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危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00例危重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临床特征,探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效果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结果28例停药自愈,其余患者使用肠道活菌抑制药物联合抗生素治疗,死亡2例,剩余痊愈。患者潜血阳性最显著,白细胞计数在(16~27)×109/L的比例最高,血培养阴性,粪便培养结果以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数量最多,主要病变位置在直肠。白蛋白值以及APACHE分数为引起患者出现抗生素相关性肠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泻为该疾病患的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粪便培养潜血阳性,实验室检查以白细胞上升等为主。患者如确诊,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对症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 标签: 危重病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内科危重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9月诊治的20例各种危重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临床表现,影响因素,治疗及预后。结果临床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15例,仅表现胃液和/或大便隐血试验阳性8例;为上腹部不适、烧灼感、上腹部压痛等消化道症状者8例,表现为面色变苍白、躁动不安、肠鸣音活跃等4例。患者平均(58.34±20.34)岁,其中年龄≥60岁1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8例、存在不良心理反应7例(35.00%)、禁食6例。17例通过内科保守治疗出血控制而治愈,3例患者因原发病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危重是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高发群体,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响因素复杂、对预后有不良影响特征,要积极预防,密切观察,早期治疗。

  • 标签: 内科 危重病 应激性溃疡出血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对危重患者进行死亡预测评估,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以165例ICU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入住ICU起为观察起点,入住30天为观察终点,采集相关数据分别记录改良早期预警(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MEWS)、SAPSⅡ评分。分别进行ROC曲线下面积计算,依据界值计算相应的预测指标。结果入院即刻MEWS评分对死亡预后的截断值为7分,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79.6%,△MEWS评分截断值为1分,敏感度为63.9%,特异度为84%。结论MEWS评分及其动态变化可用于ICU中对危重死亡的预测。

  • 标签: MEWS评分 评分动态变化 危重病 死亡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危重肠内营养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68例危重肠内营养后胃潴留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者各34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吗丁碄潘立酮混悬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组氮平衡及上臂肌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两组氮平衡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促进肠内营养吸收。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危重病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进展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荧光法测定SIRS组、正常对照组、动态观察组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结果血清PCT、IL-6的含量于危重发病后24h内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组中两项指标含量呈先升后下降趋势,高峰值出现在第6天,同时各时间段测值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危重患者SIRS发生后24h内PCT与IL-6等炎性因子参与了SIRS向MODS发生发展过程;SISR患者早期血清PCT、IL-6测定可作为并发MODS的评估指标。

  • 标签: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 多器官功能衰竭 PCT IL-6
  • 简介:摘要输液安全是指将药液通过静脉输入患者的过程中,无人为的意外情况发生,患者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护理常用操作技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是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它要求准确、安全、迅速,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静脉输液过程存在多个环节、多种因素影响静脉输液安全,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以防范,确保输液治疗的顺利进行,增强药物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失,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因此静脉输液过程必须严格管理,确保患者的输液安全。

  • 标签: 危重患者 输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强化营养对老年危重免疫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5日—2018年4月2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老年危重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标准营养支持;B组40例,采用谷氨酰胺营养支持治疗;C组40例,采用谷氨酰胺与生长激素强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病情评分和血糖变化。结果C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Ⅱ)、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与血糖指标均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结论在老年危重中采用谷氨酰胺与生长激素强化营养治疗,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病情,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谷氨酰胺 生长激素 强化营养 老年危重病 免疫调理
  • 简介:摘要急危重症的医学专业特点突发性、不可预测,病情难辨多变。通过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危重人的病情变化,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促进病人尽快康复。

  • 标签: 危重患者 病情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对老年危重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2年内收治的老年危重60例,将患者依其胃肠功能分组为对照组30例无胃肠功能障碍,观察组30例有胃肠功能障碍;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不同时期的APACHEI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MODS发生率(90.0%)、死亡率(53.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MODS发生率(56.7%)、死亡率(2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危重伴有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的患者死亡率极高,对患者预后影响极大,临床治疗时要高度重视患者的各方面情况。

  • 标签: 胃肠功能障碍 衰竭 老年危重病患者 预后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测普外危重人的静脉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以30例普外危重人为调查对象,采取静脉插管输液的方式,在无菌的环境下配制葡萄糖、胰岛素、翻命、氯化钾、脂肪乳、水乐维他等混合液,24小时持续连滴,匀速滴入,以7—21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患者无一例外,全部顺利康复,无并发症发生,痊愈。结论普外危重人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改善了病人的营养状况,促使病人伤口愈合良好,体重增加。

  • 标签: 普外危重病人静脉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人的管理。方法夯实基础、强化专科护理、安全管理、人文环境管理。结果病房环境安全,护患沟通良好。结论神经外科危重人变化快,应强化专科管理,加强基础,预防并发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 标签: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 人文环境管理
  • 简介:摘要通过将213例外科术后危重员送入ICU,利用先进的诊断和监测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精细地专业重症护理,强化基础护理,使196例危重员得到成功抢救并顺利转出。因此,加强对循环,呼吸,内环境的监测,积极预防各种术后并发症,切实加强基础护理,将极大地提高术后危重员的生存率。

  • 标签: 大手术后 危重病员 重症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危重人床单位中采用床笠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科2015年1月至12月收治的危重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一年度接收的另95例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床单位中均采用床笠,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床单位,比较两种床单元应用效果,并评估不同床单元模式下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护士铺床技术评分为(3.2±1.4)分,床面整理技术评分为(2.8±1.2)分,铺床时间为(1.0±0.2)min,床面整洁维持时间为(7.3±0.6)d,患者住院舒适度为96.8%,满意度为94.7%,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患者床单位中应用床笠有助于维持床面平整、舒适,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并提高住院患者舒适及满意程度。

  • 标签: 危重患者 床单位 床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院前急危重人转运经验及途中突发情况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市120对165例院前急危重人从接诊至转运送达目的地全过程,归纳总结出转运经验及处理方法。结果165例院前急危重人中,进一步需要送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者140例,自动放弃治疗转回家15例,因经济困难等原因而转回当地医院救治者10例。途中除3例因病情加重死亡,其余162例安全转运达目的地。结论对急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制定合理流程,风险评估及转运指征,转运车辆、器械药品准备,转运前预处理,转运人员急救水平,途中观察与抢救,突发情况处理,搬运方法正确,严格交接。

  • 标签: 院前急危重病人 转运 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分析手段对比MEWS(早期预警评分)同APACHEI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2种评分标准用于低年资护士对急诊潜在危重病情评估及预后分析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2例在我院采用上述2种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的急诊潜在危重在各类治疗及病房中的构成比及治愈率、预后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尤其在用于低年资护士中对于两种评分标准在不同分数段潜在危重在HDU(专科普通病房)、ICU以及普通门诊治疗和急诊治疗各类中的构成比;及患者在接受评分治疗后的治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2种评分标准的评分越高,患者病情越严重,其收治进HDU及ICU的概率越高。但与APACHEII相比MEWS鉴别的灵敏度及所需时间等均优于APACHEII。结论2种评分标准用于低年资护士对急诊潜在危重评估及预后分析中均正确可靠,但相比而言MEWS不仅评分操作简捷、用时短、效率高;而且经济实惠。

  • 标签: 2种评分标准 低年资护士 危重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