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监护仪已广泛应用于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心脏监护病房(cardiaccareunit,CCU)、麻醉手术及各临床科室,特别是它可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利用这些信息,临床医生能更好地分析患者病情,从而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监护仪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 标签: 监护仪 故障维修 故障分析
  • 简介:利用计算机技术、公众移动通讯网、市话网实现急救车与急救中心或医院之间病人监护信息的远距离无线传输,将病人的心电图等信号实时地传送到医院,以便医院能及早作好急救的准备工作。待医疗急救车一到医院,医生马上就可实施抢救,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医疗救护的水平。

  • 标签: 急救监护 无线通讯
  • 简介:目的针对宽带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医疗发展现状,勾画了整个基于宽带信息网的家庭疾病监护系统的结构.将病人的生理信息通过无线通讯技术(IEEE802.11b)传递到网络接入点,送入医疗网络.医生通过网络直接观察病人的生理状态,并可通过网络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指导病人的医疗保健.方法研究开发用于家庭监护的几种主要生理参数监测模块、生理信息采集单元和数据接入点间采用无线通信协议(IEEE802.11b),在校园局域网内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该系统可以在接近实时的情况下(延时小于1s)传输12导的心电信号,同时可以伴行传输血压、体温等生理信息.结论此研究可以将社区的医疗延伸到家庭,将日常的疾病监护放在家庭,同时可建立慢性病人的数据库,为疾病的诊断、研究提供连续的监测数据.

  • 标签: 宽带信息网络 家庭疾病监护系统 远程监护 网络空间 无线通讯
  • 简介:目的探讨USB接口技术在多参数监护仪的设计中的应用。方法根据USB接口可即插即用并能提供一定电流的特点,应用高集成数据采集芯片ADμC812和数字化技术,设计高性价比、小型化、低功耗的监护参数信号采集和数据处理功能模块;采用USB转UART的单芯片桥接器技术CP2101,硬件实现USB,把所有检测模块的数据实时传送到PC主机。软件整体设计采用C++面向对象的编程及复用技术,充分利用MFC的框架,控制USB接口并从USB接收数据,利用PC强大的计算和数据存储功能及良好的人机界面,实现监护参数的实时采集、连续显示及波形分析。结果多参数监护系统具有监护心电、呼吸、血氧饱和度和体温等生理参数的功能。测量模块集成了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体温测量电路,实现了参数的数值采集、控制和通讯功能。模块小型低功耗设计,满足USB供电不大于500mA的要求,实现即插即用。用户程序自动识别测量模块、发出测量启动命令并接收USB接口传来的数据,测量数据以波形和数值的形式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形成监护功能。系统具有病人信息和监护参数设置功能,可存储监护数据,可打印心电、血氧饱和度、呼吸的波形和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呼吸率的趋势图,具有静态和动态回放、演示等功能。结论测量模块体积小,质量轻,非常便于携带,既适合医生出诊使用,也适用于手术重症监护。无需外接电源,插入计算机的USB接口,直接使用,实现了即插即用的功能。软件系统的可移植性,增加了监护仪应用的灵活性。由于监护系统具有数据存储与实时回放功能,所以也可用于临床分析与研究工作。

  • 标签: 监护 通用串行总线 接口 面向对象编程
  • 简介:检测细胞空气消毒的效果。使用甲醛熏蒸法和紫外线照射法对同等的细胞培养进行消毒,用平板暴露法检测消毒前后空气中的菌落总数。结果表明甲醛熏蒸法菌落数由消毒前的216.67(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61.11(cfu/cm3);紫外线照射法菌落数由消毒前的202.78(cfu/cm3)下降为消毒后的100。00(cfu/cm3),二者均P〈0.01。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降低空气中的微生物含量,且甲醛熏蒸法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照射法.P〈0.05。

  • 标签: 甲醛 紫外线 空气消毒
  • 简介:目的了解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重症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应用WLXGX-888型人工肝支持系统(北京伟力公司生产)对24例重症肝炎进行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方法治疗40例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前白蛋白(P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电介质进行分析.结果ALSS治疗后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血氨均明显下降(P<0.001),总蛋白下降(P<0.001);白蛋白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前白蛋白提高明显(P<0.001).亚急性、慢性重症肝炎的早、中期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1.43%、44.44%,而晚期则无一例存活.结论ALSS治疗重症肝炎安全,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重症肝炎的生存率.

