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在AST486微机上利用高速A/D转换电路HAS-1204对单纤维肌电信号进行信号采集,并利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进行显示分析和处理的有关技术。

  • 标签: A/D转换 单纤维肌电图 信号采集与处理 软件
  • 简介:结合期刊处理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为服务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们投稿、查询、检索、交流,方便编委老师们审稿、指导工作、沟通互动,进一步加强期刊的传播与推广,提升期刊影响力,《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编辑部在线稿件处理系统已于2015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希望该系统的开通能更加积极地发挥本刊链接产学研医管的纽带作用,为行业整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 标签: 临床研究 骨科材料 系统 稿件 在线 生物
  • 简介:本研究自主设计并制造了基于RO-EDI的血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采用药典法在产水终端输送口取样,测试了细菌总数、细菌内毒素含量及K+、Na+、Cu2+、Pb+、Zn2+、Cd2+、Mg2+等各离子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台RO-EDI透析用水处理系统产水的微生物指标、细菌内毒素含量、离子含量等均达到了相关的国家标准要求。通过将水样送至相关权威部门检测验证,与我们自行检测结果一致,表明我们的检测方法可行。

  • 标签: 水处理 血液透析 细菌总数 内毒素 离子含量
  • 简介:基于开源软件建立PACS与三维医学成像系统,可为医院提供一种低成本PACS/RIS实施方案,或者作为现有医疗信息系统的有益补充。我们将三种开源软件DCM4CHEE、Oviyam、Osirix等在异构操作系统网络上进行集成,建立了一套网页化PACS与三维影像处理系统,并对包括MDCT、MRI等大型数据集在内的多模态影像数据的网络传送与查看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系统的实时性与稳定性能够满足医学教育、科研与统计等工作需求。

  • 标签: DICOM PACS RIS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 影像后处理
  • 简介:据JamesBornholt2016年4月11日(ASPLOSⅩⅪ)报道,美国华盛顿大学科学家和微软公司电子工程师开发出的一种新技术可能能够降低储存数字数据所需的空间。这个系统利用DNA分子编码、存储和检索数字数据,能够比当前计算机文档技术上百万倍紧凑地储存信息。科学家成功地将来自4个图像文件的数字数据编码为人工合成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

  • 标签: DNA 数字图片 图像文件 数字数据 美国华盛顿大学 核苷酸序列
  • 简介:针对儿童多生理参数检测及情绪分析的需要,我们设计了一种处理多维生理参数的嵌入式系统,所处理的数据主要为心电信号、皮肤电阻以及体表温度。本系统旨在通过对这三个前端数据的特征提取,为后端分类器判别情绪提供数据基础。

  • 标签: 多维生理参数 心电 体温 皮肤电阻 特征提取
  • 简介:为提高对婴儿健康监护的质量,本研究提出在育婴箱中增加婴儿哭声识别功能,该系统主要以TI公司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TMS320DM643和多媒体音频编解码芯片TLC320AIC23B为硬件核心,设计一套实时的婴儿哭声识别系统。本系统使用拾音器采集婴儿哭声,音频解码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处理,然后发送给DSP芯片,DSP芯片对声音信号进行预处理,然后用优化的自相关函数算法提取特征参数-线性预测系数(LPC),使用动态时间规整(DTW)识别算法,实现对婴儿的哭声准确识别,并经串口向上位机发送识别结果。该系统在实际测试后表明,婴儿啼哭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7.1%,在婴儿护理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婴儿护理 哭声识别 数字信号处理器 线性预测系数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 简介:介绍了笔者所在医院实际工作中创新提出的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容易、可实现多视角放射治疗情况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的优点的直线加速器(LA)放射治疗全息视频监控与记录装置。该装置同时实现多叶光栅控制界面视频及包括LA机架角度、射野大小、治疗照射剂量跳数等LA治疗参数控制界面视频实时监控与同步记录,具有治疗计划与治疗执行两个界面同步对比、同步记录的优点。这也是放射治疗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必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措施。

