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住院患者近5年来死亡病例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为儿科医疗及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死亡的78例患儿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患儿死亡原因排序依次为新生儿疾病、重症肺炎、重症病毒性脑炎。结论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是儿童保健及临床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儿科 住院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06-2011年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年龄、性别、疾病构成,为降低我院的病死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分析我院875例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案资料。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死亡病例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男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我院住院死亡病例的主要死因。结论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住院死亡病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住院死亡病例性别、年龄、死因分布情况,降低病死率,提高人们的期望寿命,为有关部门确定疾病防治重点、提高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ICD-10进行分类,同一患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诊断时,以最终致死疾病进行统计。结果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471,70~岁年龄组老年人居多,以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循环系统疾病为主要死亡疾病。结论根据死亡病例构成情况提出防治重点,为了全民健康长寿,卫生部门应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 标签: 死亡病例 恶性肿瘤 统计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肿瘤病人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按年龄,部位,期别,生存期等分别归纳统计。结果(1)肿瘤病人死亡年龄偏大(2)死亡排列前三位肺、肝、胃(3)生存期两年内死亡占本文死亡总数82.4%。(4)分期首次就诊中晚期占80.2%(5)死亡主要因素转移占82.1%。结论积极干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死亡 生存期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外科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改进创伤急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创伤死亡患者院前及抢救无效死亡病例一般资料,并选取性别、年龄、气管插管、清创止血、院前时间、现场评估昏迷、专业现场急救、ISS及GCS评分等可能影响死亡原因的指标进行单因素logistic分析,再将P<0.10变量引入多因素分析。结果176例死亡患者,院前死亡103例,创伤部位以头部、胸部、腹部居多;急诊创伤死亡患者以中青年为主,其中176例死亡患者中22~50岁者102例,占58.0%;急诊创伤死亡病例以交通事故最多,为60.8%;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机械通气、GCS与ISS评分及现场急救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专业现场急救、年龄、创伤评分是影响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院前急救,及时进行诊断可以提高创伤患者救治率。

  • 标签: 急诊外科 创伤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型手足口病及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重型手足口病患儿32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有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儿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呕吐、腹痛、惊跳、嗜睡、发热、肢端冷、颈抵抗、肺部啰音、口唇发绀、血压升高、步态不稳、肢体抖动、咳粉红泡沫痰、呼吸及心率改变。治疗后28例治愈,治愈率为87.50%,4例死亡死亡率为12.50%。结论重型手足口病患儿普遍具有神经系统损害,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应尽早诊断和治疗,以降低患儿死亡率。

  • 标签: 重型手足口病 死亡病例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当前老年内科危重症病例的病情特点和死亡原因,为提高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积累经验。方法收集入院后60岁以上老年人因各种原因救治无效的死亡病例42例,通过对入院诊断、检查、治疗和病情恶化后抢救过程、死亡原因等方面的分析,讨论和总结死亡病例的特点、救治经验以及有待改进的知识和技术。结果在两年中住我院内科总病例数为4312例,抢救病例517例,住院期间死亡的老年人42例,死亡人数占入院总人数的0.97%。其中入院后24小时内死亡者14例,占死亡病例的33.3%,其余大部分在入院两周内死亡死亡主要原因有猝死(12例,28.6%),脓毒症(9例,21.4%),心肌梗死(3例,7.1%),窒息(5例,11.9%),跌倒(3例,7.1%),肺栓塞(3例,7.1%),脑出血(3例,7.1%),代谢紊乱(5例,11.9%)。结论应加强老年人危重症患者在急诊和入院时的快速诊断和处理能力,入院后的监护措施和系统分析、处理方法应规范化,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需从加强护理入手。

