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收集老年骨科患者51例,进行术前、术后护理。结果经过术前、术后针对性护理,患者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康复良好。结论针对老年患者特殊的生理心理特征,采取有效围手术期护理,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老年 骨科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学也在不停歇的前进着。其模式也从传统模式在逐渐向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转变。这种人性化服务的转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的支持。在这前提之下,护患之间的沟通与关系之间的协调的成为直接影响医疗卫生活动展开与良好运行的基本之一。良好的护患沟通是信息的给予与接收,能够了解病人的身心状态,提供良好的建议以提高治疗效果,早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护理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脑外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ADL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应用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使患者的ADL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外伤 康复护理干预 治疗疗效
  • 简介:摘要婴幼儿腹泻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婴幼儿死亡的原因之一。治疗腹泻一般以调整饮食、控制感染、消除病因、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原则。

  • 标签: 腹泻 婴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患者的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所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128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的发生率居首位,中药制剂也较多。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神经系统损害、发热等全身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ADR的监测,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又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快速增长趋势。糖化血红蛋白是一个说服力强、数据客观、稳定性强的生化指标,它可以反应2~3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是人体血糖代谢的金标准,它不仅可以了解患者血糖控制情况,还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1。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25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术前评估病人,讲解腹腔镜的优点,做好心理护理;术后正确评估手术效果,注意病情观察,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结果本组258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宣教、术后正确评估和护理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时机和分娩方式。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分娩的瘢痕子宫产妇90例,对于符合阴道试产适应证的产妇,给予阴道试产;对于符合剖宫产适应证及阴道试产失败的产妇,给予剖宫产进行分娩。结果58例产妇进行阴道试产,38例产妇试产成功,试产成功率为65.5%;20例产妇阴道试产失败,均转行剖宫产。52例产妇行剖宫产的原因,20例为阴道试产失败,占38.5%;12例存在剖宫产指征,占23.1%;14例瘢痕厚度小于3mm,占26.9%,6例家属强烈要求,占11.5%。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显著少于剖宫产产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剖宫产产妇,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与剖宫产新生儿的Apgar评分相当,P>0.05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并非是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和唯一指征,临床对于符合阴道试产适应证的产妇,可行阴道试产,以此来降低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给产妇带来的再次伤害。

  • 标签: 瘢痕子宫 妊娠 分娩时机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3月接收的60例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患者进行护理,首先将患者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然后对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效果并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前焦虑评分没有明显差异,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宫外孕患者术后焦虑状态的影响较为积极,同时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状况,因而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宫外孕 术后焦虑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发生发热反应的有21例,约占20.6%,过敏反应的有80例,约占输血不良反应的78.4%,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的1例,约占输血反应的1%,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急性溶血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 标签: 静脉输血 不良反应 护理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给予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组给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致残率,充分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合理应用中品管圈活动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期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和无形成果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方式不当、用法用量不合理及配伍不合理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人员品管圈手法、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参与者管理能力及积极性,改善药物使用合理性。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品管圈活动 不合理用药 无形成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设备的检修过程中,必须研究相关图纸资料,进而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对于需要检修的部分应该尤其注意,要有目的的对故障进行检修和排除,有效避免更大故障的发生。本文主要以X机为例,对X机故障的应急维修案例给予分析。

  • 标签: X光机 应急维修 工作原理
  • 简介:摘要移动X机是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设备,设备自身虽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依然会出现一些故障。为了保证设备正常使用,需要及时对故障进行维修。基于此,本文对西门子移动X机故障的维修方法进行探讨。

  • 标签: 移动X光机 故障 维修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儿童患有屈不正,对于弱视、斜视情况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在我院进行屈不正所致疾病检查的小儿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这20例患者,罹患弱视、斜视的人数,以及发生率。结果屈不正与弱视、斜视,之间具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出现屈不正的患儿有较高的几率出现这两种常见眼部视力不良情况。在所有的28只出现屈不正的患眼中,弱视和斜视的罹患人数分别为7、10例。结论因此针对儿童群体极易发生的屈不正问题,需要家长加强重视,及时对小儿的该种视力异常,进行筛查与预防性的治疗,降低儿童弱视、斜视的发生率。

  • 标签: 屈光不正 弱视 斜视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1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64例腹股沟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明显要更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相比于对照组的28.13%,观察组明显更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相比于对照组的81.25%,观察组更高,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的改善,治愈率和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动力学疗法能有效地破坏脉络膜新生血管,而对视网膜、脉络膜和视神经几乎无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封闭典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方法。我科为接受眼科动力学疗法的患者制定了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方法。在治疗前制定了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确定固定的医护合作小组,详细地向患者讲解治疗中需要配合与注意的事项,保证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在治疗中严格地执行输注维速达尔的标准流程,加强医护、护患沟通,密切观察、配合,保证顺利进行。在治疗后采取电话回访的形式,观察患者在光敏反应期的表现,并进行日常生活的指导。有效地促进遵医行为,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形成了良好的医护合作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光动力学 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