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治疗HBV相关加急衰竭(ACLF)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将近几年在我院进行LAM治疗HBV相关ACLF患者60例设为研究对象,统计其临床资料,对影响短期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采取LAM治疗一个月后,有48例存活者,其余12例患者均死亡,患者Alb及MELD评分明显下降;患者采取LAM治疗三个月后,有40例存活者,其余20例患者均死亡,患者TBil及MELD评分明显下降;患者采取LAM治疗半年后,有46例存活者,其余14例患者均死亡,患者Alb及MELD评分明显下降。结论LAM治疗HBV相关ACLF患者一个月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评分和Alb下降;而三个月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TBil值和MELD评分,半年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MELD评分和Ald下降。

  • 标签: 拉米夫定 HBV 慢加急性肝衰竭 短期预后
  • 简介:摘要收集1例加急衰竭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救治过程,探讨治疗主要原则及关健性治疗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入临床对照试验;对照36例接受保、支持和抗病毒治疗,治疗27例加用激素治疗;比较4周后两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CHE)、胆固醇(CHO)、凝血酶原时间(PT)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患者在早期均经历一段黄疸上升期,ALT、AST、CHE均显著下降;治疗4周时联合组PT较对照显著改善,CHO显著高于对照;联合治疗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结论激素治疗早期慢性重型肝炎安全、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在改善凝血功能方面更具优势;使用中应注意血钾监测。

  • 标签: 肝炎 乙型 慢性 抗病毒治疗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加急衰竭(acute-on-chronicliverfailure,ACLF)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辅助性T细胞(Thelpercells,TH)分泌细胞可激活机体免疫应答,这些免疫应答可能帮助消灭受感染细胞,也可能引起肝细胞死亡。本文笔者主要针对Th细胞参与ACLF发病机制开展讨论。

  • 标签: 辅助性T细胞 慢加急性肝衰竭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正常人若是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那么就会成为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是一种典型血液传染病,感染乙肝病毒途径可以是母婴传播、输血传播、伤口感染传播、静脉注射毒品传播、共用生活物品传播及性传播等。本文将从什么是乙肝五项、乙肝五项检查方法及分析参考、乙肝五项检查临床意义三方面进行探讨。

  • 标签: 乙型肝炎 乙肝五项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确诊乙肝肝硬化患者3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对象。调取患者完整临床资料,先用单因素分析,选取有意义指标再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分析所有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得出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指标有年龄、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清碳酸根、内生肌酐清除率、总蛋白、肿瘤标记物等项目,再使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总胆红素、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腹水、性脑病、血清碳酸根水平、内生肌酐清除率是影响乙肝肝硬化预后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要重视这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测结果,及时预测和控制乙肝肝硬化病情发展。

  • 标签: 乙肝肝硬化 预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民间乙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治疗34例服用民间乙肝方(黄芪、鸡骨草、黄脚鸡、绣花针)治疗。对照34例服用益乐治疗。观察2疗效、肝功能及HBsAg、HBV-DNA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为94%,对照为79.2%,2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肝功能恢复及HBsAg、HBV-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P<0.01)。结论民间乙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民间 乙肝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阳通络中药复方联合西医综合疗法治疗HBV相关加急衰竭晚期临床疗效及经济学评价。方法将符合标准HBV相关加急衰竭晚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和治疗,对照给予规范西医综合疗法,治疗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通络中药,在治疗第2周、第4周、第8周中医症候评分,第8周时评价实验室血清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氧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功能凝酶原活动度、血浆氨等)、血清炎症因子(内毒素、IL-1、IL-6、TNFα)、肠道菌群及住院费用、人工次数、人工费用等经济学指标,评估第8、12、24周时患者死亡率,并观察分别在治疗第2周、第4周、第6周、第8周时血、尿、便常规及肾功并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第8周时(1)治疗总有效79.9%,明显优于对照(总有效64.9%);(2)两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3)两患者TBi、AST、ALT、ALB、PT、NH3等指标均显著降低,治疗后与对照比较,治疗TBi、AST、ALT、ALB、PT等指标显著减低;(4)治疗患者住院费用、人工次数、人工费用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5)治疗内毒素、IL-1、IL-6、TNF-α及对照内毒素、IL-1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比较,治疗内毒素、IL-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6)治疗后治疗肠球菌属、双歧杆菌属和乳杆菌属菌落数明显增加,酵母样真菌菌落数明显降低,与治疗治疗前及对照治疗后比较,以上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治疗死亡率治疗后第8周21.1%、第12周23.6%、第24周26.3%,明显低于对照,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与对照比较,治疗与治疗明确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未见显著增多。结论温阳通络中药复方可以提高西医治疗HBV相关加急衰竭有效率,可能与减轻体内炎症反应、稳定肠道微生态有关。

