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内侧手术治疗恐怖三联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07年5月-2011年4月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例。对照组行内外侧结合手术,治疗组行前内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优良率和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手术优良率在90%以上,与对照组相当(100%vs.90%,P>0.05),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20%vs.60%,P<0.05)。结论行前内侧手术治疗恐怖三联征,手术优良率高,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前内侧 优良率 恐怖三联征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观察组则选择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治理复杂性Pilon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法对52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分组。对照组选择后外侧手术;观察组则选择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两组肿胀消退效果、VAS评分、Mazur系统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肿胀消退总有效率显著提高,VAS评分显著下降,Mazur系统评分显著升高,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内侧联合后外侧双切口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效果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

  • 标签: Pilon骨折 复杂性 手术入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三踝骨折患者随机分2组,41例患者行俯卧位后侧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1例患者行后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术后踝关节背屈、术后踝关节跖屈均明显大于对照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联合内侧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显著,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

  • 标签: 手术 三踝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跟腱旁后内侧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硬币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后内侧,实验组患者采取跟腱旁后内侧,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0.0%,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AOFAS踝-后足和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腱旁后内侧可以很好的暴露出骨折的部位,尤其适用在后踝骨折复杂、关节塌陷严重的骨折患者,具有精确复位及可靠固定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跟腱旁后内侧入路 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肩峰下外侧和传统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成治疗组和传统组。治疗组患者采用肩峰下外侧锁定钢板治疗,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间隙)手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患者(P<0.05),术后随访10个月治疗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评分(Neer)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P<0.05)。结论肩峰下外侧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作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肩峰下前外侧入路 肱骨近端骨折 传统入路手术 肩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5月我院收取的腹股沟疝气病人共5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观察组(n=28)。对照组给予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舒适度、术后并发症和术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天数分别是(64.3±5.9)min、(1.1±0.2)d、(4.5±0.7)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2.4±10.8)min、(3.5±0.4)d、(9.3±1.2)d(t=16.382,P<0.01;t=28.397,P<0.01;t=18.283,P<0.01)。观察组轻度不适例数为20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例(X2=5.853,P<0.05);观察组重度不适例数为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X2=7.791,P<0.01)。术后,观察组并发症例数为3例,与对照组5例并发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46,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无复发病例,对照组3例,两组术后复发病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09,P>0.05)。结论在腹股沟疝治疗中,腹膜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具有手术持续时间短、恢复时间短、术后复发率低、术后舒适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腹股沟疝气 前入路腹膜 无张力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尺骨冠状突骨折采用肘关节内侧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接受肘关节内侧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分析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一年随访期间肘关节功能均稳定,屈伸功能良好,仅旋转功能稍微受到影响,没有感染、尺神经损伤、异位骨化并发症。术后3个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显示其优良率为55%。结论肘关节内侧Herbert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效果明显,稳定性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尺骨冠状突骨折 肘关节内侧入路 Herbert钉 内固定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三踝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两组,46例患者实施传统手术治疗为对照组,46例患者实施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治疗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伤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优良率、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是治疗三踝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

  • 标签: 俯卧位 踝关节 三踝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侧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中短期疗效的探究。方法本院自2011年-2015年收治的肱骨中下段骨折病人80%采用了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采用外侧的有23例,采用内侧的有2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神经损伤情况以及肩关节和肘关节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肩肘关节功能评分(AESE)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畸形愈合、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内侧外侧治疗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无明显差异。内侧可以作为肱骨中下段骨折治疗的一个手术方案

