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中药中的药的显微定量方法,通过显微定量研究为更好的制定中药药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更准确的依据。方法分别测定原药材和炒中药每毫克所含有的该药显微特征微粒数量,并分析、观察经炮制前后的显微变化,来作为判断中药炮制是否达到标准火候和程度的标准依据之一。结果研究、分析发现一定重量的中药药炮制品和原单味药材中的显微特征微粒数是一常数。结论每毫克中药药的显微特征的微粒数可作为显微定

  • 标签: 中药炭药显微定量炒炭存性治疗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纳米甲状旁腺负显影技术应用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的效果,评估其指导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价值。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患者中,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所有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患者资料,按照本次实验要求抽取出其中符合标准的患者46例开展对照实验。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23)和实验组(n=23),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放式手术方案,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开放式手术上加用纳米甲状旁腺负显影、淋巴结示踪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低钙症状以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情况,评价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例数以及低钙症状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来说明显降低,而实验组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更为完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进行手术治疗时,应用纳米甲状旁腺负显影、淋巴结示踪技术,能够有效显露保护患者的甲状旁腺,降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低钙症状的发生率,对于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借助其淋巴结示踪效果指导清扫范围,增加淋巴结清除率,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技术应用。

  • 标签: 纳米炭 甲状旁腺 负显影技术 淋巴结示踪技术
  • 简介:摘要通过HPLC法比较不同温度、湿度下大黄中大黄素的含量。采用Shim-_packVP-ODS(150mm×4.6mm,5h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7030)磷酸调至pH=3;柱温24℃;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437nm;结果在25℃,湿度在55%~65%条件下贮存对大黄中大黄素含量影响不大,在35℃条件下贮存对大黄素含量影响较大。大黄素线性范围0.0066~0.132mg,r=0.9999.

  • 标签: 大黄素 HPLC 大黄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在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以及凋亡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姜黄素分为0、20、40及80μmol/L四个实验组,分别用MTS法、划痕实验、管实验以及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检测姜黄素对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细胞增殖、迁移、管以及凋亡的影响。结果MTS结果显示从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的第1d开始,(20-80)μmol/L三个浓度组均可抑制HMVEC-Ls增殖,与对照组(0μg/mL)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80μmol/L组抑制HMVEC-Ls增殖能力最显著(p<0.05)。划痕实验结果显示(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迁移率分别为(92.33±5.01)%、(82.50±5.09)%、(63.00±5.73)%及(41.00±4.15)%,各实验组HMVEC-Ls迁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迁移率最低。管实验。结果(0-80)μmol/L四个姜黄素浓度组HMVEC-Ls管长度分别为(2.76±0.14)、(1.76±0.09)、(0.90±0.16)、(0.34±0.07)mm/视野,各实验组HMVEC-Ls管长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尤以80μmol/L组HMVEC-Ls管长度最小。Hoechst33258与TUNEL双重荧光染色。结果在姜黄素与HMVEC-Ls共同培养过程中HMVEC-Ls发生了凋亡。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管样形成并诱导其发生凋亡从而有效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一种非常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抗肿瘤药物。

  • 标签: 姜黄素 人微血管内皮细胞 肿瘤性血管新生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察肾衰宁联合药用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方法选择10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虑到治疗差异进行分组,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常规方式以及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进行干预治疗,后续治疗结束后,对效果评价。结果本次研究中治疗结束后对整体效果评价,根据结果可知,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1%和70.5%,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肾衰宁胶囊联合药用治疗,其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肾衰宁胶囊 药用炭 慢性肾功能衰竭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光谱法(AAS)测定药用中镉的含量。方法样品灰化炽灼后,残渣加2ml盐酸,加热溶解,置5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采用AAS法测定药用中镉的含量。结果镉在0~0.4?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7;平均回收率为100.7%(n=6),RSD为0.9%。结论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用于药用中镉的测定。

  • 标签: 原子吸收分光光谱法 药用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的洗胃方法对治疗百草枯中毒疗效的影响。方法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验组用活性炭粉末和碳酸氢钠分别加入温水中洗胃;对照组单纯用温水洗胃。结果实验组痊愈率为25%,对照组为6.7%;死亡率实验组为8.3%,对照组为21.6%。肝、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实验组为3.3%,对照组为41.7%。结论活性洗胃是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并可赢得进一步治疗如血液灌流的最佳时机,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百草枯 碳酸氢钠 中毒 洗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活性胃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在救治有机磷中毒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5月—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活性胃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中毒的患者64例,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2人,采取活性胃肠吸附联合血液净化方式进行救治,对照组32人,仅对其进行血液净化救治,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救治成功率以及其他各项指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基础上联合活性胃肠吸附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加快患者胆碱酯酶的恢复,降低患者中间肌无力综合征的发生概率,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活性炭胃肠吸附 血液净化 有机磷中毒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大黄制剂加活性对血透患者血磷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存在高磷血症的血液透析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生大黄颗粒及药用片,对照组给予药用片口服,通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的血磷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磷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治疗皆可以降低血磷,但治疗组要优于对照组。结论和口服药用相比,生大黄颗粒联合药用可更有效地降低血透患者血磷水平,且能缓解其副作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磷血症 生大黄颗粒 药用炭
  • 简介:摘要在现代医药研究中,针对不同种类的药物疗效研究,分类较多,而在对黄酮类药物的炼制上,主要通过黄芩酒制和炒炮制作为最主要的制作方法。本文从此类制作方法中的炮制机制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品类进行含量上的变化分析,以求达到对机理的全面有效分析。

  • 标签: 黄芩酒制 炒炭炮制 黄酮类 含量变化 炮制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洗胃后用活性和甘露醇联合灌胃治疗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将6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活性和甘露醇联合灌胃。结果观察组达到阿托品化时间、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日、死亡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洗胃后用活性联合甘露醇灌胃治疗有机磷中毒患者,能减少达到阿托品化的时间,减少阿托品用量,较快的恢复胆碱酯酶活性,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牡丹皮在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中的凝血止血指标变化。方法选择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21例,采用口服牡丹皮,用药前后采血,按检验规范进行血常规、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患者服用牡丹皮前后血小板聚集率(%)由76.02±1.00提高到80.59±0.92,t=13.72,P=0.00,有统计学差异。凝血酶时间(秒)由16.63±0.23缩短到16.15±0.29,t=2.1554,P=0.0435,有统计学差异。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4项在服用牡丹皮前后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牡丹皮在子宫内膜癌慢性放射性直肠炎患者通过增加血小板聚集率发挥止血,凝血作用

  • 标签: 牡丹皮炭 子宫内膜癌 放射性直肠炎 止血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8-18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8期
  • 机构:据粗略估计,目前已知的80%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由缺陷基因导致。每个人都携带5~10个缺陷基因,一旦夫妻双方在染色体相同的位置上具有相同的缺陷基因,孩子就有可能患罕见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颈椎病患者,对其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术及颈椎后路手术。结果经我院的手术治疗后40例患者好转康复,2例患者无明显好转。结论颈椎病患者病程长,术前神经功能差,手术减压效果低于其他年龄组,但可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标签: 颈椎病 手术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