  • 标签: 非生物型人工肝 重症肝炎 血浆置换 血液滤过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法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32例重症肝炎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给予血浆置换治疗52例次,血浆置换量平均3000ml.结果32例重症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后,临床症状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肝功能明显好转.总有效率为62.5%,其中早期为87.5%,中期为70.59%;与对照组相比,总胆红素由治疗前377.1mmol/L降至197.6mmol/L(P<0.01).结论血浆置换对重症肝炎中、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 标签: 人工肝支持系统 血浆置换 重症肝炎 治疗
  • 简介:目的评估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M8800型血液净化仪与BIOLIVA3A型生物型人工肝机连接成组合生物型人工肝装置,对4例晚期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患者共实施5例次治疗.先进行患者血液血浆置换,再经过生物型人工肝处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比较肝功能各相关指标的变化,并比较血浆置换后、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相应指标的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除1例次出现过敏反应外,未发生其它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即刻患者血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氨(NH3)明显减少(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第3天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提高(P<0.01);与血浆置换后比较,生物型人工肝处理后回路血中FIB有所增加(P<0.05),而NH3明显降低(P<0.01).结论应用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慢性重症乙型肝炎是安全、有效的.组合生物型人工肝比单纯血浆置换疗效好.

  • 标签: 组合生物型人工肝 血浆置换 慢性重症乙型肝炎 治疗
  • 简介: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经注射、输血、针刺及创伤等途径传播。血液透析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为其传播提供了条件,而且尿毒症病人缺乏免疫力,常不能消除病毒,因而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相对较高,并有可能传染给其他患者、血液透析医护人员,甚至他们的家人。国外报道,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的血液透析中心传播率很高。经统计1994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透析中心乙型肝炎患者21例,占总透析人数的22.8%〔1〕。因此,在血液透析中心采取各种预防和控制措施控制血液透析中心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传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院情况介绍一下我们控制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经验。1 血液透析易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主要原因1.1 血液及血制品的传播1.1.1 直接传播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血制品 携带率 血液透析患者 临床工作
  • 简介:小腿骨折是现代社会迅速发展状态下常见的多发伤,且常是高能量损伤所致,多伴有小腿骨筋膜综合征,我院自2010~2013年收治此类病例21例,皆早期行筋膜切开减压,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引流,骨折行有限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均取得了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均为小腿闭合性骨折,男18例,女3例,年龄17~42岁,平均31岁;骨折部位上中段10例,中下段11例。受

  • 标签: 小腿骨折 VSD 骨筋膜室综合征 外固定支架治疗 有限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
  • 简介: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救治时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急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济南军区血液净化治疗中心采用CBP紧急救援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患者接受CBP治疗距发病后的自然时间为"截点",将患者分为:(1)A组(早期治疗)43例,于急性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2)B组(晚期治疗)46例,即在多器官功能损伤期(发病〉24h)开始CBP治疗,分析CBP治疗时机及各种创伤因素对预后的影响。(1)6起89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包括:急性中毒31例、挤压综合症7例、热射病27例、烧伤16例、感染5例和三聚氰胺污染事件3例。经CBP治疗后患者生命特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值明显改善,总存活率为78.65%(70/89),病死率为21.35%(19/89),其中A组痊愈率显著高于B组(86.05%vs60.87%,P〈0.05);病死率则明显低于B组(13.95%vs28.26%,P〈0.05)。(2)在各类损伤中,烧伤与传染病病死率最高,其次为挤压综合症、急性中毒和热射病,主要致死原因是并发脓毒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CBP不仅是一种技术措施,更是一种治疗思维模式,即强调稳定性、均衡性、持续性地平衡免疫内稳态、改善器官或细胞生存内环境,及早实施可使病变终止于损伤期,避免其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MODS,降低病死率,是抢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致危重病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血液净化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紧急救援 时机 连续性
  • 简介:目的探讨牛津第三代单髁假体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与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2011年6月采用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100例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疼痛及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Hss评分法),并测量术后假体力线,分析假体设计、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手术技术。结果100例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12~75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股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69°内旋±3.18°,0.83°伸直±3.63°,胫骨假体力线平均为0.12。内翻±0.80°,0.39°伸直±1.24°,无假体位置不良、脱位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微创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骨性关节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关键在于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手术技术。

  • 标签: 微创 单髁置换术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门诊病人所有检验单配套所需的采血管、尿瓶等耗材总数的计算机自动化判断并将该部分费用可计到检验费用中。方法以天津市海河医院为例,对所有检验单进行"分堆组合",将可共用一个标本容器的检验单划为一"堆",医生开单后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判断哪些单子可以共用一个标本容器,进而生成配套所需管、瓶等耗材的总数量并计费。结果应用该模式,可大大优化医院流程,省去人工判断管、瓶等耗材总数的工作量,计费准确无误,同时可以大大缩短病人就医的活动路径,严格避免由于需补计采血管等费用而产生的二次缴费。结论在实现医院管理计算机化的同时,如能将人的逻辑思维编写到程序中,会产生更大的效益。

  • 标签: 门诊实验室检查 采血管 尿瓶 分堆组合 自动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