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ABO新生儿溶血病(ABO-HDN)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4月—12月中394例怀疑为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送检样本,对性别、年龄、血型、新生儿溶血病三项实验等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所有患儿检测样本中,证实为新生儿溶血病的有287例,阳性率为72.8%,放散实验是三项实验中阳性率最高的实验;男性患儿诊断阳性率(69.0%)低于女性患儿诊断阳性率(76.6%),但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型患儿诊断阳性率(79.4%)均高于B型患儿诊断阳性率(67.3%),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76.1%)均高于>7d组患儿诊断阳性率(45.2%),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对ABO-HDN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ABO-HDN在不同的血型、不同年龄患儿之间发病率有显著差异,在不同性别之间无相关性。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直抗实验 游离抗体实验 放散实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具有溶血作用及过敏反应,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体外溶血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有无溶血或红细胞凝集作用;采用全身主动过敏试验观察舒肝宁注射液是否存在过敏性。结果体外溶血试验未见红细胞有溶解或凝集现象;全身主动过敏试验中豚鼠的过敏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舒肝宁注射液无溶血作用及明显的过敏性。

  • 标签: 舒肝宁注射液 溶血性 过敏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微生物实验室副溶血性弧菌能力验证结果。方法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对农贸市场的10份水产品样品进行检测。结果a1、a2、a4、a7、a8、a10、均未检出副溶血性弧菌;a3、a5、a6、a9、标准菌种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借助此次检测能力验证,能够促进本实验室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水平的提升,对证实实验室检测技术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生物 实验室 副溶血性弧菌 能力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影响。方法使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10例阴性标本及系列阴性溶血标本进行HBsAg的检测。结果阴性溶血标本的S/CO值普遍高于正常血浆标本,随着溶血程度的增加,S/CO值也随之增大,甚至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溶血对正常阴性标本的检测结果有一定影响。结论当标本溶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导致ELISA检测HBsAg的假阳性。故临床检测中为了保证检测质量,应尽量避免溶血标本。

  • 标签: 溶血 ELISA HBsAg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与母婴血型不合关系,为进一步诊断和防治新生儿HDN提供依据。方法孕妇ABO和Rh定型试验;特异性抗体抗体特异性和效价的检测。新生儿HDN确定试验ABO和Rh定型实验;直接抗人球蛋白检测;游离抗体检测及血清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对370例夫妻血型不合的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发现362例孕妇ABO血型不合,8例Rh血型不合,两种血型均不合者为3例。共32例新生儿被确诊为HDN。其中由ABO血型不符引起HDN的新生儿为28例;Rh血型不符的新生儿为4例。新生儿HDN发生率与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呈正相关。结论O型孕妇较易产生抗-IgGA(B)抗体,因此更易引起新生儿HDN。

  • 标签: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Rh血型 抗体效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检测,明确传染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标准》(GB4789),对采集的患者呕吐物、剩余食物、厨师肛拭子和厨房用具涂抹样等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份食物样品和8份肛拭子均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论经实验室检测证实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 标签: 食物中毒 &beta 型溶血性链球菌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应用新型溶血素和传统溶血素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100例,由于检验试剂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其中对照组的体检人员采用传统溶血素检验,实验组则应用新型溶血素进行检验,对比各小组体检人员的检验效果和各项血液指标的变化。结果进行不同思维溶血素检验,效果不同,其中检验结果中实验组体检人员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且该血液指标中白细胞(WBC)、血小板计数(PLT)及红细胞(RBC)的检测结果显示,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血红蛋白计数(Hb)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结果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新型溶血素的检验效果优于传统溶血素检验方法,应用新型溶血素检验方法后,不仅提高了Hb的含量,而且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信赖和推广。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血清胆红素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正常人不溶血溶血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钒酸盐氧化法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Hb≤10g/L时,总胆红素无影响,直接胆红素有轻度负干扰;在Hb≤5g/L时,对直接胆红素无影响。结论经分析,当溶血Hb>10g/L时钒酸盐法检测胆红素结果差异显著,所以临床检验中如遇到溶血严重的标本检测胆红素时应重采集标本,如不能重采集标本的应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溶血

