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增病区物品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新增病区采用标识编号管理,实施物品定置。结果物品规范放置,减轻新进科室所有人员环境陌生感,改善了病区的环境、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差错发生率、增加了医患双方的满意度。结论对新增病区物品实施标识编号管理,是一种科学、系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标识编号定置管理 新病区准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房颤合并长R-R间距的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以明确是否合并II度房室阻滞。方法对动态心电图记录的98例>2.0s的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是否与洋地黄相关,分为洋地黄相关组(A组34例)及非洋地黄相关组(B组64例)。结果在睡眠状态下心室率缓慢房颤患者易出现长R-R间期,并与是否出现洋地黄无明显关系。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多为生理性,大多与是否应用洋地黄无关,诊断房颤是否合并II度房室阻滞应慎重。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房颤动 长R-R间期 房室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标识临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消化科住院的40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0例,对照组将常规护理工作采用口头宣教的管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特点给予护理标识管理,对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结果护理标识应用管理后实验组病人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护士被表扬次数增加,而护理不良意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使用护理标识可突出护理重点,强化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提升护士价值,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的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护理标识 服务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腕带在临床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体会。方法我院护理部在各临床科室统一使用了患者标识手腕带。结果手腕带的使用方便了查对制度的执行,进一步落实了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手腕带的使用可有效的识别患者身份,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 标签: 标识手腕带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3例Castleman病病例,提供诊疗经验,提高该病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诊治并经病理学确诊的Castleman病3例,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及病理分型、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结果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22~46岁。临床分型局灶型(UCD)2例,多中心型(MCD)1例。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V)2例,浆细胞型(PC)1例。UCD-HV型经手术治愈,UCD-PC型手术未能完整切除后行放疗目前病情平稳。MCD-HV型经手术及化疗后病情平稳。结论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确定。手术、化疗及放疗可控制本病的发展。

  • 标签: Castleman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术胃镜联合结肠镜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15年4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给予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对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方法的使用效果以及对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通过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后,发现52例患者中有12例为小肠血管畸形出血、10例为出血性小肠炎、8例为小肠憩室并出血、5例为小肠肿瘤、6例为结肠血管畸形出血、4例为十二指肠降部溃疡出血、4例为结肠癌并发溃疡出血、2例为结肠炎出血,治疗有效率为96.15%。结论在急性下消化道出血治疗应用术胃镜联合结肠镜能够对患者出血的原因予以准确判断,并能够确定出血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提高治疗有效率。

  • 标签: 胃镜 结肠镜 急性下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发病、细菌耐药及临床用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结果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集中发生在老年、基础疾病较多及病情危重患者,感染的细菌几乎全是革兰氏阴性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药物是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二、三代头孢及左氧氟沙星等。结论结合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细菌耐药情况,我院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比较合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建立规范小儿肺炎疗效评价体系提供可靠的临床数据。方法收集2009.01~2012.06国内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小儿肺炎疗效评价文献,录入到excel表,对文献的基本信息与相关内容进行录入。结果2009年至今发表的关于小儿肺炎疗效评价的文献以自拟标准为主。结论小儿肺炎疗效评价标准体系的建立应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 标签: 肺炎 疗效评价 文献分析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实验组;取同期本院非感染性疾病患儿53例,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组间比较。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阳性率高;实验组组内比较,细菌性肺炎阳性率高,诊断特异性为95.7%,敏感性为91.2%,有显著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CRP及WBC检测在感染性疾病鉴别诊断作用较大,有极大诊断意义,需推广。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管道标识在普外科各种管道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普外科收治的90例行管道标识管理结合管道护理教育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人员管道名称认识度达100%,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患者的管道护理知识了解率达99%,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结论管道标识管理与相关教育有效减少了管道护理事故的发生,增进了医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及满意度,优点诸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管道标识 护理 普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标识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200例颅脑损伤的急救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100例颅脑损伤患者组成,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即可,而治疗组的患者则运用标识护理的方式来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100例颅脑损伤患者,显效的为69例,有效的为26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对比P<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急救,运用标识护理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急救,更加有助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现代的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标识护理 颅脑损伤 急救 临床应用价值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6年我院收治给予治疗的器质性病变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60例设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的非器质性病变胸导R波递增不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按照Zema标准、Warmer标准、Depace标准以及患者的Marquett标准4种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前壁心肌梗死的检测,过程的前壁心肌梗死几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波递增不良对于前壁心肌梗死的诊断有一定的效果,但局限性较高,在临床诊断需配合其他手段进行诊断,效果会更好诊断率也会相应增大。

