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冯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静脉输血中的不良反应分析与护理冯云

冯云

冯云

(哈尔滨市血液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方法:将本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汇总。结果:发生发热反应的有21例,约占20.6%,过敏反应的有80例,约占输血不良反应的78.4%,发生急性溶血反应的1例,约占输血反应的1%,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急性溶血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推进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用血。

【关键词】静脉输血;不良反应;护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95-02

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输血学也在迅猛发展,输血治疗是临床抢救急性失血患者和治疗贫血患者的一种重要手段。输血治疗是一把双刃剑,输血在抢救患者生命或治疗疾病的同时有可能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影响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的重要问题,现将我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102例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探讨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及特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102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其中73例是重症监护室的患者,18例是外科患者,8例是泌尿科患者,2例是内科患者,1例是妇科患者;102例患者的信息均有记录。102例输血不良反应中最严重的是2008年3月13日发生的1例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2试剂

微柱凝胶法血型卡和抗人球蛋白卡(长春博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贝索的凝聚胺试剂,抗-A、抗-B标准血清,ABO反定型红细胞悬液(北京金豪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1.3方法

将本院200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102例进行总结,根据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类汇总。

2.结果

结果见表

表102例输血不良反应统计表

由上表可知我院102例输血不良反应中,最多的是过敏反应(78.4%),其次是发热反应(20.6%),急性溶血反应最少(1%),由于观察例数较少,急性溶血反应所占比例相对较高。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注血液或血液制品的过程中或输血后导致的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输血不良反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可分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后紫癜、肺水肿、枸橼酸中毒、空气栓塞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败血症等。其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最严重,死亡率最高。输血不良反应诊断标准按《临床输血学》的标准,发热反应是指输血中或输血后2小时内体温升高1℃以上,并伴有发热症状,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除外;过敏反应是指输血中或输血后即刻出现荨麻疹、皮疹、皮肤瘙痒或呼吸困难、胸闷、甚至休克者为过敏反应。迟发型溶血反应通常于输血后2~21天,大多在输血后3~7天发生,输血后出现不能用原发病解释的贫血症状或血红蛋白下降、黄疸、胆红素升高等。急性溶血反应发生迅速,只要输入10~50ml异型血即可引起溶血反应。

输血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往往后果严重。虽然不是所有输血不良反应都能通过专业的护理得到及时预防和发现,但专业的输血护理在很大程度上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严格遵守规范的护理程序,减少差错,可以避免很大一部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熟悉常见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的种类,如ABO血型的错误输注、输血中出现循环过载、输血中的低体温、即发性或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严重过敏反应等。同时熟悉其典型症状,特别是那些可能在床边发现的反应症状,以期输血反应能及早得到发现和处理。特别在临床紧急、大量输血情况下,部分输血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输血护理人员更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各种症状,降低可能发生的严重输血反应对患者的危害。

输血治疗在抢救急性输血性休克、大出血患者和重度贫血的患者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输血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输血科应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减少因责任心和技术问题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积极学习输血相关理论知识,密切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严把输血适应证,努力做到科学合理有效输血,创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减少异体血液的输入,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降低因输异体血液造成的输血不良反应。

在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出现除轻度过敏及轻度体温升高以外,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症状均应立即停止输血。如有可能应保持患者静卧,尽快重复进行身份识别,核对患者、血制品标签、输血标签等,并通知输血科和临床主治医师。应保持静脉通路通畅,以备后续的治疗。在主治医师或输血科决定进行输血反应调查时,正确采集患者的尿样和血样,将相关记录的复件连同血袋及其输血器送至输血科。输血护理人员应在病程记录中记录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及采取的措施。在输血治疗开始之前患者可能体温偏高,这对监控输血反应会造成一些麻烦。然而发热并非输血的禁忌证,在这种情况下,应了解患者的发热病史。如果患者体温变化明显有别于输血前的体温值,特别是同时出现生命体征的显著改变,或者出现新的症状,说明可能与输血反应有关。

【参考文献】

[1]王晓燕.静脉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J].医学信息,2014.

[2]郑海霞.一例多次静脉输血仍发生过敏反应的临床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4.

[3]梁晓晴,陈丽斐,林璐等.血液科住院病人输血护理风险管理危险因素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02期(02):226-227.

[4]孙恒蕊,杜欣,孙爱华.1例频发输血后过敏反应患者的临床护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08期(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