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膜肉瘤的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预后。方法选取肺膜肉瘤患者2例,对肉瘤标本进行镜检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肺膜肉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构成,其中含有少量胶原纤维,多呈弥漫性紧密排列或者交织束状排列,增生梭形细胞周围见大小不等的裂隙,裂隙多呈分支状,少量裂隙呈片状、车福状,有灶性坏死。肿瘤细胞Vimentin、CD99、CK、Bcl-2、EMA均呈现阳性;Calretinin、CD34、CD68、SMA、S-100、MyoD1、desmin均呈现阴性。结论肺膜肉瘤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较为复杂,诊断时应该引起注意,并且肺膜肉瘤的复发率较高,要严格处理好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肺滑膜 肉瘤 病理组织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膜软骨瘤病28例,其中28行X线检查,20例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结果发生于膝关节24例,髋关节1例,踝关节2例,肩关节1例,1例双膝关节均发生。影像学表现关节间隙及周围大小不等、多发钙化的软骨小体,中心密度低,边缘密度稍高。结论X线、CT、MRI检查对本病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 标签: 滑膜 软骨瘤病 关节游离体 X线 计算机体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血管留置针穿刺的方法。方法对120例硬血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取先定位,再穿刺,再次定位、固定,最后穿刺的方法;对照组采取穿刺部位上下固定,快速进针的方法。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组采取的穿刺方法能提高硬血管穿刺的一次性成功率。

  • 标签: 硬滑静脉血管 静脉留置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男性,45岁,右腕部肿块25年,大小为3×5cm,近日因腕部肿胀,疼痛,关节活动障碍来我院检查。

  • 标签: 腕关节 滑膜 骨软骨瘤病
  • 简介:摘要患者男,患者老年男性,43+年前因左侧腹股沟斜疝行手术治疗,手术后两月即再次出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考虑反复,未再采取治疗,近日患者左侧腹股沟区包括反复突出伴不可回纳到我院住院治疗。查体左下腹有长约3cm手术瘢痕,左侧腹股沟有长约5cm手术瘢痕,并可见14cm×12cm包块坠入阴囊,质软,界限欠清,无压痛,平卧时包块不能还纳入腹腔。腹股沟区彩超提示包块内可见小肠蠕动。入院诊断左侧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伴嵌顿。

  • 标签: 腹股沟疝 滑疝 马鞍疝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的影像学资料,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国内相关文献报道及本院病例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结果MR双髋关节囊内见多个小结节影,呈“石榴籽”样改变。T1WI序列呈低信号,T2WI序列呈低信号,关节膜明显增厚,增强扫描小结节影未见明显强化,肥厚的关节膜明显强化。结论早期双髋关节膜软骨瘤病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并早于X线发现病灶。

  • 标签: 双髋关节 滑膜软骨瘤病,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膝关节膜软骨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男5例,女3例,8例均可见膜增厚、关节积液、游离体,7例见钙化、骨化游离体,1例见未钙化游离体。结论MRI对膝关节膜软骨瘤病影像学诊断优于X线平片和CT,MRI能够清楚显示对未钙化或骨化的软骨结节。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游离体CTMRI
  • 简介:摘要目的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的表现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总结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2009.10~2013.7经病理确诊的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患者6例,6例病例均行X线检查,4例患者行CT检查,4例患者行MRI检查。结果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6例患者行X线检查,表现为不规则钙化及骨化游离体,游离体密度不均,4例患者行CT检查表现为大小不等钙化游离体,较X线更能明确数量及游离体的位置,4例患者行MRI检查可发现多个游离体,边界清楚,可显示膜情况。结论X线多能诊断肘关节膜骨软骨瘤病,CT对于诊断及手术有帮助,MRI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方法。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肘关节 影像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膜骨软骨瘤病的X线征象,提高对本病的X线诊断认识。方法对31例经外科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的膜骨软骨瘤病患者的X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X线平片主要见关节内或/和关节周围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数目不同的钙化或骨化游离体。结论X线摄片是膜骨软骨瘤病最简单有效且经济的检查方法。

  • 标签: 滑膜骨软骨瘤病 线摄片 影像诊断
  • 简介:摘要手腕部腱鞘膜结核临床上较少见,易被误诊为腱鞘滑膜炎、腱鞘膜瘤,腱鞘巨细胞瘤等,延误治疗从而导致患者患肢的功能障碍。本文病例通过超声结合病史可明确病变的范围及所受累肌腱,观察病变周围的神经血管,对手术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掌心腱鞘滑膜结核 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对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6月至我院进行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39例,均行善愈腹膜前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观察手术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情况,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患者切口感染、阴囊积液、尿潴留、血肿等术后并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复发情况。结果39例手术用时15~25min,平均用时(21.44±1.52)min,术后48h内共计3例患者使用镇痛剂止痛。术后(17.42±6.29)h下床活动,术后(6.82±1.20)d出院。术后共计发生3例并发症,1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积液,1例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为7.69%。随访6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对腹股沟疝具有良好疗效,患者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低。

  • 标签: 双层补片腹膜前修补术 腹股沟滑疝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叙述正结结扎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三孔可吸收线正结结扎阑尾系膜阑尾根部、电灼消毒阑尾残端。结果235例患者中无一例中转开腹,均顺利完成LA手术,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正结结扎阑尾系膜及阑尾残端是安全可靠的。它可缩短手术时间,可弥补基层医院在腔镜器械落后的不足。

  • 标签: 腹腔镜术 阑尾炎 阑尾切除 滑正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创伤性囊炎时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创伤性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囊液抽取,并加压包扎治疗;实验组采取囊切除、体表多处打孔、负压封闭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结果实验组23例治愈,4例复发,3例感染,治愈率76.66%,复发率13.33%;对照组16例治愈,12例复发,2例感染,治愈率53.33%,复发率40%。两组比较,实验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创伤性囊炎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 创伤性滑囊炎 作用与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益肾蠲痹丸对CIA模型大鼠关节膜细胞NF-K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40只,均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制作CIA大鼠模型。致炎后除模型组外,分别采用益肾蠲痹丸和雷公藤多苷灌胃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膜细胞中NF-κB/P65、NF-κB/P50、IκBα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与模型组比较,益肾蠲痹丸和雷公藤多苷组表达明显下降。

  • 标签: 益肾蠲痹丸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NF-KB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对其膜成纤维细胞(FLS)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9-2015.9期间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B组单独使用复方风湿宁治疗,临床检测FLS增殖情况,使用MTT法检测;用ELISA法检测IL-10、IL-17、IL-22水平。观察两组OD值、FLS增殖抑制率及IL-10、IL-17、IL-22水平。结果A组OD值低于B组,P<0.05。A组FLS增值抑制率高于B组,P<0.05。A组IL-10水平高于B组,P<0.05;B组IL-17、IL-22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RA,相较于单独使用复方风湿宁,可有效降低FLS中OD值,提高FLS增殖抑制率,提高IL-10水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FLS 复方风湿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狭窄术后定期扩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尿道狭窄术后扩张的患者,分为A组(采取超导丝联合肾筋膜扩张器治疗)和B组(采取尿道金属探条扩张器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差异。结果两组尿道扩张后即刻自由尿流率、尿痛改善情况、血尿发生率及假道形成率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超导丝联合肾筋膜扩张器在尿道狭窄术后定期扩张治疗中疗效肯定。

  • 标签: 尿道 狭窄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