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头痛、头痛型癫痫与脑电图(EEG)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发作性头痛的患儿,在头痛间期进行了常规EEG及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并对其临床与EEG改变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家族史,若EEG有典型癫痫样放电、抗癫痫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诊断为头痛型癫痫;单纯发作性头痛而无癫痫发作或癫痫家族史,尽管EEG有典型癫痫样放电,但一般药物治疗有效,应诊断为偏头痛或血管性头痛更为合适。结论:EEG检查可为头痛与头痛型癫痫的筛选、诊断、治疗、转归及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 标签: 头痛 头痛型癫痫 脑电图
  • 简介:目的:应用脑电图(EEG)对静脉全麻病人各期进行监测研究。方法:对19例腹部手术病人分别进行麻醉前、麻醉诱导时、手术中及停药一小时的EEG监测及描记,结果:在麻醉诱导时EEG均可呈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似在额叶向全脑抑制,每次等电位持续时间的知短与麻醉深有关,结论:本组静脉复合麻醉药主要作用于在脑皮层,可使得EEG出现典型的爆发性抑制,此改变似以额叶向全脑抑制,我们试图利用等电位持续时间的长短判断麻醉的深度,而普鲁卡因复合液在麻醉中主要起到维持麻醉深度的作用。

  • 标签: 脑电图 普鲁卡因 复合麻醉 监测 静脉麻醉
  • 简介:目的:对近十年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经深静脉顺行造影确诊共215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组1,病程3天内者,采用溶栓及手术取栓46例,后者仅2例。溶栓药尿激酶直接灌注患肢,50万单位/日,平均疗程7天;同时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日。组2,病程3天以上,用抗凝为主的综合治疗169例。每日肝素钠盐水静滴12500单位,疗程21天,同时同组1以低分子右旋糖苷静滴,患肢尿激酶灌流,疗程7天。结果:组1,治疗24~48小时除2例晚期癌症并盆腔转移疗程超过8个月仍有明显胀外,其余44例肿胀逐渐消退,平均住院10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恢复通畅,疗效满意,随访无复发。组2,除2例并发肺栓塞死亡外,167均有不同程度消肿,平均住院28天。出院时患肢深静脉造影,均显示下肢深静脉为完全闭塞或以闭塞为主的部分再通。出院后静脉造影检查151例中,完全闭塞为主的呈现部分再通28例,原为闭塞为主部分再通者,有16例已完全再通。但组2所有病人均伴有下肢浮肿、色素沉着、皮炎、溃疡等并发症。

  • 标签: 患肢 再通 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程 出院时
  • 简介: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与回肠原位新膀胱护理;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2例膀胱肿瘤患者进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全切与回肠原位新膀胱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观察护理。结果:12例患者成功接受手术,术后均末发生并发症,按期出院。结论:机器人辅助膀胱根治性切除可充分发挥其准确显露和精细重建的优越性。减少对病人的创伤,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 膀胱全切术 回肠原位新膀胱术 护理
  • 简介: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成立50周年,目的是回顾中国科协成立50年的历程,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发挥科协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继续团结奋斗。

  • 标签: 中央军委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胡锦涛 科技工作者 特色社会主义 科技事业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中工作中留置尿对尿道的影响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病人由于留置尿后造成尿道狭窄的原因,根据其发生原因了解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减少临床工作中留置尿的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4例尿道狭窄病人中尿道损伤14例,尿道感染8例,导尿选择和使用不当2例。结论:留置尿管过程中如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尿道狭窄,其中尿道损伤发生率最高,是导致尿道狭窄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尿道感染,临床工作中应尽可能减少上述原因的发生,防止尿道狭窄的发生。

  • 标签: 留置尿管 尿道狭窄 原因分析及护理防范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一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选健康合格一级新西兰家兔24只,雌雄兼用,体重2.5-3.0kg,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3兔6眼,每组动物均由左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给家兔静脉注射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PFX)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眼内各组织中药物分布的浓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环丙沙星在泪液、角膜房水、虹膜-睫状体、晶体和玻璃体组织内峰浓度值分别为8.92±2.88、142.84±25.

