机将本院2013年2月~2015年9月行手术的67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3)和实验组(n=34),待神经阻滞麻醉成功后,实验组患者应用丙泊酚辅助镇痛,而对照组未用任何药物辅助镇痛,对比两组镇痛情况。结果较对照组而言,实验组镇痛优良率可达100%,明显要高,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丙泊酚辅助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建议运用。

  • 标签: 镇痛 丙泊酚 神经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8年2-8月,入选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及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阻滞效果的评价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更好。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产妇无痛分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6月30日到2015年05月31日于我院行无痛分娩的临产产妇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常规自然分娩者26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产程时间、出血量、分娩方式以及疼痛程度。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第一产程时长较短,但第二产程虽说有一定程度延长,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其剖宫产率为26.92%,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分级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采取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产妇进行无痛分娩,有利于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风险,缓解疼痛,效果安全可靠,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硬膜外 神经阻滞麻醉 无痛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妇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2月—2017年8月收治的98例孕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9例,对照组行自然分娩,研究组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比较两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和阴道顺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镇痛的总有效率、阴道顺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孕产妇患者施行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方式,能有效缓解和降低患者行阴道分娩的疼痛,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阴道顺产的几率。

  • 标签: 自然分娩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应用要椎旁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到我院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02例患者,随机划分为甲组、乙组,各51例。乙组与甲组分别接受腰椎旁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统计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疼痛时间以及尿潴留情况)、麻醉优良率情况,并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乙组起效时间、疼痛时间以及尿潴留情况均显著优于甲组(P<0.05);甲组麻醉优良率为88.24%,乙组为98.03%,对比乙组优良率更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而言,选择腰椎旁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更好,不仅对机体多项功能的影响较小,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腹股沟疝修补术 硬膜外麻醉 腰椎旁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麻醉在髌骨骨折手术应用的效果及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意义。方法31例行髌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采用股神经阻滞麻醉,正确定位导出易感后注入0.5%罗哌卡因注射液10~15ml;Ⅱ组选择L3-4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组织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麻醉5min后各时点的SBP、DBP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及Ⅰ组(P<0.05或P<0.01);Ⅰ组镇痛时间长于Ⅱ组(P<0.05),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短于Ⅱ组(P<0.05),Ⅱ组中使用麻黄碱例数高于Ⅰ组(P<0.05);Ⅱ组患者围术期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股神经阻滞麻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镇痛时间长,并发症少,适用于髌骨骨折手术的麻醉;股神经阻滞麻醉费用低,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股神经阻滞麻醉 髌骨骨折手术 基层医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在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选择在本院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30min、术后10min的MAP、HR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拔管当刻、术后12h、术后24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应用在患者开胸手术的麻醉效果较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胸椎旁神经阻滞 开胸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腋路双针法臂丛神经阻滞和经腋路单针法臂丛神经阻滞两种麻醉方法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拟行前臂、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双针组合单针组,各80例,评估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观察和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双针组桡神经、肌皮神经阻滞的成功率较单针组高,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P<0.05),正中神经、尺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支神经阻滞的总成功率双针组明显高于单针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麻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腋路臂丛阻滞双针法和单针法均可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双针法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针法,阻滞更完善,双针法临床更易操作且安全性更高,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经腋路 臂丛神经阻滞 双针法 单针法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B超引导下给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8年2月—10月,选取我院的68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研究组(以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评判麻醉效果优良性、各项麻醉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麻醉效果优良率97.0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穿刺时间指标并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觉及运动神经麻醉起效时间与感觉神经麻醉持续时间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与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相比,前者的麻醉效果更优,值得临床积极推广。

  • 标签: 盲探 B超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时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将患者平分成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对照组行全身麻醉法。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法。观察两组患者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麻醉与手术的时间、术后唤醒与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与手术时间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唤醒与拔管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在胫骨骨折手术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超声引导 胫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自2009年4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术患者50例,给予局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文研究的50例患者均安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22.5±13.7min。其中有1例出现阴囊血肿,3例切口肿胀,给予保守治疗,均康复出院。术后随访,病症无复发,也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显著。结论老年人双侧腹股沟疝采用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痛苦小,术中安全性高,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低,住院时间短,花费少,患者满意度较高。并且对于合并心、肝、肺等合并症的患者,也能通过该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双侧腹股沟疝 局部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在手外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进行手术的手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腕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0%,对照组为86.7%,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作用良好,起效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臂丛联合腕部神经阻滞麻醉 肌间沟法 手外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