  • 标签: 溶血标本 血清 胆红素 钒酸盐氧化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分析,将96例体检人员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都有48例,采集两组患者的血液样本,观察组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查,对照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会出现血红蛋白数值偏高的情况,但是误差可以通过因数值调整的方式纠正,展现出优势。

  • 标签: 新型溶血素 传统溶血素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NICU血标本易发生溶血的相关因素,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011年1~12月NICU采集的218例溶血标本,进行逐个患儿原因调查。结果NICU血标本易发生溶血与护士穿刺技术欠缺,采血方法不当,患儿自身因素,运送标本时剧烈震荡,分离血清时离心速度过快所致。其中与护士的采血方法不当,穿刺技术欠缺最为密切。结论要减少NICU血标本溶血的发生,护士要正确选择采血方法,熟练掌握穿剌技术,提高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才能使临床生化检验的结果准确和可靠,以协助诊断。

  • 标签: NICU 血标本 溶血原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的影响,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0份正常人溶血和非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葡萄糖(GLU)、总胆固醇(CHO)及钾(K)9项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溶血标本的血清中ALT、AST、K+的测定值明显高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ALB、BUN测定值低于正常血清测定值(p<0.05);TBIL、Cr、GLU、CHO测定值在两组中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溶血对血清多个生化指标产生严重干扰,应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避免标本溶血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 溶血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水痘合并溶血的护理措施,促进重症水痘合并溶血儿童的康复。方法对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儿科住院的5例重症水痘合并溶血儿童及时进行正确的护理措施并分析和总结护理经验。结果5例重症水痘患儿全部痊愈出院,未出现其他并发症,无出现院内感染。结论精心护理和细致观察,严密消毒隔离,可避免交叉感染,能明显改善重症水痘合并溶血儿童的预后,减轻病情,促进康复。

  • 标签: 儿童 重症水痘 溶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标本溶血对血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7例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120FR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血糖。用t检验对检测的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的血糖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血后的血糖检测结果比溶血前降低。结论溶血对血糖的检测结果有明显的影响。为了避免或减少溶血,临床工作者应该规范标本采集方法,严格管理标本的运送、分离和检测,从而使生化检测结果更准确。

  • 标签: 溶血 血糖
  • 简介:摘要布洛芬片是临床较为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其不良反应多见于胃肠不适,皮疹及头痛等。近年来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其少见不良反应(ADR)时有报道,发现其可能存在心血管安全隐患1例,眩晕失语2例,喉头水肿、神经性耳聋3例。现报道1例布洛芬引起严重溶血反应,并对其发生机制做一探讨。

  • 标签: 布洛芬 副作用 严重 溶血性贫血
  • 简介:摘要了解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测定,检测正常标本和溶血标本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总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葡萄糖(GLU)、钾离子(K+)等10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溶血血清ALT、AST、K+、TBIL、DBIL测定结果明显高于正常血清(P<0.05),溶血对BUN、GLU、ALP、CHO测定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标本溶血的发生,如发生了标本溶血现象,因在报告单上注明,必要时应重新采血。

  • 标签: 溶血 生化检验 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降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0月神经内科抽取的37份血标本的溶血原因。结果血标本发生溶血的原因与血管穿刺困难有关13例占35%,与试管不合格有关2例占5%,与标本放置过久有关5例占14%,与操作不当有关17例占46%。结论提高采血穿刺成功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注重标本的存放和运送方法、选用合格的采血器具可以有效降低静脉血液标本溶血的发生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溶血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及状况。方法按GB/T4789.7-2008方法进行对副溶血弧菌的检测。结果142份食物中毒者的样品中共检出60株副溶血弧菌,占污染菌的42%。结论副溶血弧菌污染较为明显的为海产品,应作为关键控制食品加以管理。

  • 标签: 副溶血弧菌 食物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