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TORCH的感染率,为临床指导优生优育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捕获ELISA法对样本进行检测。结果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总阳性率为0.82%,其中TOX未查见阳性,RV占0.11%,CMV占0.35%,HSV占0.35%。发病季节,RV主要在冬季,CMV主要在秋冬两季,HSV发病季节主要在春秋冬季。结论尽管遂宁地区TORCH的感染率较低,但严格执行预防和控制TORCH系列病原体感染仍是优生优育的一项重要措施。

  • 标签: 孕妇 TORCH 捕获ELISA 优生优育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属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血管生成及凋亡,其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关系紧密。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发现EGFR酪氨酸激酶区常发生各种突变,这些突变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的疗效密切相关。因此,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是靶向药物EGFR-TKIs治疗有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及预测指标。本文就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不同标本来源,如原发灶肿瘤组织、转移淋巴结组织、外周血、胸腔积液标本检测,做一介绍。

  • 标签: NSCLC EGFR基因突变 淋巴结 外周血 胸腔积液
  • 简介:超声检测已成为对妊娠中胎儿生长发育监测的主要时段.它对优生、优育愈渐起着主要的作用.目前,超声检测项目繁多,有关以超声检测得到的数据来估计胎儿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以及这些数据与胎龄的相关分析、推算公式的文章资料也非常多见.但是这些分析和推算公式哪些更准确、更可信却不一定都能成为定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超声检测妊娠中胎儿的这项工作中还缺乏一种更为科学的、正确可信的,又是大家必须遵循的统一标准.本文就对胎龄的认识和测量点的认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以期与同行求得共识:

  • 标签: 超声检测 妊娠 胎儿 标准化问题
  • 简介:目的了解降钙素原(PCT)与常见晚期妊娠并发症包括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S)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关系。方法对190例妊娠晚期合并并发症的孕妇和50例晚期健康孕妇的PCT、WBC、NEU%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GDM、PIHS、ICP患者PCT检测值均显著升高(P〈0.05),而WBC、NEU%检测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GDM患者和单纯PIHS患者比较,GDM合并PIHS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常见晚期妊娠期并发症患者PCT检测值显著增高,应引起临床关注,需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标签: 降钙素原 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 简介:目的检测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PD-1淋巴细胞亚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河南省肿瘤医院呼吸内科诊治的35例可疑原发性肺癌患者的血液学标本,并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分析以及PD-1表达,然后进行临床随访。结果35例患者中,31例患者最终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癌(腺癌23例,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5例),剩余4例患者为炎症。CD3+CD8+T细胞比例数值高、CD4+/CD8+的比值低、PD-1+/PBMC比例高的患者近期疗效越好。未发现治疗前淋巴细胞亚型比例异常患者与正常患者之间存在PFS的差异。结论本项回顾性小样本研究中,发现原发性肺癌治疗前特定淋巴细胞亚型与近期疗效相关,尤其是PD-1+PBMC比例升高的患者近期疗效更佳。需要进一步前瞻性大样本研究验证。

  • 标签: 原发性肺癌 淋巴细胞亚群 程序性死亡受体1
  • 简介: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当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人员均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观察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两种肿瘤标志物平均值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阳性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宫颈癌诊断当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检出率,减少了漏诊及误诊的发生,有利于临床准确判断与治疗病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宫颈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阳性检出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究大鼠脊髓损伤后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EBP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10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采用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BP1脊髓中的定位变达,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EBP1的mRNA和蛋白脊髓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EBP1正常脊髓后角的神经胶质细胞的胞浆和胞核中表达,脊髓损伤后与sham组相比PEBP1免疫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此外,实时定量PCR显示PEBP1的mRNA大鼠脊髓损伤后12h,1d,3d,7d,14d和28d的表达量明显降低,与sham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印迹实验显示,与sham组相比,PEBP1蛋白大鼠脊髓损伤后的7d,14d和28d表达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PEB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脊髓后角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脊髓损伤后PEBP1可能参与调控神经胶质细胞的存活和凋亡,进一步影响脊髓损伤后的感觉功能。

  • 标签: 脊髓损伤 PEBP1
  • 简介:纵隔间隙及其相关结构的断面解剖学研究许仕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630046纵隔间隙为纵隔大血管、脏器与纵隔胸膜之间的筋膜间隙,其间主要有脂肪和淋巴结。由于肺与纵隔的多种病变,包括肿瘤、囊肿及肿大的淋巴结等均可改变纵隔的外形,使其间隙变窄或消失,故对...

