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关于剖宫产中出血的原因及有效应对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一时间段内首次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照,对两组产妇的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分析剖宫产产妇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撕裂以及宫缩乏力。结论剖宫产产妇出血的原因主要受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位置的选择、愈合情况以及胎盘附着部位的影响。

  • 标签: 二次剖宫产 术中出血 原因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小高层、高层的住宅楼越来越普遍,饮用供水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供水由于有储水箱,如不能定期及时清洗,水中相对容易滋生一些微生物,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在现代信息获取和传播简单快速的情况下,由饮用水产生的的危害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供水的微生物检验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基层实验室在检验过程中存在一些的质量问题,对供水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微生物实验室在供水检验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二次供水 微生物检验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由于供水管理单位对水箱及蓄水池的清洗消毒流于形式、疏于日常管理,导致供水水质合格率低,安全隐患较大,建议加强预防性监督与日常监督、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加大处罚力度,多部门协作监管,使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放心饮用水,防止相关疾病的传播。

  • 标签: 二次供水 水质状况 清洗消毒 日常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云南白药在断脐中的运用临床效果。方法将3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断脐后用无菌纱布覆盖脐窝,研究组患儿在覆盖前加用云南白药粉。比较两组新生儿脐部情况。结果断脐1d后研究组新生儿脐部渗血、潮湿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断脐1周后研究组新生儿脐部红肿和脓性分泌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脐部干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断脐后运用云南白药可以减少脐部出血、促进断面的干燥和愈合,有效预防新生儿脐炎,安全有效。

  • 标签: 新生儿 二次断脐 脐部护理 云南白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细胞减灭术方式对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化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细胞减灭术与化疗结合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卵巢癌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细胞减灭术方式对患有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二次细胞减灭术 复发性卵巢上皮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首次剖宫产切口的选择对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首次剖宫产手术的腹壁切口类型将其分为两组,横切口组和纵切口组分别有45例和65例,观察并比较两组孕妇的剖宫产术中情况以及分娩后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比较横切口组孕妇和纵切口组孕妇的开腹时间、术中出血量、胎儿分娩时间、总手术时间等主要指标,均可见纵切口组显著小于横切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选择腹壁纵切口的孕妇更有利于剖宫产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切口 二次手术 影响
  • 简介:摘要检验结果出现危急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因此若危急出现,就必须立即通知主管医生,否则将会出现难以挽回的损失。所以对危急的项目及报告制度的规范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检验结果 危急值 管理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产生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期间的住院患者血常规检测标本中选取1320例进行危急的临床检验研究,对血小板的真假危急进行分析和观察。结果在1320例血常规检测标本中,共检出血小板危急62例,其中有真实危急16例,比例为25.8%,假性危急46例,比例为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检验假性危急的产生因素进行充分的了解与掌握,对我们采用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假性危急值 临床检验 产生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更加科学的危急项目和危急界限。方法分析统计各危急项目发生率、构成比及各临床科室的分布情况;对临床医师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危急发生率在前5位的依次是K+、PLT、GLU、WBC、CREA;危急的分布情况与基层医院就治疾病谱相一致,并且危急在门诊和住院病人中的百分率也与本院目前发展状态相合;通过对危急临床评估,在执行过程中讨论修改了部分危急项目,删除了CO2-CP作为危急项目,同时对WBC等部分危急项目的界限进行了修改。结论应密切联系临床,对危急项目及其界限进行调查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危急管理,建立合理可行的危急报告制度,提高危急报告效率,可以减少错误发生,做到持续改进。

  • 标签: 危急值 发生率 评估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病变特征。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63例患者子宫肌瘤的病理特征及子宫内膜的病变特征。结果有10例患者阴道出现不规则流血,23例为单发肌瘤,40例为多发肌瘤,有5例子宫内膜发生病变。结论子宫肌瘤会合并子宫内膜发生病变,子宫肌瘤单发、多发与子宫内膜病变没有关系,而不规则阴道流血、绝经和子宫内膜内变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特征 子宫内膜病变
  • 简介:摘要胃食管流病(gastroesophsgealrefluxdisease,GERD)指胃内容物流入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可伴食管轴膜的损伤和(或)其他并发症状,分为非糜烂性流病、糜烂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是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本文就近年来GERD相关诊断及其内镜下表现作一综述,有助于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并采取合理治疗措施。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诊断 内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07-17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7期
  • 机构:在常规血液检查中葡萄糖值常常被忽视,但葡萄糖值可以对是否患有Ⅱ型糖尿病的风险提供参考。在临床实践中检测葡萄糖时,大多数情况下临床医生不知道病人什么时候吃的最后一餐,这就产生了随机血糖(RBG)值。当前的医疗政策不支持使用随机血糖值作为糖尿病的筛选试验。“但是他们应该使用随机血糖值。”研究者MichaelBowen说。有关内容发表在《临床内分泌学与代谢杂志》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多种科室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尤其是临床检验科,不单单是检查疾病的辅助项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上该科室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治医师提供一些及时、有效、精确的疾病发展的情况,所以及时解决病人检验结果出现的不正常值以及建立一整套危急报告制度对于治疗疾病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首先介绍临床危及情况,其次详细分析检验科危急制度,最后对检验科危急的应用进行了讲解。

  • 标签: 临床检验科 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治疗在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食管流病患者,将其进行有效分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0)与观察组(40),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应用到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临床效果 雷贝拉唑 莫沙必利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高医用耗材院内流通、使用各环节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以RFID标签为信息载体,在物流和使用各环节进行信息的追加,完成对高耗材全程跟踪管理。结果在追溯时,用RFID阅读器找出相应高耗材的RFID标签即可获取该耗材生命周期的全部资料,该资料的真实性可与各种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如物资管理系统、HIS等,从而做到高耗材的精细化管理。结论基于RFID技术的医用高耗材全程追踪管理能够大大提升高耗材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 标签: RFID 高值耗材 精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依据JJG536-1998《旋光仪及旋光糖量计检定规程》和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和表示》,结合工作实践,总结了旋光仪的检定方法,通过对影响旋光度示误差主要分量重复测量分量,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仪器的分辨力引起示误差分量,旋光仪零点,数字温度计示分量分析计算,评定了自动旋光仪示误差的不确定度。

  • 标签: 自动旋光仪 检定 示值误差 数学模型 不确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流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7例胃食管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分级比较,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雷贝拉唑在治疗胃食管流病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雷贝拉唑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重症哮喘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小儿重症哮喘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小儿重症哮喘患者50例,对这50例小儿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展开回顾性的研究和分析,对50例患者进行综合性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糖皮质素药物,另外还有氨茶碱等相关药物,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综合性的药物治疗,患儿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100%,主要包括明显有效的患者30例,一般有效的患者15例,病情好转患者5例,无效患者0例。结论在对小儿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正确临床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的药物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特别是多种药物合理化的联合治疗,其效果更佳,可以快速改善小儿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重症哮喘 临床特征 治疗 联合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某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吸氧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以及心率、呼吸、肺部啰音的好转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心率改善、呼吸改善以及肺部啰音的好转时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酚妥拉明联合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给予无创辅助通气吸氧治疗可缓解低氧血症。

  • 标签: 小儿重症肺炎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