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从护士、护理风险质量管理、患者以及社会因素多方面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防措施。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防控对策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特点,提出防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成都市某医院2008年7月—2014年6月上报的86例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源、暴露途径、暴露人员构成及科室分布。结果①86例暴露源中乙型肝炎、梅毒、HIV(包含合并疾病)为49例,占56.98%。②暴露途径中锐器损伤占94.19%。③86例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主要为内、外、妇产科、急诊科,占80.23%。④暴露人员中护士占75.58%,临床医师占24.42%。⑤工作5年以下暴露人员有68人,占70.07%。⑥医务人员出现失眠焦虑超过5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及培训,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暴露环节与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干预措施,是有效防职业暴露风险的当务之急。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控对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对无锡市锡山区艾滋病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综合防艾滋病工作机制。艾滋病防需要政府组织领导,多部门合作,实施联防联控,要开展高危人群的发现与干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防治意识,加强主动监测和关怀救助,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艾滋病防控 现状 对策
  • 简介:摘要对无锡市锡山区慢性病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多渠道、多途径综合防慢性病工作机制。慢性病防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多部门配合,筑牢慢性病综合防体系,开展高危人群的发现与干预,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居民防意识,依托社区,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

  • 标签: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 现状 对策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3-13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期
  • 机构: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国强在2015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会议上指出,一年来,全国疾控工作服务大局、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现实中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还没有很好落实,相关政策保障、资金投入等与实际需求还不相适应。今年,要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统筹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4年延吉市麻疹疫情与历年相比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 标签: 麻疹 免疫 疫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学生常见传染病防与管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四川南充市顺庆区城区某所小学校2014年5月进行传染病增强管理前后各100名学生,对比分析传染病防的重点和管理措施。结果强化组学生发生传染性疾病的比例、发生传染疾病的种类、严重程度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学生,差异性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传染性疾病的学生均得到较好的治疗。结论对于学校学生较多,疾病传播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应给予加强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杜绝传染扩大,爆发流行,对保证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学生 常见传染病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现场急救及防护措施在运动性猝死中的体会及影响,并为军事训练服务。方法选取武警驻京某部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10例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就现场急救措施及日常防措施进行工作总结。结果运动性猝死与其运动项目、运动强度之间没有明显关系,发生运动性猝死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统计发现,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原因包括心源性与脑性猝死,其中冠心病及血管粥样病变是导致猝死的主要原因。结论现场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临床保障,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做好日常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该类事件发生,降低了猝死死亡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现场急救 突发状况 治疗效果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高危因素,制定并落实职业暴露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生的53例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的职业分布、暴露环节、暴露种类等。结果职业暴露人群以护士为主,35例,占35.66%,其中工龄小于5年30例,占85.72%,其次是医生,12例,占22.56%;暴露的主要类别是锐器伤,44例,占83.02%,主要环节是静脉输液和整理废物,输液环节28例,占锐器伤的63.64%,整理废物8例,占锐器伤的18.19%;其次是血液体液飞溅,6例,占11.32%;发生暴露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15例,占28.31%,艾滋病8例,占15.10%,暴露源无血源性传播疾病17例,占32.08%;暴露后正确处置率较高为96.23%,一名保洁和实习同学伤后未按规定流程处理,对全部工作人员均进行追踪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以低年资护理人员、外科医生为主;锐器伤的发生主要因为违规操作、防范意识薄弱、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原因造成,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随访。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及防。方法选取我县卫生院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共1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9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预防治疗措施,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措施,分析两组患者康复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对比有明显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未痊愈人数少于对照组,痊愈患者6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1例,痊愈率为88.88,对照组痊愈患者3例,基本痊愈2例,未痊愈4例,痊愈率为55.55%。两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主要为传染性强、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应加大农村肺结核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力度,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及接种卡介苗,关注自身健康,减少疾病发生率。

