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曹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曹文

曹文

(四川省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100)

【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6例伴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结果:由胃肠道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64.71%;由腹膜、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引发的恶心、呕吐患者占比为28.68%;由神经系统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94%;由药物刺激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2.21%;由其他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1.47%。与胃肠道疾病原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师应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常规检查综合评估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原因,并根据原因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帮助患者获得良好预后,减轻其痛苦体验。

【关键词】消化内科;恶心;呕吐

【中图分类号】R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9-0137-02

前言

恶心、呕吐是消化内科患者的常见症状。这两种症状主要与电解质紊乱、脱水等因素有关[1]。为了精确分析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本文以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将整个分析流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消化内科于2016年9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6例伴恶心、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选标准:(1)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排除不配合的患者;(2)排除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71例,女性患者55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5.2±10.3)岁。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判断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

1.2方法

1.2.1诊断方法掌握患者疾病史,行体格检查,常规行X线、B超等影像学检查。根据患者实际状况行胃肠镜检查,综合检查结果判断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

1.2.2治疗方法根据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胃肠道疾病原因。若恶心、呕吐症状与胃肠道炎症有关,可给予患者抗生素、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纠正等对症治疗;若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可给予患者枸缘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0317;规格:5mg*12片)口服治疗,给药方法为每次5mg,每日3次。(2)药物刺激原因。给予患者强镇吐药物改善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同时合理调整引发恶心、呕吐药物的给药量。(3)神经系统疾病原因。治疗方法为控制原发病。(4)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胰腺疾病患者恶心、呕吐的治疗方法为:治疗原发病;胆囊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为:改善患者的炎症症状或消除胆道梗阻、清除胆结石。(5)其他原因。实施心理干预,鼓励患者主诉自身疑虑、担忧,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肢体语言、腹式呼吸训练、音乐治疗等方法,消除精神因素对消化内科患者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

1.4统计学方法

消化内科患者数据的统计工具选用SPSS21.0软件。统计学方法选用χ2检验。若P<0.05,可认为各组消化内科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36例消化内科患者中,因反流性食管炎引发的恶心、呕吐的患者最多,35例,占比25.74%;排名第二的原因为急性肠炎,由急性肠炎引发恶心、呕吐的患者21例,占比15.44%;占比第三的原因为胆结石,共19例,占比13.97%。从发病原因类型来看,胃肠道疾病是导致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主要类别,占比64.71%。运用检验评估药物刺激原因、神经系统疾病原因、腹膜、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其他原因诱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与由胃肠道疾病原因引发恶心呕吐患者占比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各组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如表所示。

3.讨论

引发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主要包含:(1)胃肠道疾病原因。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等胃肠道疾病均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2)药物刺激原因。肿瘤患者接受放疗、化疗治疗期间,所用药物的刺激性较强,可诱发恶心、呕吐。(3)神经系统疾病原因。颅内病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可引发恶心、呕吐症状。(4)腹膜、胰腺及胆囊疾病原因。癌性腹水、胆结石、急性胰腺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后,手术刺激可导致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5)其他原因。精神压力过高、心理应激也可能引发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

当发现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后,应在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展的同时,及时开展临床诊断,合理判断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根据判断结果制定并实施治疗,如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与胃肠道疾病有关,应给予患者抗生素、纠正电解质平衡等对症治疗;如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与精神因素有关,应通过加强心理干预的方式,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如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与药物刺激有关,可采取强镇吐药物进行控制。

4.结论

综上所述,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体验,临床医师应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胃肠镜检查等方法,快速评估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并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以缓解患者的痛苦体验,提升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曼,罗和生.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03):502-505.

[2]吴彦钊,刘星星,朱志欣等.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