  • 标签: 药代动力学 环丙沙星 组织分布 家兔静脉 药物分布 高效液相色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正>通过心导管采用接触电极引导MAP过程中,由于仪器设备等诸多因素,可造成对受试者的微电击,发生心室纤颤等严重后果。本文叙述了在实验条件下测试三种不同规格放大器通过接触电极对地产生漏泄电流以及对实验动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般

  • 标签: 漏电流 心导管术 微电击 受试者 漏泄电流 接触电
  • 简介:目的:探讨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在早期腕综合症(CTS)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体征、症状符合腕综合症(CTS)患者进行常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符合神经电生理腕诊断正常的患者(即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DML≤4.5)加做环指刺激法、拇指刺激法、掌到腕正中神经感觉传导(掌刺激法).结果: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三种诊断方法中,掌刺激法敏感度为67%(结合样本量大的相关专业文献中得出的统计数据为敏感度高达100%),远高于环指刺激法55%和拇指刺激法36%.结论:CTS患者正中神经损害随着病情的进展,损伤由卡压处开始逐步向神经末梢发展,累及正中神经神经末梢,直至重度CTS,导致SNAP消失.腕-掌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在腕早期诊断往往非常敏感,掌刺激法中的掌腕SCV低于41.8m/s考虑诊断为轻度CTS,在患者出现CTS症状,但常规法无法鉴别时,可加做掌刺激法作为常规鉴别诊断.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顽固性癫痫除了药物和颅内手术治疗外,目前国内外开展了慢性小脑刺激治疗(简称CCS),我院采用J—63型小脑刺激的安置治疗顽固性癫痫性2例,效果满意。现将其手术过程及脑波动态简介如下:CCS治疗其手术过程为:全麻下行后颅窝开颅,在小脑表面两侧放置两片小电极作为刺激电极,其连接导线经皮下隧道由右颈部引入右锁骨下皮下组织内,并与埋藏在该部位内的接受器相连,脉冲发生器小盒子是置于体外,其天线在接收器上,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刺激器有多挡调节,可按所需之频率、波宽、幅宽、调整参数,发出之刺激讯号经接收器作用于小脑表面(见图所示)。

  • 标签: 慢性小脑刺激术 顽固性癫痫 脑波 接收器 刺激器 开颅术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急诊PCI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抢救措施,旨在提出预防措施。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共10800例,其中55例中并发心室颤动(VF),分析VF发生原因和抢救措施。结果:10800例冠脉介入手术并发VF55例(0.51%),其中冠脉造影并发VF29例(0.39%),择期PCI中并发VF9例(0.29%),急性PCI并发VF17例(6.27%)。冠状动脉造影并发VF原因:造影导管超选进入圆锥支10例、造影导管嵌顿9例、气体栓塞6例、冠脉痉挛4例;择期PCI并发VF原因:指引导管嵌顿右冠状动脉开口6例、左主干病2例、球囊加压扩张缺血1例;急诊PCI并发VF原因:再灌注性VF7例、缺血性VF3例、临时搏器电极导致7例;随访结果: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源性休克,其余54例进行了12±4月的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择期PCI、急诊PCI中并发心室颤动(VF)的原因及发生率不同。冠脉造影并发VF与导管操作相关,择期PCI中并发VF与冠脉严重病变相关;急诊PCI并发VF与心电不稳定相关。随访无VF复发和猝死病例。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纤颤 随访
  • 简介: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技术对后颅凹肿瘤中监护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后颅凹肿瘤患者进行术前检查,中监护,并对BAEP各波波形、潜伏期进行分析。结果:Ⅰ、Ⅲ、Ⅴ波潜伏期延长10例伴Ⅰ—Ⅲ、Ⅲ—Ⅴ或Ⅰ—Ⅴ波波间期延长;波形分化不良或波幅较低6例;手术操作牵拉可引起BAEP不同程度变化。结论:后颅凹占位病变中的BAEP监护,对保护听觉和脑干功能及术后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后颅凹肿瘤 术中监护
  • 简介: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原住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人参皂苷Rg1治疗组。采用MPTP腹腔注射建立帕金森病小鼠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单标和双标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小鼠侧脑室室膜下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1治疗5d,侧脑室室膜下区的5-溴脱氧尿苷(BrdU)、神经上皮干细胞蛋白(Nestin)阳性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并可见大量从背外侧角沿胼胝体排列的BrdU、Nestin阳性细胞;人参皂苷Rg1治疗20d,BrdU/Nestin双标细胞的数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多。结论:人参皂苷Rg1可促进帕金森病模型小鼠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标签: 人参皂苷 帕金森病 神经干细胞 室管膜下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