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方法:麻醉后固定大鼠,清洁脱脂尾部,使用神经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测定大鼠尾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正常大鼠尾神经传导速度约为60.8m/s。结论:本方法测定大鼠在体尾神经传导速度简便、快捷和可靠。

  • 标签: 大鼠 尾神经 传导速度 检测方法
  • 简介:脑电图(EEG)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多年,对各类癫痫、脑炎等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脑瘤、脑损伤及肝、肾性脑病等也能有EEG的异常反应,但对于过敏反应导致的EEG异常改变报道不多。笔者将见到的两例药物过敏导致EEG异常改变病例报告如下。病例1王××,男,19岁,建筑工人,1992年6月1日下千因齿龈肿痛口服复方新明磺导致过敏反应,阴囊水肿,两大腿内侧大片荨麻疹。给予停服新明磺,口服息斯敏片治疗。第二天早8点,患者以头痛、呕吐而二次就诊,经检查除过敏反应外无其它异常表现,但EEG却显示异常,顶区、枕区见到散发或短程阵发的5—6Hz,中或低波幅慢波。继续抗过敏治疗,并加服维生素B1,C片剂口

  • 标签: 药物过敏 过敏反应 脑电图异常 中枢神经系统 变态反应 病例报告
  • 简介:在脑电图领域,对于各种异常的脑电现象,可概括分为两种:其中一种称为阵发性异常,这属于短暂的病理性放电(discharge,或称发作波),很可能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异常增高有关;而另一种称为背景活动异常,包括慢波增多、懒波现象和局部低振幅等,它反映了大脑功能损伤区域及异常程度。再从空间分布上看,异常脑电活动可局限于某一较小的区域,但也可以呈广泛分布。

  • 标签: 脑电图 广泛性异常 脑功能损伤 异常增高 大脑皮层 空间分布
  • 简介:坐骨神经损伤在临床各种神经损伤中很多见。近年来我肌电室检诊379例病人中坐骨神经损伤有109例,占34.7%。现将其肌电图及运动传导结果观察报告如下:

  • 标签: 坐骨神经损伤 肌电图 运动传导
  • 简介:健康两性家兔21只和豚鼠5只,乌拉坦麻醉。室温在18-27℃。银质电极经胸骨左缘第4肋间隙穿刺轻触心包壁层记录左室表面心电图(LSECG),并同开胸心包全整和去心包后的记录结果进行比较,部分动物LSECG与Ⅱ导联ECG同步记录和在开胸后进行心外膜复温和心内膜降温的处理。结果如下:1.闭胸状态记录的LSECG,均见直立P波;QRS呈qRs、qR和Rs型;

  • 标签: 心室除极 复极 同步记录 Ⅱ导联 复温 壁层
  • 简介:运动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本文观察了运动前后青年人胫神经MCV、体温、心率的变化,结果表明,一定运动后平均口温升高0.45℃,平均胫神经MCV增快5.11m/s,这与环境温度、体表温度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应用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发现,胫神经MCV变化与体内温度变化相关(r=0.4218,P<0.05),与心率变化无相关(r=0.0404,P>0.05)。运动引起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可能与运动本身及体温升高引起机体一些生理变化有关,它具有一定理论和应用价值。

  • 标签: 神经传导 相关生物学的效应
  • 简介:对150名8~10岁健康儿童进行了EEG的观察,并对45名异常者进行了三年的观察,对于儿童中异常波的认识有新的发现,认为:基本节律的改变是儿童脑发育的障碍。基本节律正常,即使HV中有痫样波形,是由于儿童身体结构发育不恒定所致,要注意HV中的延迟反应慢节律的增多,是儿童异常脑电图诊断的一种根本依据。

  • 标签: 健康儿童 EEG 异常比
  • 简介:由于灭鼠药管理不严,门诊时常可见到儿童误服灭鼠药中毒,有关灭鼠药中毒致儿童脑电图异常还未见报道。今年1月至3月底,有4名儿童因误服灭鼠药来我院神经内科门诊,4名儿童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有2例异常,现报道如下:例1:某女,6岁,因误服灭鼠药磷化锌6小时后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来神经科门诊,脑电图示:“各导联可见弥漫性高波幅4~7c/sθ波,并可见高波幅2~3c/s棘慢综合波”。否认既往有类似发作。

  • 标签: 灭鼠药 脑电图异常 锌中毒 儿童 磷化锌 磷化氢
  • 简介:食管癌病人手术前、后引起精神状态异常并不少见。由于食管癌的症状、预后以及手术可能带来的生命危险、器官损失、功能障碍和严重疼痛等不良后果,病人可出现一些精神应激反应,性格行为异常(characterbehaiver)和神经官能症(neurosis)。由于症状轻微,没有引起严重后果,往往不被重视。现将1990~1997年间食管癌伴有精神状态异常并有完整脑电图资料的2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食管癌 精神状态异常 脑电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Ⅱ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DP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行周围神经NCV的测定,以本室正常值为标准进行判定,同时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与正常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本组NCV异常63例,占78.8%,且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改变最明显。在所检神经中,下肢腓肠神经的异常率最高,为57例,占90.5%。患者NCV异常与有无临床症状及病程长短呈正相关。结论:周围神经NCV的检测有助于DPN的早期诊断。

  • 标签: 神经传导速度 Ⅱ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
  • 简介:以肢体近端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脊肌萎缩症,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的临床特点十分相似,常使鉴别诊断发生困难。心肌酶检查对鉴别这两种不同病变有重要作用,但在少数心肌酶增高的脊肌萎缩症患者中则可能发生误诊。为此,现将一例心肌酶异常增高的脊肌萎缩症的临床资料与鉴别诊断报告如下。

  • 标签: 脊肌萎缩症 心肌酶异常增高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利用动态脑电图仪对100例智力测验低于70的婴幼儿(试验组)进行24小时脑电图监测,同时与100例智力测验大于70的婴幼儿(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睡眠纺锤波形成不良且量少59例(59%);睡眠纺锤波缺失9例(9%),其中,单侧缺失6例(67%),双侧缺失3例(33%);极度纺锤波28例(28%);睡眠纺锤波正常4例,异常率96%。对照组中极度纺锤波2例,异常率2%,明显低于试验组。结论:异常睡眠纺锤波与婴幼儿智能障碍密切相关。

  • 标签: 异常睡眠纺锤波 婴幼儿 智能障碍 动态脑电图
  • 简介:本文通过68例Ⅱ型糠尿病人和30例对照组正常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的关系研究发现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明显减慢,胫神经的H—反射的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正常人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在Ⅱ型糠尿病人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减慢与病人年龄、病程无关,与糠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糠尿病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H—反射
  • 简介:研究高胆固醇血症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异常状况及四氢生物喋呤(BH4)的转复机制。方法:18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高胆固醇饮食组、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喂养5周后,测定血中总胆固醇、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水平,并取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舒张功能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血管条对乙酰胆碱的舒张反应。结果:与正常饮食组比较各胆固醇喂养组血清总胆固醇明显增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高胆固醇饮食组与正常饮食组比较血中NO水平明显减低(P〈0.01),丙二醛浓度明显升高(P〈0.01);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与高胆固醇饮食组比较NO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丙二醛的水平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降低。不同组别的动脉对乙酰胆碱最大舒张功能存在明显差别,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较其他组明显下降;BH4加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舒张功能,较高胆固醇组明显恢复。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障碍,BH4对其具有转复作用,其转复机制可能与BH4升高血液中的NO和降低过氧化物的水平有关。

  • 标签: 四氢生物蝶呤 高胆固醇血症 内皮细胞功能 一氧化氮 丙二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