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采用药敏纸片法,对48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48株大肠杆菌中对四环素,强力霉素和磺胺异恶唑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5.83%(46/48)、89.58%(43/48)和89.58%(43/48)。氨基糖苷类中的耐药率以链霉素最高,卡那霉素和新霉素呈现出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81.25%(39/48)、58.33%(28/48))和62.50%(30/48)。大多数的药物耐药率集中在70%~80%;多重耐药率在100%;根据I类整合子的结构设计了3对引物,对I类整合子的intI1、可变区、3’保守端进行扩增,检测大肠杆菌I类整合子,分析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的关系,扩增出了750bp~2000bp的基因盒片段,检出率为66.67%(32/48),在35株耐9种药物以上的大肠杆菌中有27株菌I类整合子检测结果为阳性,占77.14%(27/35)。研究结果表明,I类整合子与多重耐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 标签: 大肠杆菌 I类整合子 多重耐药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新生儿溶血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取的护理措施及其护理效果等。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70例患儿的病情均得到有效缓解且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引发新生儿溶血黄疸的因素较多,及早发现且及早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的康复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性黄疸 护理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脾切除治疗溶血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至2013年我院救治的溶血贫血患者30例,进行脾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为73.3%,且远期预后效果好。结论尽管脾切除不能治愈先天性溶血贫血疾病,但可减少输血,在治疗溶血贫血上有一定效果。手术过程中要注意副脾的完全清除。

  • 标签: 脾切除术 溶血性贫血 外科
  • 简介:摘要综述G6PD缺乏症、地中海贫血、ABO溶血等我国常见新生儿溶血黄疸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新生儿 溶血性黄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示临床重视头孢唑肟钠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方法根据我院1例男童患者使用头孢唑肟钠致溶血贫血的病例,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唑肟钠致溶血贫血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结论头孢唑肟钠致溶血贫血的不药品不良反应较少见,但临床应用时仍需重视,以免延误患者的治疗。

  • 标签: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 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方便提取大肠杆菌膜蛋白的方法。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大肠杆菌,利用TritonX-114去污剂法提取大肠杆菌膜蛋白,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运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进行质谱分析,采用CiphergenProteinchip软件采集数据。重复测定20次大肠杆菌的混合标本,评价TritonX-114去污剂法提取大肠杆菌膜蛋白的重复性。结果TritonX-114去污剂法成功提取出了大肠杆菌膜蛋白。重复测定20次大肠杆菌的混合标本,蛋白峰的分子量变异系数均小于0.05%。结论TritonX-114去污剂法可以快速方便的提取大肠杆菌膜蛋白,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这不仅对大肠杆菌耐药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起着重要作用,也为膜蛋白的快速提取提供了新的思路。

  • 标签: 大肠杆菌 膜蛋白 TritonX-114 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为食物中毒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及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染菌率的调查提供手段。方法通过分析,最终选择tlh基因作为目的基因,在Genebank进行中查找多条TLH基因序列,并利用DNAssist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选取相对保守区段,用BeaconDesigner软件自行设计引物和TaqManTM探针,并利用核酸提取试剂盒煮沸法制备基因组DNA,通过对TaqManTM实时荧光PCR缓冲液浓度、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浓度、引物浓度和探针浓度等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副溶血弧菌的TaqManTM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结果选取的tlh基因同源性达到98.9%以上(13/1234),同源性好。通过对各实验条件的优化,得到副溶血弧菌TaqManTM实时荧光PCR的最佳反应条件,初步建立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快速检验方法。结论TaqManTM实时荧光PCR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而且检测周期短,能提高副溶血弧菌的检出率和检测准确性。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TaqManTM探针 实时荧光PCR 快速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妇在产前患有B族溶血链球带菌现象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抽取2012年4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常规产检的120名孕妇,于孕17~19周后在阴道下段及肛周取样,种植于改良爱德华培养基中,再进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地培养,最后实施PCR检测方法。其中有60例为GBS阴性者为对照组,剩余60例GBS阳性者为观察组,追踪其妊娠结局。并随访观察新生儿感染,胎膜早破和早产等情况。结果①对照组GBS阴性孕妇阴道炎发生率为56.66%,而阳性阴道炎的发生率为33.33%,两组经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GBS的带菌率为6.3。结论GBS带菌增加了胎膜早破,新生儿感染率和宫内感染等情况,所以妊娠中晚期孕妇感染B族溶血链球菌会对妊娠结局产生不好的影响。

  • 标签: B族溶血性链球菌 母婴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明输入性腹泻发病原因,为今后疾病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流行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相结合。结果根据流行学调查,患者临x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为副溶血弧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结论境外食用带菌海产品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 标签: 口岸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分离的菌株进行病原学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弧菌检验》(GB4789.7-201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4789.4-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GB4789.5-2012)等相关标准对72份样本进行副溶血弧菌检测。结果就诊的61例患者中,按病例定义认定为疑似病例者10人,可能病例10人,确诊病例25人,排除16人,主要症状为发热17.8%(8/45);腹痛91.1%(41/45);腹泻100%(45/45),腹泻次数最多11次/日;恶心46.7%(21/45);呕吐60.0%(27/45),头痛15.6%(7/45);头晕15.6%(7/45)。无危重症病例,所有现患病例经补液、抗菌和对症治疗病情好转,现已全部出院。结论依据病例的流行学特点、临床表现、食品卫生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按照《食品安全事故流行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WS/T81-1996),认定本次事件为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病原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具有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有无溶血或红细胞凝集作用;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存在过敏性。结果体外溶血试验未见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现象;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豚鼠的过敏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无溶血作用及明显的过敏性。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溶血性 过敏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贫血(hemolyticanemia,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6例HA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行自身免疫性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学输血 治疗效果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方法。方法采用对大肠杆菌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C3000菌株作为宿主菌,简化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的操作。结果方法改良后,可通过简单操作获得大肠杆菌噬菌体。结论改良后的方法适用于一般实验室从污水中提取大肠杆菌噬菌体。

  • 标签: 大肠杆菌C3000菌株 大肠杆菌噬菌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流行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及检验室检测方法,对该起食物中毒事故进行调查;结果从患者的肛拭子、厨房的涂抹拭子(刀、砧板、胶篓)检出生物学特性一致的副溶血弧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系食用由副溶血弧菌污染食物导致的事故。

  • 标签: 副溶血性弧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弧菌能力验证结果。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1、a2、a4、a7、a8、a10、均未检出副溶血弧菌;a3、a5、a6、a9、标准菌种均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借助此次检测能力验证,能够促进本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水平的提升,对证实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室 副溶血性弧菌 能力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AIHA)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的影响因素。方法用微柱凝胶卡对AIHA患者进行常规血型鉴定及磷酸氯喹放散实验后定型,同时进行抗体筛查、抗体鉴定和吸收试验。结果血型鉴定受干扰者7例,正反定不符,磷酸氯喹放散后能正确定型。直抗均为阳性,抗体筛查阳性12例,经吸收自身抗体后检出抗-E抗体2例。结论AIHA患者的自身抗体会干扰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准确定型及抗体筛查和鉴定对安全输血十分重要。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型 抗体筛查 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