  • 标签: 纵隔内间隙 相关结构 断面解剖
  • 简介:经皮穿刺心室腔注射术,临床抢救病人或人体解剖学专业灌注尸体常用。不宜损伤胸廓血管、胸膜、肺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前区注射点在左侧第4或第5肋间间隙,距胸骨左缘旁开0.5-1.0cm处沿肋骨上缘刺入左心室腔。剑突下区点位于剑突左侧肋弓下1.0cm处,针尖朝心底方向,穿刺针与腹前壁成45℃角,刺入左或右心室腔。本文就经皮穿刺心室腔注射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 心室腔 注射术 胸壁
  • 简介:探讨头部的体表定位与颅结构的关联性。方法对5个颅骨外所需的体表定位用红笔标识,将颅骨锯开进行预实验观察研究各项体表定位,然后对30件头部标本按不同的部位要求进行开颅验证。结果所研究的颅结构经过开颅观察统计都在头部体表定位的标识区域。结论头部体表定位与颅结构关联性的测量研究,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体表定位,在手术入路及体表判定颅结构定位都有应用价值。

  • 标签: 体表定位 颅内结构 关联性
  • 简介:目的为给大腿部创伤修复及肌瓣移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解剖剥离测量方法,对25具(共50侧)成人下肢标本的坐骨神经肌支进行自身比例定位研究。结果①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以多支型出现率最多;②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主要集中于下肢的3段;③坐骨神经发出的各肌支进入各肌门的区位,均有倾向于以神经干为轴心近距离分布的规律。结论确定了坐骨神经肌支的危险区段和危险区位,以及开展带神经血管蒂肌瓣移植的肌支类型。

  • 标签: 坐骨神经 肌支 定位
  • 简介: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革命必将引起高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我们应抓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传统教学基础上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多媒体和网络教学作为当今社会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动高等教育体制和教学改革。我校《组织胚胎学》教改中实践了多媒体和网络教学。

  • 标签: 《组织胚胎学》 网络教学 多媒体 教改 现代化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
  • 简介:目的观察穹窿海马伞切割侧和非切割侧大鼠海马伞神经干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切割SD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于术后2d经腹腔注射BrdU,连续5d,术后7d取脑冰冻切片,进行BrdU/Nestin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穹窿海马伞切割侧海马伞的BrdU阳性细胞数和Nestin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非切割侧,且出现较多的BrdU/Nestin双标的阳性细胞,而非切割侧未见BrdU/Nestin双标的阳性细胞。结论穹窿海马伞切割后,切割侧海马伞内出现较多增殖的神经干细胞,我们推测海马伞的损伤,导致海马伞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产生某些信号物质,刺激脑其他部位的神经干细胞增殖并迁移到海马伞

  • 标签: 海马伞 神经干细胞 增殖 Nestin阳性细胞 大鼠
  • 简介:随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如何结合课程特色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越来越受到高校教师的重视。系统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其重要性对学生而言是不言自明,很多学生一走进医学院校大门即知道这门课程非常重要。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是不缺乏的。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以往多历届学生均出现一个共同现象:一进入脉管系统特别是神经系统后,便反映“解剖知识太难记了”、“记住了后面的知识,又忘记了前面的知识”、“名词太多、内容较散”、“雷占内容很多,感觉是抓不住重点”,等等。

  • 标签: 系统解剖学教学 学生学习 教育教学改革 专业基础课程 医学院校 课程特色
  • 简介:目的探讨抗C1q抗体(C1qAb)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病情活动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98例SLE患者、108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及67例健康体检者中血清抗C1qAb,并对SLE患者的其他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Ab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及健康体检者(P〈0.05);其中,抗C1qAb阳性的SLE患者肾损发生率、活动性狼疮发生率及抗dsDNA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抗C1qAb阴性患者(P〈0.05)。结论血清抗C1qAb与SLE肾脏损害密切相关,其还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的指标。

