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8
/ 2

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王蓉张峰单建华

(常州市德安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江苏常州213003)

【摘要】目的:观察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2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护理前后康复疗效测评(IPROS)、社会功能评估(SSPI)评分变化。结果:干预组护理后IPRO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SP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处于恢复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社会适应性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康复效果,改善社会功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社会适应性;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7-0185-01

精神分裂症属于精神科常见的重型精神障碍疾病之一,患者一般伴有思维、行为、知觉以及情感等诸多方面的障碍或不协调,即使在精神症状获得控制的恢复期,仍然存在社会功能的缺陷,尤其对家庭与社会的适应性较差,不仅不利于疾病控制,而且大大增加疾病复发的风险[1-2]。本次研究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会适应性护理干预,获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精神卫生中心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国CCMD-3中的诊断标准;(2)处于疾病恢复期,N—BPRS量表总评分在78分以下。排除:伴发其他严重的躯体性疾病的患者;智能低下、有沟通障碍、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意识不清的患者。5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干预组28例。干预组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23~55岁,平均(42.3±7.4)岁;病程3~10年,平均(5.7±1.3)年;受教育年限3~12年,平均(9.6±2.5)年;无配偶10例,有配偶18例。对照组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22~53岁,平均(41.5±7.1)岁;病程4~10年,平均(5.4±1.5)年;受教育年限4~12年,平均(9.9±2.7)年;无配偶11例,有配偶17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过后鼓励患者积极参加院内开展的各项工娱活动。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病情观察与监测、生活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心理疏导等。干预组在上述常规护理项目基础之上,在患者恢复期针对社会适应性实施护理干预,以情景演练的模式开展:(1)生活处理能力干预:指导患者如何处理日常自理项目、家务项目,包括保持个人卫生、整理房间、清洗衣物、常见家用电器的使用、日用品的购买等,反复训练直到患者掌握相关技能。(2)人际交往干预:指导患者学习语言表达技巧,如体态、语速、体距等,同时创造条件让患者接触陌生的环境、人物,以训练患者的社会应对水平。(3)自我疾病管理干预:让患者学习掌握抗精神病药物的存放、使用方法,掌握如何自我疾病监测、常见不良应的处理等。(4)心理干预: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以及即将面对家庭、社会的信心,利用自我激励法、音乐疗法、正念疗法等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并且鼓励患者将上述方法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护理干预前与护理干预8周后评估康复效果、社会功能进行评定:应用住院患者康复疗效测评量表(IPROS)评估康复效果,该量表划分为5个维度,总共包含了36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0~4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康复效果越差;应用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功能评估量表(SSPI)评估社会功能水平,此量表共有12个条目,每个条目评分为1~5分,总评分越低表示社会功能越差。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之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IPROS评分、SSPI评分对比,见表。

3.讨论

目前研究显示[3],提高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社会适应性,将有助于患者回归社会,重建患者的健康行为。一般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通过规范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精神症状会得到明显的缓解,然而对于社会功能的恢复,抗精神病药物却力不能及,仍然要依靠相关功能训练以提高社会功能。

本次研究对处于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针对社会适应性实施护理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后IPROS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SSP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对处于恢复时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针对社会适应性开展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精神康复效果,改善社会功能,对患者更好的回归家庭与社会、控制疾病复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淑芬,陆艳.奥氮平与喹硫平对缺陷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执行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9):67-70.

[2]程刚明,孙洲.齐拉西酮联合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7):117-120.

[3]莫姝.家庭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2):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