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式”模式即短期全脱产集中培训和集中培训结束后利用QQ群跟踪持续培训。“式”模式的应用,提高了社区护士的服务能力,拓展了培训内容,满足了不同社区护士对岗位培训的需求,保证了培训的连续性,树立了学员终身学习的理念。

  • 标签: 培训模式 社区护士 服务能力 连续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应用高频喷射通气行全麻支气管镜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进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予静脉复合麻醉后采用国产KR-Ⅲ(MC)型高频喷射呼吸机,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设置频率60—120次/min,氧气驱动压0.06MPa–0.1MPa,吸呼比11.5。结果术中缺氧状况明显改善、麻醉平稳,3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高频喷射通气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降低了患儿缺氧风险,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气管异物取出 小儿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单节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38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实施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乙组实施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对比临床效果。结果甲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乙组,手术时长显著长于乙组,住院时长显著短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不存在显著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及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在单节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甲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少于乙组。

  • 标签: 神经根减压松解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法对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安全性。方法32例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布地奈德治疗,于雾化吸入前和雾化吸入后监测神志、心率、呼吸频率、氧饱和度、耐受性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患者患者的PaCO2没有升高,神志没有变化(P>0.05),治疗后PaO2、脉氧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应用于慢阻肺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是安全的。

  • 标签: 氧驱动雾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Ⅱ型呼吸衰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房性早搏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检查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100例前PR和ST压低患者和100例前PR和ST无压低者为观察对象,对比分析组观察对象的心电图检查结果。结果前PR和ST压低组患者CI、PI和PR间期均明显低于前PR和ST无压低组,而P波电压和P波时限则明显高于前PR和ST无压低组,组观察对象心电图检查结果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房性早搏前PR和ST压低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该心电图特征可作为该疾病临床诊断的依据。

  • 标签: 房性早搏 PR段 ST段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胸腰脊柱骨折患者46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观察随访患者其术后骨折恢复情况,统计其神经恢复等级,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采用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后,患者锥体前缘高度比值恢复正常,且随访结果显示稳定性好,术后Cobb角、及椎管狭窄率均好转,较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胸腰脊柱骨折术后患者痛苦小,恢复效果好,且疗效更加稳定,可显著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脊柱骨折 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库溴铵与丙泊酚全身麻醉联合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完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罗库溴铵组(R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氯胺酮、罗库溴铵、丙泊酚,面罩手控通气,喉镜暴露声门无呛咳时插入硬质支气管镜,经侧孔行高频控制通气。对照组(C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氯胺酮、丙泊酚,保留自主呼吸,面罩辅助通气,喉镜暴露声门无呛咳时插入硬质支气管镜,经侧孔行高频辅助通气。组术中均据需要每次静注氯胺酮1mg/kg、丙泊酚1mg/kg维持麻醉,保持生命体征在容许范围内波动,无体动反应。术中连续监测ECG、HR、MAP、RR、SPO2,比较2组患儿监测并记录术中HR、MAP、RR、SPO2变化以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置镜时间、手术时间、初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R组患儿术中呛咳、屏气、喉、支气管痉挛、SPO2<90%的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置镜时间、手术时间及初醒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PONV、喉、支气管痉挛发生率较C组明显降低。结论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采用肌松药罗库溴铵复合丙泊酚、氯胺酮全身麻醉联合高频喷射通气,较传统的保留自主呼吸静脉全身麻醉能更好地维持患儿呼吸、循环稳定,缩短手术时间,苏醒迅速,术后并发症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罗库溴铵 小儿气管异物 高频喷射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单节与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探讨单节与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使用单节固定(组)治疗和短节固定(组)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疗效。结果治疗后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等相比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而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与治疗前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上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组患者治疗后一周和末次随访在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相比却没有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结论单节和短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都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二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VAS评分,伤椎后凸角,楔变指数及SI方面是没有太大差异的,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胸腰椎爆裂骨折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椎弓根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电图ST抬高的临床意义及鉴别诊断。资料临床心电图ST在Ⅰ、avL呈下斜型抬高,在V2~V6呈水平型抬高,并与T波前肢融合形成单项曲线,ST在Ⅱ、Ⅲ、avF呈上斜型下移,图未见异常Q波。三天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结论心电图ST抬高必须结合临床与其他疾病所致心电图改变相鉴别。

  • 标签: 心电图 ST段抬高 脑血管意外 儿茶酚胺 心肌酶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房性早搏(PAC)前PR和ST压低患者的临床和心电图(ECG)特征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收治的房性早搏患者102例,把102例患者中的51例房性早搏患者的前RP和ST低压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归纳为观察组,把其中51例房性早搏患者无前RP和ST低压的患者归纳为对照组,观察对比组患者的心电图特征和RP以及ST低压的临床表现,并对其结果做出相关的探讨与分析。结果观察组对房性早搏前RP和ST低压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小、联律间期(CI)短但固定、P波时限长且多呈高尖或切迹、多数PonT现象,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压低;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不稳定,且房性早搏成对及连续发生或阵发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均较多,窦性P波电压较高房内阻滞同样较多;而对照组进行心电图检查后,均呈现提前指数(PI)大、联律间期(CI)长、P波时限短且多呈矮低或弧型,绝大多数的PR和ST也较高;在病发前心动周期多为稳定,窦性P波电压较低房内阻滞少,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R和ST压低是心房心电图不稳定的重要表现,对含有该特征的房性早搏患者均具有较高房性早搏危险,患者均常伴有其他更为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对患者含有较高的危险性。