  • 标签: 肺结核 慢性传染源 特点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人防跌倒的作用和效果。方法由2014年12月至2015年2月选取的独居、跌倒率高的老人60人,选取为该实验的探究对象,将老人进行分组,用随机数字方法,将老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设为30个老人,观察组老人进行跌倒知识的学习,宣传健康教育和常规的全身振动和平衡的训练,而对照组老人未进行相应的教育只是进行了接触的身体训练。然后统计并且比较老人的跌倒率。结果进行健康教育的宣讲后的老人,跌倒率明显低于没有进行健康教育宣讲的老人。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观察组老人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宣讲后,从跌倒率高的老人改变成很少跌倒,效果很明显,跌倒防中心应该进行很好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跌倒 残疾 反复性
  • 简介:摘要烟草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均有不同程度损害,严重危害居民健康。为了解本地区的烟工作成效,进一步根据此结果制定相应方针政策以指导今后的公共卫生工作,我们选择了黄陂区15类共87个公共卫生场所,在2014年7-10月间进行了公共场所环境监测和人群烟相关信息调查。

  • 标签: 公共场所 烟草 公共卫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疾病患者的慢性传染源特点和防措施研究。方法在我市2013年6月~2015年6月实施治疗的肺结核疾病中随机选取50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康复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显著偏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肺结核疾病的传染源特点主要为传播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以及传播范围大等等,因此必须要加强肺结核疾病防范,有效控制肺结核疾病的传播,同时也可以接种疫苗,对其传染实施控制,降低疾病发病率。

  • 标签: 肺结核疾病 慢性传染源 特点 有效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靶输注依托咪酯在老年患者全麻诱导中的作用,旨在为临床麻醉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ASAⅡ-Ⅲ老年全麻患者9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推注依托咪酯,观察组应用靶输注依托咪酯,对两组患者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次数、心率、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5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次数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诱导过程中发生肌震颤例数、心率、停药至唤醒时间、术后5h患者发生恶心呕吐例数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诱导中,采用靶模式输注依托咪酯,其起效及苏醒迅速,能更有效、迅速地抑制围术期的各种应激反应,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靶控输注 依托咪酯 老年患者 全身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对重症脑外伤及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脑外伤合并高血糖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和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胰岛素泵控制高血糖,对照组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输液中胰岛素激化或无特殊处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率为90.0%,对照组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血糖水平、颅脑出血水平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控制可以提高高血糖对重症脑外伤治疗效果,并且减少该患者脑部出血等,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高血糖 重症脑外伤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瑞芬太尼符合丙泊酚靶输注对脑肿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88例行颅内肿瘤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观察组则给予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输注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前后主要生命体征均未出现显著性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麻醉前后主要生命体征则出现了明显变化,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在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脑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时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输注进行麻醉,能够确保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不会出现显著变化,使患者处于安稳无痛状态下进行手术,术后苏醒质量更好。

  • 标签: 瑞芬太尼 复合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瘤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年龄小儿异丙酚靶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的临床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开展下腹部手术的患儿70例,依据患儿年龄将其划分为0~3岁组、4~8岁组、9~12岁组,再将各个年龄组随机划分为2.5g/ml、3.0g/ml、3.5g/ml三组,对患儿手术的呼吸抑制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结果若将0~3岁组患儿异丙酚靶输注浓度控制为2.5g/ml,其血压、心率、呼吸的变化比较平稳,并且呼吸抑制等不良发应的发生率比较低;4~8岁组及9~12岁组患儿的异丙酚靶浓度宜控制在3.0g/ml与3.5g/ml;并且患儿的年龄越小,其实际苏醒时间越长于预计苏醒时间;其年龄越大,实际苏醒时间越接近预计苏醒时间。结论不同年龄小儿在应用异丙酚靶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的过程中,依据年龄的不同,应用不同的靶输注浓度,能够有效的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中0~3岁小儿的靶输注浓度宜控制在2.5g/ml,4~8岁小儿的靶输注浓度宜控制在3.0g/ml,9~12岁小儿的靶输注浓度宜控制在3.5g/ml。

  • 标签: 不同年龄小儿 异丙酚 靶控输注 辅助椎管内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靶输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0例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恒速泵注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靶输注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气管拔管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术后住院时间以及苏醒时间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而言,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靶输注方式,有助于缩短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靶控输注 恒速泵注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 舒芬太尼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滨湖区2010年-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情况,为调整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卡方检验等方法对2010-2014年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4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488例,发病主要集中在4-7月份,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发病人群以10-14岁年龄段的学生为主。结论滨湖区流行性腮腺炎多发于春夏季,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小学生、初中生,今后应通过提高2剂次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监测、开展免疫水平监测等手段加以防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特征 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