  • 标签: 肱骨中下段骨折 内侧入路 钢板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肘Herbert钉治疗肱骨滑车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2年9月期间收住的11例肱骨滑车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术后肘关节功能进行随访。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得18个月~3年的随访,平均21个月,所有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者在术后6~8周骨折端获得临床愈合,除了1例患者在术后8-12周肘关节屈伸活动受到限制,其他患者的肘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所有患者的前臂旋转活动恢复良好。患者均无感染、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或断裂、肘关节脱位及强直等并发症。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优5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1%。结论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肱骨滑车骨折时可以提供牢固的内固定,使患者术后早期进行肘关节功能康复,获得稳定活动良好的肘关节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外侧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治疗投弹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投弹骨折22例,采用外侧切开复位,应用肱骨锁定接骨板固定,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桡神经损伤情况、骨折愈合情况及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10~18月,无桡神经损伤未恢复病例,所有病例骨折6月内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经外侧探查桡神经是安全的,应用锁定接骨板固定实现生物学规定,实现了早期愈合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 标签: 投弹骨折 前外侧入路 锁定接骨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stoppa手术对髋臼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髋臼柱骨折患者,按照选择的不同手术将其分两组,分别为选择髂腹股沟的4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改良Stoppa的40例研究组患者。为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术中出血量等指标的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手术对髋臼柱骨折有显著疗效,其可以避免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有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髋臼前柱骨折 改良stoppa入路手术 髂腹股沟入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行前、后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的疗效,为医疗同仁提供借鉴。方法对20例颈椎骨折患者进行前、后联合手术治疗,并跟踪随访34~4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0个月,对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行评价、测量并计算颈椎高度的丧失率、颈椎的屈伸范围及融合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平均提高1.8级。手术后颈椎总伸屈活动范围平均16°,椎体高度丧失为1.7%,融合率100%,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联合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较好地调和了颈椎手术后运动与稳定的矛盾;前后路一次手术既满足了椎管减压的彻底性,又获得了颈椎远期稳定性,降低了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颈椎骨折 后联合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肘关节前侧采用不可吸收缝线或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内侧面骨折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尺骨冠状突内侧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采取不可吸收缝线固定)和对照组(采取带线锚钉固定)。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术后4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术后4月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结果研究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4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月关节伸屈活动范围及前臂旋转活动范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关节前侧采用不可吸收缝线固定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

  • 标签: 肘关节 前侧入路 缝线 锚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外侧联合治疗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内外侧联合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效果。结果术后伤口患者均为I期愈合,患者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愈合平均时间为(13.7±1.9)周,手术治疗优良率为85.4%,患者术后未出现伤口感染、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情况,术后评估DR显示所有患者胫骨平台塌陷情况均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内外侧联合治疗成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有非常好的效果,为双钢板提供坚强内固定,利于早期锻炼,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 内外侧联合入路 双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10补片腹膜间隙修补腹股沟疝的效果及手术体会。方法总结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善释D10补片行前腹膜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462例成人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手术时间25~70分,术后6~24小时下床活动,术后6小时开始进流食,第二天进普食,3~7天出院。其中3例出现切口红、肿、痛,经抗炎治疗切口甲级愈合。11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痊愈。2例出现阴囊积液,经几次穿刺抽液后自行吸收,无深部补片感染发生,回访1年至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膜间隙修补腹股沟疝是针对人体薄弱的解剖部位-耻骨肌孔这一腹股沟疝发生的解剖学基础的修补技术。在治疗一种疝的同时预防了另两种疝的发生,且术后异物感不明显,复发率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腹股沟疝 腹膜前间隙 善释D10补片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股内侧肌下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7月-2018年7月,将38例(40膝)择期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20膝)和对照组(19例20膝),治疗组采用经股内侧肌下方(膝关节前内侧切口),对照组采用内侧髌旁(膝正中切口)。由同一手术主刀医生完成手术。采用Spss19.0软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操作时间、出血以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度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出血量置换后伤口引流量明显减少。疼痛的程度以及直腿抬高时间在手术后1~3天有显著差异(P<0.05)。2周内治疗组的活动范围要优于对照组,两组置换、置换后12周活动范围以及K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下方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对伸膝装置损伤小,可促进TKA置换后关节功能的早期恢复,减少置换后早期并发症,股内肌在术后1-3天内能提高患者的功能康复,减轻疼痛。术后随访1~2年未发生翻修。股内侧肌下对膝内翻的患者行TKA置换早期具有优势。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股内侧肌下入路 内侧髌旁入路 全膝关节置换皮肤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MIPO技术结合LCP治疗肱骨干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11例的单侧肱骨干闭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和肘关节屈伸范围。采用UCLA肩关节和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术后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患者出现。11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获随访12~24,平均14个月。X线片检查示,骨折均于12~20周愈合,平均13.4周。肩关节外展90°,屈150°~160°;肘关节屈曲130°~140°,伸直0~5°。根据UCLA评分标准,肩关节功能优10例,良1例;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标准,11例患者肘关节功能均为优。结论采用MIPO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可获得良好效果。

  • 标签: MIPO LCP 肱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后内侧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74例开展研究,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B组后内侧手术治疗,A组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骨折复位效果与膝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在本研究中,A组与B组相比,HSS评分与ROM关节活动度都相对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7.3%,B组为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中,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有着良好的疗效,可以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后外侧 后内侧 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临床疗效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