  • 标签: 温阳通络 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方法使用爽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并以逍遥丸为对照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显效率为43.34%,有效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显效率为30.00%,有效率为46.67%,总有效率为76.67%,经统计学处理,两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疗效优于对照。结论爽颗粒具有明显降酶、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作用,临床观察疗效确切。

  • 标签: 肝爽颗粒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夫妻间一方为乙肝后肝硬化,夫妻间乙肝接触传播感染率。方法选择2016年-2017年,在我院就诊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及其配偶为病例,运用病例对照方法,选取性别、年龄等因素,配比选择HBsAg阴性者及配偶为对照。开展问卷调查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纳入符合条件病例和对照组分别为54对,其中,每组男性患者为34人,女性患者为20人。其中病例配偶中,HBsAg阳性为4人。对照配偶中,HBsAg阳性为3人。病例配偶HBsAg阳性率为7.4%,与对照配偶HBsAg阳性率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3,P=0.696)。结论乙肝后肝硬化患者配偶,感染乙肝风险无增加。

  • 标签: 乙肝 肝硬化 传播 配偶 风险
  • 简介:摘要世卫组织统计,全球患乙型肝炎的人数约在20亿以上,慢性感染患者有至少3.6亿,约占全球总人数5%以上,亚洲占其中2/3,而仅中国就占据1/3。我国每天因乙型肝炎死亡的人数在100万以上,用于研究、治疗乙型肝炎费用超过1000多亿元,而美国用于乙型肝炎相关费用也高达13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乙型肝炎不仅对于我国,而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不容忽视公共卫生问题,也是值得重点关注社会问题。本文主要对乙型肝炎免疫机制及相关检测研究进展进行探究,以期能够为乙型肝炎现代化治疗提供一种思路。

  • 标签: 乙型肝炎 免疫机制 相关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扶正愈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00例患者。随机将200例患者分成对照100例,治疗100例。对照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患者采用扶正愈胶囊治疗。观察两患者血清纤维化以及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通过8个月治疗,治疗患者肝功能指标、血清纤维化明显优于对照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扶正愈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明显,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血清纤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扶正愈肝胶囊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血清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患者并发症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60例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患者,均分为两即观察和对照,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结论对慢性重型乙肝肝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很好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慢性重型乙肝肝炎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人工治疗衰竭预后预测效果,探讨其在临床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与治疗,并进行MELD评分,对治疗进行人工评分,观察三个月后死亡率。结果治疗中治疗前MELD评分大于40分患者有8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为30-40分患者34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53%,对照中MELD评分大于40分患者1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100%,评分在30-40分患者32例,3个月后死亡率为87%,与治疗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MELD评分可在临床推广中应用,一般人工治疗MELD评分在30-40分之间衰竭是安全

  • 标签: MELD 评分 人工肝 肝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新生儿出生后12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IU,并自满月按照1、2、7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7.8%,100例中有94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4%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 标签: 乙型肝炎 母婴垂直传播 联合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在预防乙型肝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种乙肝疫苗婴幼儿78例临床资料,对所有婴幼儿予以乙肝疫苗接种,分析婴幼儿在接种完成后1年、2年以及3年后表面抗体反应以及出现乙型肝炎抗体滴度情况。结果通过不同时间段对HBsAb低应答率、HBsAb阳性率、HBsAb无应答率分析,1年后分别为2.5%、95%、2.5%;2年后分别为17.9%、74.3%以及7.8%;3年后分别为38.4%、38.4%以及23.2%,间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在1年后、2年后以及3年后,出现抗体滴度分别为(117.4±11.3)、(93.69±9.4)、(48.51±6.9)。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婴幼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能够对乙型肝炎进行预防,其HBsAb无应答率也有所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婴幼儿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 抗体滴度 指标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预防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辖区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269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0个月、1个月、6个月免疫程序对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HBsAg母亲,新生儿要进行免疫球蛋白接种,新生儿HBsAb(表面抗体)以及HBsAg(表面抗原)采用SPRTA(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比较接种后近期、远期预防效果。结果269例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有1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接种后第4周、第12周、第24周HBsAb阳转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接种后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乙肝抗体滴度情况比较,差异显著(P<0.05);全程免疫接种3年后HBsAb阳性率均低于全程免疫接种1年后与全程免疫接种2年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年内对于乙型肝炎具有较好预防效果,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借鉴和推广。

  • 标签: 新生儿接种 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