  • 标签: 房性早搏心电图PR段压低心房颤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76例单节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选患者采取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指标、短中期随访的影像学指标,了解恢复情况。结果所选患者手术切口长度约80mm,术中出血量为(40~160)ml,手术时间(35~75)min。术后平均住院(8±1.5)天。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及矢状位指数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相邻节弓根钉植入治疗单节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具有创口小、出血少的优点,术后恢复时间短,临床预期良好。

  • 标签: 胸椎 腰椎 单节段骨折 经皮微创弓根钉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中应用后路椎弓根钉不同节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固定采用的不同方式分成B组40例,利用短节固定,A组40例,选择长节固定,比较组效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多于B组;A组治疗后椎前缘压缩比、Cobb角均优于B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障碍评分差异不明显。结论在重度胸腰脊柱骨折治疗中后路椎弓根钉长、短节固定各有其优缺点。

  • 标签: 重度胸腰段脊柱骨折 后路椎弓根钉 节段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7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心电图有无ST抬高分为组,对比分析临床特征,用于指导治疗。结果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多有糖尿病或心绞痛病史;ST抬高性心肌梗死病人常伴有心率失常、心源性休克等表现;组患者死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易发生于糖尿病患者,既往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病史,做好非ST抬高性心肌梗死与ST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有利于临床治疗心肌梗死。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固定治疗胸腰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胸腰椎体骨折患者58例,随机分为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钉短节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内固定。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86.32±13.62min)长于对照组(63.22±14.73min),出血量(236.37±30.54ml)多于对照组(153.53±25.73ml)(P<0.05);观察组术后12mVAS评分(1.28±0.96)低于对照组(2.46±1.25)(P<0.05);观察组术后12m伤椎前缘高度比值(92.81±3.56%)、Cobb角(3.68±1.14?)优于对照组(85.72±6.24%,4.83±1.39?)(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短节内固定能够改善胸腰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后路手术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胸椎多节骨折早期后路手术良好的治疗时机和实际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便能够尽快的恢复重建胸椎的稳定性,彻底的缓压,维持胸椎的正常排列,消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确保患者尽早康复以及防止继续受损,为手术后恢复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方法抽取24例胸椎多节骨折患者,他们均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主要进行4个重要的环节减压、复位、植骨以及内固定术。24位患者中男性患者占18位,女性患者占6位。所处年龄在19-54岁,平均年龄34.2岁。导致受伤的原因;①交通事故伤9例②压砸伤5例③高空坠落伤10例。从受伤到就诊均在48小时内,平均10.5小时。完全性胸椎骨折18例,不完全性胸椎骨折6例。结果就医的患者全部获得了随访,时间为5~28个月,平均14.2月。手术后复位情况良好,植骨后3个月内骨性得到融合,24位患者损伤的脊髓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及改善,15例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9例损伤严重的患者疼痛等症状得到缓解。结论胸椎多节骨折早期后路手术能够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脊髓功能能够尽早恢复,全面的复位使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消除对神经脊髓的压迫,更便于临床护理等术后恢复工作。

  • 标签: 骨折 早期 后路 胸椎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技术(minimallyinvasivepercutaneousplateosteosynthesis,MIPPO)联合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LCP)治疗胫骨中远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134例胫骨中远骨折患者,其中男112例,女22例;年龄18~74岁,平均36岁。结果134例患者中,1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4~18个月,按胫骨干骨折治疗效果评价标准(Johner-Wruhs)评定,优64例,良,42例,中12例。结论MIPPO技术联合LCP是治疗胫骨中远骨折的理想方法。

  • 标签: 闭合复位 经皮 锁定加压钢板 胫骨中远段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治疗胸腰脊椎脊髓损伤的相关体会。方法选择胸腰脊椎脊髓损伤的22例患者作为对象,采用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相关资料,总结治疗工作体会。结果术后为患者随访2年,伤口一期愈合良好,未有螺钉破出、螺钉松动、断钉、切口感染并发症出现,骨折部位复位良好,神经功能明显改善。相较于手术前,患者的cobb’s角度数明显降低,伤椎前缘、后缘的高度明显增高,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师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联合方案为胸腰脊椎脊髓受损的患者实施治疗,可以有效地促进骨折复位、伤口愈合、神经功能恢复,使cobb’s角及伤椎前缘、后缘高度转归到正常状态,且少并发症,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胸腰段 脊椎脊髓损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螺旋CT在肺隔离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5例肺隔离症患者,全部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究疾病的表现、CT检查的结果等。结果肺隔离症主要见于双肺下叶侧的基底,其中位于左下肺叶3例,右下肺叶2例;患者的CT表现为实质性肿块(3例)、囊性肿块(1例)、囊实性肿块(1例),且全部患者均出现异常供血动脉。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肺隔离症价值较高,其扫描时间短,且图像清晰,能对微小病变进行发现。

  • 标签: 肺段隔离症 螺旋CT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脊柱胸腰骨折患者实施后路手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对比观察80例于2015年7月到2016年7月期间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脊柱胸腰骨折患者,其中,后路组共40例患者,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后路手术,前路组共40例,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前路手术,对组临床治疗效果展开比较。结果组手术相关指标比对,后路组更为优越,组VAS评分分别是(2.32±1.21)分、(4.25±2.03)分,进行比对明显后路组较低,且后路组达到了97.5%的治疗总有效率,前路组仅为80%,明显后路组较高,(P<0.05)。结论在脊柱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后路手术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痛苦减轻,促进骨折良好愈合。

  • 标签: 脊柱胸腰段骨折 后路手术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