  • 标签: 老年人 危重症 死亡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甲状腺危象合并败血症的认识,了解其特点、预后及治疗。方法分析1例甲状腺危象合并败血症的病例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危象 败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以改进防治措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9月~2011年9月间159例AIDS死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艾滋病死亡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静脉吸毒感染和性接触感染最多,母婴传播感染次之,患者中86%就诊时已为晚期,其中87.4%出现机会性感染,12.6%为非机会性感染(包括机会性肿瘤),近90%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小于200个/ul,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呼吸功能衰竭(54.7%),循环功能衰竭(14.5%),多脏器功能衰竭(12.6%)和感染性休克(12.6%)。结论AIDS晚期病死率极高,肺部感染是造成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及时HAART是降低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或机会性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艾滋病 死亡原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COPD住院病例护理需求取向的侧重点。方法通过全选、排序的方式问卷调查COPD住院病患不同的护理需求侧重内容,分析护理的优先服务项目和一般服务项目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689人次,有效问卷100%;生理、技术、服务、尊重等为护理“优先服务”项目,知情、教育、关怀、环境等为“一般服务项目”;男性病例比女性病例更需要尊重和关怀,而女性病例比男性病例更侧重服务和教育;随着住院次数的增加,病患对技术、尊重、关怀、环境方面的护理服务更加看重;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患对生理、服务、尊重方面的护理服务更加看重。结论不同性别、年龄组组、住院次数的COPD患者对护理需求的侧重点不同,有效利用这个特征可以进一步节省护理人力资源,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COPD 住院病例 护理需求取向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新生儿死亡原因变化,为提高新生儿疾病防治提供信息服务。方法本组资料通过对我院儿科10年住院新生儿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死亡相关原因,找出对策,从而提高救治水平。结果10年住院新生儿5363例中死亡的76例(病死率1.42%),新生儿死亡原因顺位情况,早产占46.05%,新生儿窒息占28.77%,新生儿肺炎占10.5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占5.26%,先天性心脏病占3.94%,先天性肛门闭锁占3.94%,新生儿破伤风占2.6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预防早产,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规范产时监护,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早期诊断新生儿肺炎、治疗和护理及健康知识的宣教应成为我院医疗卫生及预防工作的重点,以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病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疾病 死亡
  • 简介:摘要某区报告1例流脑实验室确诊死亡病例,实验室诊断血培养脑膜炎奈瑟球菌阳性,细菌培养分群,结果显示为B群脑膜炎奈瑟球菌。死者未满6月龄,无流脑疫苗接种史,密切接触者鼻咽试子标本结果阴性。我市流脑疫苗纳入免疫规划20年,监测显示流脑发病呈下降趋势,发病率维持在0.1/10万以下.该病例报告后,开展了病例主动搜索工作,未发现流脑漏报病例,同时加强医疗机构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报告的敏感性及大众健康宣教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死亡病例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对护理管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15例死亡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通过开展死亡病例探讨,分析护理问题。结果护理问题主要有抢救处理不当、护理记录缺乏完整性、病情观察不够、医护配合度欠缺、药物护理不当、心理护理欠缺、患者安全护理欠缺。结论泌尿外科开展死亡病例讨论能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管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 标签: 泌尿外科 死亡病例探讨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源性死亡病例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2004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药物导致死亡病例,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种类、器官系统损害进行数据分类统计。结果致死患者主要给药途径静脉给药致死率为59.4%和口服给药致死率为19.69%;主要致死药物抗感染药物致死频次占41.75%,中药制剂占18.45%;致死患者主要原发疾病全身性反应40%、消化系统31.1%、呼吸系统8.1%。结论医务人员要重视和加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药源性不良反应 死亡
  • 简介:摘要查体见左侧小腿中断外侧长约5cm皮肤裂口,创面不规则,深达肌层。经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骨折,在外科治疗室行清创缝合术,术后无菌包扎。病人术后第四天,病人口唇青紫,呼吸困难,抢救无效后死亡,抢救无效后死亡。通过这次事件,我们分析后得出,对于下肢等出血较少的部位,不亦用止血药物,而改用活血药物,而且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尽量减少血栓发生的机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829例死亡病例死亡原因,为疾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性资料。方法调查2007年-2013年我院死亡病例,分析死亡病因。结果2007年-2013年我院死亡病例共829例,男性590例,女性239例,其中<20岁14例,20-39岁53例,40~59岁214例,>60岁548例。死亡原因包括循环系统239例,恶性肿瘤161例,呼吸系统132例,消化系统81例,意外损伤和中毒76例,内分泌系统49例,神经系统40例,其他51例。恶性肿瘤主要病种为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论近7年我院死亡病人发生的原因众多,我矿区居民需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认识、保持健康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等,以降低居民死亡率。

  • 标签: 病人 死亡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死因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降低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收集某医院2008年~2015年住院死亡病例1426例,对其性别、年龄、死因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前五位死因分别是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应加强对重点疾病尤其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工作,科学制定管理决策,积极提高本院医疗诊治技术,降低住院死亡率,提高居民生命质量。

  • 标签: 住院患者 死亡病例 死因统计分析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接种后发生死亡病例原因,总结预防接种工作经验。方法根据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患儿接种情况、死亡前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儿按免疫规划要求接受乙肝疫苗第2针次和卡介苗接种,接种过程符合要求。患儿接种部位出血不易凝固,死前表现为口吐白沫,双手上举,死亡急速。结论死者被排除由于疫苗质量和接种操作不当引起死亡,分析可能由于接种疫苗后诱发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死亡

  • 标签: 接种 乙肝疫苗 偶合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县级医疗机构感染现患率和病原菌分布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统一培训各科室院感控制小组成员,采用1天的时间分别对科室的住院病人进行床旁询问病史和查看病历相结合的办法,填写统一个案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住院患者600例,实查597例;实查率为99.5%;发生医院感染33例,感染率5.5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多48.48%;ICU为高发科室;检出细菌17株;抗生素使用率68.34%。结论对感染高发科室需要重点监控,采取的措施是加强床旁基础护理,病室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的依从性;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 标签: 医院感染 现患率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