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技术除了应实现精确治疗之外,临床治疗前的剂量验证更为关键。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测量方法虽然在准确性方面可以符合要求,但效率较低。独立剂量算法包括深度剂量·离轴比经验模型、Clarkson积分模型、卷积以及蒙特卡罗模型,其验证方法不仅确保了精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验证效率。

  • 标签: 放射治疗 独立剂量验证 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提高镜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镜手术诊疗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方法消化镜手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策略。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饮食卫生准备、术中放术配合与护理、术后病情观察、饮食护理及健康富教等重点环节入手,根据不同的患者、病情,给予对应的护理的处置。结果根据消化镜手术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术中配合与术前术后护理,提高诊疗活动的有效性,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消化内镜 病情观察 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髁螺钉固定(DCS)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此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者给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1年随访。实验组29例患者,优25例,良3例,总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29例患者,优17例,良8例,总优良率为86.21%,组间数据对比χ2=7.7788,p=0.0053。结论较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 微创内固定系统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RSS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4例胸腰椎压缩骨折行后路切开RSS系统复位固定。X线评价临床效果。结果64例患者X线示椎弓根钉位置满意,骨折复位良好,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情况。随访52例患者24个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X线提示胸腰椎矫正度的丢失明显减少,术后24个月无疼痛者48例,轻度疼痛(偶尔在劳累后有轻微疼痛)3例,中度疼痛(经常有轻微的疼痛劳累后加重)1例。结论采用RSS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能有效维持椎体的刚度、强度、高度,更好地防止后期脊柱后凸畸形的复发,减少腰背痛及其他并发症。

  • 标签: 胸腰椎压缩骨折 RSS内固定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治疗腰椎滑脱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37例,滑脱程度根据Newman分型标准I度22例,II度11例,III度4例,用Asher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术后功能评定。结果37例均获得随访,最短7个月,最长2年,平均15个月。按Asher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5例,中2例,差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9%。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患者,具有固定牢靠,减压彻底等优点,能帮助患者在早期进行功能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的方式。

  • 标签: 腰椎滑脱 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创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微创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经门诊确诊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分成微创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组)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优8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面,相对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 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评价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的分析4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应用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手术前后临床体征、X线片和CT。结果本组46例均获得了6个月~2年的随访,Cobb’s角由术前平均23.5°恢复至术后2.5°。椎体前缘由术前43%恢复至96%,椎体后缘高度由64%恢复至99%,6个月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约2mm。神经系统症状均有所恢复。结论通用脊柱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颅压(ICP)的影响。方法采用颅压监测技术评估76名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压。分别观察并比较头部抬高的角度,引流管放置的高度和镇静镇痛后的基础护理对颅压峰值的影响。结果头部抬高30~40°ICP值明显低于平卧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引流管置于比标准高度高于5cm或低于5cm,其ICP峰值与将引流管放置于标准高度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静镇痛后进行基础护理操作中ICP峰值明显低于镇静镇痛前,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防止开颅术后患者ICP值的异常波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损伤 镇静镇痛 系统性护理干预 颅内压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固定系统(Llss)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取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康复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对比,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1.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更佳,它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早期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诊的250例患者,观察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后高眼压情况。结果250例患者,47例高眼压,占18.8%(47/250),经统计分析,术后高眼压与性别、年龄无关,与有无晶体眼、有无联合巩膜环扎有关。结论玻璃体切割与硅油填充术后,易发生高眼压症状。因此,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尽早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改善预后,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玻璃体切割 硅油填充术 高眼压 早期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探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20例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随访并观察其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X线显示跖骨骨折断端无移位,骨折愈合率100%,术后无明显发热和皮下积液,关节功能均无障碍。结论应用可吸收固定系统治疗跖骨骨折,不仅疗效满意,还可免除患者再次取固定的手术及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跖骨骨折 内固定 可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联合系统手术治疗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对85例声带息肉患者行支撑喉镜联合镜下系统手术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术中无声韧带损伤,术后无声带粘连。术后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总有效率100%。结论支撑喉镜联合系统下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具有视野宽阔清晰、手术准确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等优点。

  • 标签: 支撑喉镜 内镜 手术 声带息肉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牛蒡配方颗粒中牛蒡苷的含量。方法牛蒡配方颗粒经提取后,点于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101)为展开剂展开,在测定波长275nm处,对牛蒡苷斑点扫描测定。结果在本实验条件下,牛蒡苷的线性范围在5μg~25μg,r=0.9977,平均回收率99.5%,RSD=2.05%。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可作为控制牛蒡配方颗粒中牛蒡苷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薄层扫描 牛蒡子配方颗粒 牛蒡子苷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髓炎患者应用不同根管填充完善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行根管治疗术的牙髓炎患者106例共计134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67颗患牙,观察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冷牙胶侧方加压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填充完善程度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适充率为94.03%,对照组适充率为86.57%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7.01%,对照组有效率86.57%,治疗组的总体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治疗方法治疗牙髓炎临床效果显著,并且选择适充的治疗效果最佳,值得推广。

  • 标签: 牙髓炎,根管填充程度,热牙胶垂直加压,冷牙胶侧方加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enor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33例胸腰椎骨折采用Tenor系统固定治疗,分析椎体高度、畸形角及神经功能分级变化。结果椎体高度、畸形角和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Tenor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效果好,固定坚强的优点。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鼻镜手术治疗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鼻源性头痛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患者102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102例采用中鼻甲部分切除/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22%(91例),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25%(89例)。结论在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鼻源性头痛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鼻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解剖结构异常 鼻源性头痛 鼻内镜手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