  • 标签: 抗C1Q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抗DSDNA抗体
  • 简介: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优势在于能得到极为清晰美观的组织形态,其中修复待检测物质的抗原性(抗原修复)是一个关键步骤。抗原修复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染色结果。用pH值6.0的枸橼酸(柠檬酸)缓冲液进行微波修复或高压修复目前使用最广,是国内外绝大多数实验室的首选方法。该方法能有效修复大多数物质的抗原性,得到阳性强、结果美观的图像,重复性好,颇受广大实验工作者的欢迎。但经过长期实践和总结发现枸橼酸缓冲液用于抗原修复有一个比较隐蔽的缺陷:它能使某些膜受体的阳性分布区域向细胞质扩大。比如NMDA-R2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脑的促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免疫电镜显示它应当分布神经细胞的突触后膜上。但使用枸橼酸缓冲液对大鼠中脑石蜡切片进行抗原修复后,阳性结果分布于神经细胞的整个胞质(图113);这与NMI)A-R2A的实际分布有明显出入。由于细胞质阳性的图像比较美观,并且这种阳性的成因也有解释的余地,因此常常被实验人员误认为是正常的。我们尝试了其它一些修复方法,综合比较后认为乙二胺四乙酸(EDTA)溶液对于NMDA-R2A这类膜受体的检测是一种更好的抗原修复液,并对其使用方法和效果探讨如下。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抗原修复液 EDTA 枸橼酸缓冲液 石蜡片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简介:目的测量国人寰椎骨,为寰椎螺钉设计和固定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55例干燥的成人寰椎标本的相关参数,包括寰椎侧块的长度、侧块中间宽度、侧块中间厚度、侧块外侧缘中点高度、侧块内侧缘中点高度、寰椎侧块的内倾角、寰椎侧块的上倾角、侧块后下缘的宽度和高度、寰椎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度和厚度;横突孔的前后径和左右径;椎动脉沟宽度和高度;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度和高度等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椎侧块长(23.29±1.47)mm,侧块中间宽(11.13±1.17)mm,侧块中间厚(13.33±1.40)mm,侧块外侧缘中点高(19.18±1.61)mm,侧块内侧缘中点高(10.45士1.46)mm;寰椎侧块的内倾角(19.95±3.32)。寰椎侧块的上倾角(24.53±2.31)。;侧块后下缘宽(9.64±0.94)mm,侧块后下缘高(4.275=0.63)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高(11.05±1.12)mm,前弓与侧块交接处厚(4.82±0.65)mm;横突孔的前后径(7.30±0.89)mm,横突孔的左右径(5.90±0.78)mm椎动脉沟宽(8.40±0.58)mm,椎动脉沟高(6.38±0.79)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宽(7.25±1.27)mm,椎动脉沟底骨质最薄处高(4.16±0.83)mm。以上数据左、右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测得55例寰椎骨数据,寰椎侧块和寰椎椎弓根具备实行内固定的条件。

  • 标签: 寰椎 测量 应用解剖
  • 简介:贵要静脉的变异较少而且血源充分,临床上贵要静脉穿刺的意义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对贵要静脉进行了解剖观测,以期为临床应用,尤其是护理学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 标签: 贵要静脉 应用解剖 静脉穿刺 护理
  • 简介:下颌前突或后缩、小下颌畸形和下颌角及嚼肌肥大均需要行截骨术进行矫正.自Obwegeser1957年首次报道口内进路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以来[1],国内、外学者已探讨出多种截骨术式治疗下颌骨畸形[2~5].然而,针对下颌骨截骨术的骨学测量尚不多见[7~8],对下颌骨的有关数据测量,以往主要是偏重于一般的人类学资料的积累[9],不能满足整形美容方面的需要.为此,本文对下颌骨截骨术相关的数据进行测量,旨在减少下颌骨截骨术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下颌骨测量 下颌骨畸形 截骨术 下颌角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