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日常活动中心律失常事件及ST段异常改变,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作用。方法程序编辑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结合临床观察不同时间、状态下的心电及ST段变化,对其做出定量分析和判定。结果动态心电图获得的大量、连续心电记录,为冠心病、各种心律失常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冠心病、评定起搏器的功能、晕厥等方面显示出全面、准确、可靠的特性,成为这些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之一。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60例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所有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常规心电图检查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诊断准确率进行调查。结果动态心电图对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联律、房性早搏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联律、室性早搏三联律以及矩阵室上速的诊断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动态心电图检查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中,诊断准确率较高,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临床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价值。方法对本院实施心电图检查的60例患者(2016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进行观察,对所有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分析总结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窦性停搏、房室肥大、期间收缩、阵发性房颤、缺血性ST-T段异常变化异常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在临床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优于常规心电图,可减少漏诊。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价值
  • 简介:摘要动态心电图(DCG或AECG)自1960年起开始应用于临床,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检测手段。自70年代末,我国从国外引进动态心电图仪并应用于临床,近十余年来,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发展很快,普及率极高,已在县级医院推广应用。随着动态心电图仪国产化的进展,它必将在我国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动态心电图作为静态心电图的一个重要发展和补充,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动态 心电图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列表式有效期的管理方式在救护车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6月-2016年8月救护车物品管理情况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6年11月使用列表式效期管理情况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物品接班时间、物品完好备用达标率、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每月物品完好备用达标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接班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医护人员使用急救物品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救护车物品管理中实行列表式效期管理,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增加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效率,在管理中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列表式效期管理 救护车 物品管理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分析颈椎病患者心电图变化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应关系,探讨Holter对鉴别颈心综合征和冠心病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45-65岁颈椎病患者作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嘱其在检查过程中详细记录生活日志,仔细监测心电图异常和生活、活动的相应关系。结果150例被查者中,生活、体位导致心电图异常改变96例,占64%;心电图无改变(正常)42例,占28%;患者不配合12例,占8%。心电图异常与情绪、运动或劳累无相应关系。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鉴别颈心综合征和冠心病有辅助作用,对临床医生早期作出正确诊断并有针对性进行治疗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颈椎病 颈心综合征 冠心病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将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应用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中,分析及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本院收入的30例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用作实验组)和30例健康受检者(用作参照组)归于此文数据分析资料,对2组受检者均予以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研究及统计2组检测结果。结果此文数据展示出,相比于参照组,实验组指标SDNN、SDANN,InTP、InVLF、InLF、L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小于0.05。结论在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诊断中采取动态心电图Lorenz散点图分析方法呈现较优的临床诊断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Lorenz散点图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探讨老年室性早搏人动态心电图以得其临床意义。方法我们一共组织120例万次以上室性早搏动态心电图资料,并在事后加以分析,我们把这120例分成了心脏病组和非心脏病组。结果心脏病组与非心脏病组两者之间的显著性差异即(P﹤0.01)主要集中在发病年龄、室早发生的时间、心电图复合型异常;而两组就室早发生的频度而言并没有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老年人来说,依然不能以室性早搏次数来判别是否患有心脏病;然而就室性早搏的发生时间和复合型心电异常对老年人的临床诊断还是有一定意义。

  • 标签: 室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 心脏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60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损害组)和60例川崎病未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参照组)患儿进行研究,对所有患儿均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检查,统计分析两组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损害组患儿实施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平均心率升高、电压异常检出率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较高,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与常规心电图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诊断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优良。

  • 标签: 川崎病 冠状动脉损害 诊断 动态心电图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接收的的12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对所有患者同时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更高,且能够快速、准确对检出严重冠心病心律失常,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结果90例患者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压低340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271次(79.7%),有症状心肌缺血69次(20.3%);白天SMI发作的阵次、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均高于夜间。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检测分析,评价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5例心内科住院及门诊的心悸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及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早期复极综合征,ST-T非特异性改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女性心率变异性降低明显高于男性。结论心悸的发作与心律失常,神经调节失平衡有关。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测可筛选出与心悸的多种原因,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心悸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早期极综合征 ST-T改变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空勤人员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这一非创伤性检查诊断手段,来提高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的重要客观依据,以保障空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飞行安全。方法以38名男性飞行机组人员为调查对象,按40岁分成二组,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透、血糖、血脂、肝功能等全套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从数据上看,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明显上升。

  • 标签: 空勤人员 动态心电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90例心房颤动患者24小时内的心电图情况,总结房颤心电学的显示特征,为日后诊断与治疗房颤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心血管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心房颤动患者,将90例患者的24小时内的动态心电图情况进行分析,并观察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异常现象。结果90例心房颤动的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测后有51例患者的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显示异常,异常的检出率为56.66%;动态心电图共检测出有12例患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率为13.33%,其中室性早搏是最为常见的异常原因。结论动态心电图对检测心房颤动对异常的发现情况较好,同时易能检测出阵发性心房颤动,能有效确定阵发性房颤的具体位置。

  • 标签: 心房颤动 24H动态心电图 心率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4月我办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诊断准确率。对比不同病变冠心病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诊断价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在50%以上患者35例,其中使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缺血性ST段改变30例。其中多支病变组患者诊断准确率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是对多支病变组诊断更准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我院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步检测24h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半数以上患者动态血压出现异常,其中32例(64.0%)血压昼夜节律消失,DCG中有多种异常改变,心律失常39例(78%),ST-T改变有33例(66.0%),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与血压改变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化与心脏的关系,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和监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0例,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和监测,其中动态心电图作为观察组,常规心电图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所得的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在监测患者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及短阵室上速等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和监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以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2014年2月份某医院进行心电图检查的280名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40名,观察组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分析。结果观察组采用的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对于房室肥大、阵发性房颤、期前收缩、窦性停搏、阵发性室上速以及缺血性ST-T异常改变等各种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100%,而对照组对于心电异常的检出率为58.57%,两组数据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明显高于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应大力推广临床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临床诊断 价值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诊的冠心病患者66例,分别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和动态心电图诊断,比较两种心电图的诊断效果。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高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诊断价值(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比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更为理想,建议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DCG)中最长R-R间期≥2.0S进行分析,提高对最长R-R间期的认识,探讨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动态心电图中长RR间期≥2.0S者统计导致长R-R间期的各类病因和心电图改变。结果最长R-R间期最多见于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其次为心房纤颤伴长R-R间距和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其它依次为窦性心动过缓与不齐,窦房阻滞,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二度Ⅰ型房室阻滞,二度II型窦房阻滞,III度房室阻滞。结论最长R-R间距可发生于多种情况,且多发生在夜间,熟悉导致长间期的病因和各类心电图改变诊断指标,有利于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更利于辅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长R-R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