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生存质量更加关注,这些变化促发了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护理工作涉及到的领域也发生了纵深变化。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高等护理人才已成为我们研究的新课题,为此我校从护理专业设立之初即提出了以岗位人才需求为导向,以“重人文、强技能”为专业特色,构建“一贯穿、两对接、三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基于美国学历资格轮廓(DQP)的课程体系,打造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护理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现经过三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专业特色突出,学生的社会满意度高,为特色护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 标签: 高职院校 特色 护理专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穴位贴敷+揿针埋针)对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症状的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有便秘症状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9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自制中药贴敷神阙穴+揿针埋针于双侧天枢穴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比沙可啶肠溶片5mg每晚一片,疗程3天,观察1周内两组患者便秘改善情况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4%和84.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此外,对照组发生腹泻8例,而治疗组无腹泻发生。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揿针埋针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有效措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中药穴位贴敷 揿针埋针 便秘 肺心病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肛瘘患者术后疼痛临床有效的缓解方法。方法从我院2018年治疗的肛瘘患者中随机抽取88例,采取双盲筛选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4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缓解肛瘘患者术后疼痛,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肛瘘 术后疼痛 中医特色护理 VAS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对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此次抽取在我院医治的患者(76例),随机分为乙组(38例)、甲组(38例)。乙组是西医护理管理,甲组是中医特色护理管理,总结护理质量、感染和满意度。结果甲组的技术操作水平评分、健康教育评分、常规应用评分、护理效果评分显著高于乙组(P<0.05)。甲组感染总的发生率显著低于乙组(P<0.05)。甲组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在患者护理中,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度,并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护理质量 满意度 中医特色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对胃脘痛脾胃虚寒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200例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胃脘痛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96/100),高于对照组的78.00%(78/1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穴位贴敷、情志护理、艾箱灸以及饮食护理等中医特色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胃脘痛脾胃虚寒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胃脘痛脾胃虚寒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支持性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等一系列措施,追踪观察护理结果。结果本组36例肿瘤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及社会支持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较实施前显著缓解,20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无效,总有效率达91.66%。结论加强住院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社会支持,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建议临床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社会支持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广元市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需求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通过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所选HIV/AIDS病人进行调查。结果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总分与国内常模水平比较偏低,单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婚姻情况、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收入以及职业社会支持总得分差异明显;多因素分析表明,已婚、同居、高中和以上学历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超出5000元人群的社会支持度最高。在社会需求方面,免费CD4+T淋巴细胞检测1~2次/年、免费病毒载量检测1~2次/年、减免抗病毒治疗相关费用(检查费等)、提高医保报销比例、获得机会性感染诊疗、获得经济上的帮助、精神鼓励、及时获悉政府政策等方面排在前面。结论HIV/AIDS病人社会支持水平和健康人群对比偏低,其中婚姻情况、文化水平以及家庭人均年收入属于影响社会支持的关键因素。社会需求上以经济支持、精神鼓励、及时获得政府帮助为主。

  • 标签: HIV/AIDS 广元市 社会支持需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1日—8月31日之间初步筛选住院及门诊的高血压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心理、社会”个体化管理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血压状况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且干预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社会因素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高血压控制状况,提高高血压临床疗效。

  • 标签: 心理社会因素 高血压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保定市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现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样选取25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社会支持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9.64±5.82),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及社会支持总分低于国内常模。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家庭月收入是社会支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社会支持总体水平不容乐观,无配偶、独居、经济收入低的患者得到的社会支持更低。

  • 标签: 冠心病 社会支持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在心力衰竭患者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为心衰患者寻求更好的疾病管理模式。方法对2015年后入院心衰患者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进行管理,评价心衰患者入院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管理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善,与管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可改善心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值得推荐。

  • 标签: &ldquo 生物-心理-社会&rdquo 医学模式 心力衰竭 患者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和危险因素流行趋势及影响因素的数据,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天宁区1个乡镇,6个街道7149名常住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吸烟及饮酒、高盐及高油脂饮食、睡眠质量差、精神压力大、静坐及体育锻炼运动量不足等。结论慢性疾病是危害天宁区居民健康主要原因,健康生活方式宣教,尤其是控烟、健康饮食、增加体育锻炼等方面是预防的关键措施。

  • 标签: 社区居民 慢性病 危险因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念认知护理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精神卫生中心2017年4月—2019年1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实施正念认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与护理6周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SPI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同组护理前和对照组护理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正念认知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对促进患者更好的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正念认知疗法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针对社会功能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入组前与入组8周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入组后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我院精神科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病人住院期间均给予精神分裂症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针对社会功能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病人入组前与入组8周后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测评量表(SSPI)评分变化。结果观察组入组后SSPI量表各维度评分与总分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综合护理 社会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2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前后康复疗效测评(IPROS)、社会功能评估(SSPI)评分变化。结果干预组护理后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社会适应性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康复效果,改善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适应性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攻击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2014年1月-2019年1月住院部和门诊部收治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观察两组治疗不同阶段攻击行为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攻击反应选择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攻击反应选择各健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1周有效率为40.00%,治疗3周为66.67%,治疗6周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00%、40.00%,P<0.05。结论在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治疗中采用奥卡西平可有效改善其攻击行为精神状态,利于促进其加强自身行为控制。

  • 标签: 奥卡西平 反社会人格障碍 攻击行为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康复指导活动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康复指导(包括疾病,药物等方面的知识,社交技能和家庭和团体游戏的自我保健能力等)。观察期为12周,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估指导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经个体化康复指导后,BPR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SSPI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康复指导活动能有效提高其社会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精神分裂症 康复指导 生活自理能力 社交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康复以及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结果经过1年随访观察,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的强化病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精神疾病 康复期 阶段性健康教育 临床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团队技能训练对社会和家庭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80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实施团队技能训练护理),对两组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FAD及SSP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团队技能训练可以改善社会和家庭功能,有助于病人恢复。

  • 标签: 康复期 精神分裂症病人 团队技能训练 社会及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影响。方法2014年5月到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给予其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比较两组出院3个月后的独立生活能力与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3个月后独立生活能力评分除生活自理和移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各项评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延续护理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促使其出院后独立生活能力和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临床价值较高。

  • 标签: 延续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独立生活能力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