  • 标签: 心电图 R波递增不良 前壁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GF-1R和IGF1在胃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有病理标本的胃癌患者,定义为研究组。同时选择我院有明确病理标本、胃良性肿瘤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IGF-1R和IGF1阳性表达;研究组不同组织学分型、NIH分级及病理情况者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病理组织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不同组织学分型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不同NIH分级、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患者的IGF-1R和IGF1阳性表达情况存在差异,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NIH分级高、有粘膜受侵及肿瘤转移的胃癌患者,GRO-1和CXCR2阳性表达情况明显高于NIH分级低、无粘膜受侵及肿瘤未转移者,这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 标签: IGF-1R IGF1 胃癌
  • 简介:摘要介绍心悸1方在治疗心悸兼不寐临床体会。从古代经典对心悸、不寐的病机分析,心悸1方介绍等方面加以论述,并附病案1例具体介绍心悸1方治疗心悸兼不寐的应用方法。

  • 标签: 心悸1 号方 心悸 不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部位标识在手术安全管理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8例手术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改革前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实验组采用改革后手术部位标识制度,对比手术部位标识在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部位标识完成程度、标志图案规范程度和患者手术部位标识参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提高患者参与度,对于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正确率和执行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关键词手术安全手术部位标识分类R471标识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385-01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场所,相关调查显示,手术部位错误是对患者造成危害最大的因素1。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手术患者实施不同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旨在探讨手术部位标识在手术安全管理的应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8例手术患者,354例男性,304例女性,年龄分布为19~76岁,平均年龄为51.5±0.7岁,入选患者包括脑外科、胸外科、眼科、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以及肺部、四肢、等多种对称性部位或器官手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手术部位标识方法①手术当天,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主管医生根据个人习惯使用记号笔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由手术室外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在病房对患者的个人资料进行核对后,将患者转运。③手术室巡回护士根据患者的病历和手术通知单,同外巡回护士进行患者交接。④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之前,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对患者的信息进行再次核对,然后进行麻醉操作。上述操作流程,各环节并未有相应的操作规范,均按照相关人员的个人习惯进行。1.2.2实验组手术部位标识方法①术前1天,由主管医生使用油性记号笔按照规范图案在患者的手术部位进行标识。②外巡回护士根据患者手术通知单及评估转运交接单在病房接运患者,在进行病历核对后,在家属陪伴下和病房护士进行患者的性别、姓名、诊断及手术内容等信息的核对。③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通知单和评估转运交接单同外巡回护士交接患者,并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查。④进入手术室后,实施麻醉前,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和巡回护士对手术信息进行再次核查,并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核查。⑤切皮前,由手术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对手术信息和手术部位标识进行再次查对,核查无误后进行手术。⑥对于任一环节未按照要求进行标识或核对标识者,给予其一定经济处罚和院内通报;对于因手术部位未正确标识引起手术事故者,由相关责任人承担责任。1.3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完成情况、患者对手术部位标识的参与程度和标识是否规范进行调查分析。1.4统计学方法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组间数据的比较进行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标识的情况见表1.由表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标识完成度(96.6%)、标识参与情况(91.5%)及标志图案的规范性(95.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两组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情况组别标识完成情况标识参与情况标志图案完成未完成参与未参与规范不规范实验组317122993031316对照组13819164265502793讨论手术部位标识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在进行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改革前,经常发生由于未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正确标识而引起手术错误,导致严重后果2。通过术前对手术部位标识进行反复核对,手术开始时进行最后查对,有效的提高了手术部位的安全性和重要性,本次研究,实验组329例手术患者在标识完成情况、患者在手术部位标识的参与度及标志图案的规范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手术部位标识不仅能够有效的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而且严格实施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有助于医疗工作者提高工作责任心,严格遵守相关规定规范,对于提高手术室管理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改善医患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建立并完善合理的手术部位标识制度,提高患者参与度,对于提高手术部位标识的正确率和执行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降低手术错误的发生率。参考文献1蔡春琴,王丹红,狄红叶.手术部位标识在预防手术差错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6)1464.2金永红.手术标识在手术患者安全管理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10,9(1)47-48.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已确诊肝淀粉样变性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并结合文献回顾,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文献及4例明确诊断为肝淀粉样变性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腹部彩超、腹部CT或腹部MRI、肝或肾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及特异性的组织染色(刚果红染色)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均有腹胀、纳差、乏力、肝肿大,伴有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基转移酶明显升高。肝脏或肾脏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见大量粉红色淀粉样物质沉积,刚果红染色(+),病理结论为肝、肾淀粉样变性。结论肝淀粉样变性临床少见,表现多样化且大多为非特异性,很难早期诊断,对临床表现高度怀疑为肝淀粉样变性的患者,肝、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及特异性组织学染色(刚果红染色),可帮助确诊肝淀粉样变性。

  • 标签: 肝淀粉样变性 临床特点 刚果红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6例伴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由胃肠道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64.71%;由腹膜、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引发的恶心、呕吐患者占比为28.68%;由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94%;由药物刺激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21%;由其他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1.47%。与胃肠道疾病原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常规检查综合评估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减轻其痛苦体验。

  • 标签: 消化内科 恶心 呕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