  • 标签: 放射治疗 全息视频 实时监控 同步记录
  • 简介:概述了数字人体与医学提出背景和需求,阐述了数字人体与数字化虚拟人的区别;从数字人体信息获取的设备和技术、数字人体研究方法、数字人体模型和信息处理等方面介绍了数字人体方法;重点阐述了数字人体的特性;介绍了数字人体的分类;最后,较全面地介绍了数字人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 标签: 数字人体 医学 数字化虚拟人 信息处理 中医药现代化
  • 简介:目的通过CT断层扫描数据的三维重建模型对髋臼后柱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术中钢板成型及髋臼后柱解剖型钢板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111位成人患者(男72例,女39例)骨盆CT数据,测量股骨头直径(D);并分别通过CT断层扫描的三维反求技术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测量髋臼后柱钢板放置路径中髋臼后壁、近端、远端的3段近似圆弧的曲率半径(R。、心和R,),以及反应三段圆弧相对位置关系的髋臼后壁圆弧展角a;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股骨头直径(D):47.4±3.7mm;其中女性为43.6±2.3mm,男性为49.5±2.5mm。Rl:48.0±7.8mm;&:67.7±13.4mm;R3:9.8±0.4mm。α:51.4°±6.8°。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反应髋臼后柱钢板路径中的R1、R2、R3和a与股骨头直径D和性别均无相关性。R]体现出相对独立性,其尺寸变化范围不大;而&总体上随着Rl增大而增大(线性相关系数R=0.388),而髋臼后壁圆弧展角Q随着R1的增大而降低(线性相关系数R=0.735)。结论髋臼后柱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股骨头直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髋臼后壁的形态决定了髋臼近端以及远端骨盆形态。新型髋臼后柱解剖钢板的应用,能够与髋臼后柱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形时间。

  • 标签: 骨盆后柱 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DR)在患儿腹部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DR腹部检查的650例患儿,其中男性356例,女性294例,年龄12h~10岁。对其腹部平片的质量及病变进行分析。结果在650张DR腹部平片中,有595张甲级片(占91.54%),55张乙级片(占8.46%),0张丙级片。病变显示情况:通过DR数字化调节,不典型小气液平影101例,急性假性肠梗阻87例;机械性肠梗阻35例。肠套叠21例;小肠疝气8例。消化道穿孔13例。食管裂孔疝2例。膈膨升48例。胃扩张5例。先天性脐膨出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9例。腹腔积液13例。腹膜炎2例。消化道异物151例。消化道畸形57例。脊柱发育畸形69例。泌尿生殖系异常影像5例。膈下区肺炎、盘状肺不张3例,膈下肋骨骨折9例。结论腹部DR平片是大部分腹部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只要腹部摄片质量优良,诊断医师充分利用DR的优势,认真仔细观察分析后,对腹部各脏器疾病尤其是空腔脏器的疾病就能做出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十分重要的诊断依据。

  • 标签: 数字化X射线摄影 小儿腹部 婴幼儿 腹部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SCT的断层扫描及三维重建模型对骶髂关节形态特点进行解剖学测量,为新型骶髂关节前方的弧形解剖锁定钢板的设计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集68位成人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骨盆SCT数据测量,测量骶髂关节弧形板放置路径中的骶髂关节线(AB、BC)及AB与BC的夹角、骶髂耳状面的连线(DE、DF)及DE及DF的夹角,重建人体骨盆解剖结构模型;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成人骶髂关节线男性AB:(24.65±6.37)mm、BC:(28.64±8.18)mm1为133.18°,女性AB:(19.54±4.58)mm、BC:(31.29±8.84)mm2为131.38°;男性DE:(22.26±4.82)mm、DF:(19.08±3.39)mm1为63°女性:DE:(18.94±5.20)mm、DF:(21.27±3.65)mm2为63.3°;平卧位时骶骨的侧部呈与水平面平行,这种关系减少了CT影像测量与实体测量的误差。结论骶髂关节的解剖结构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与骶髂关节线及性别具有的相关性,与左右无明显的相关性,骶髂关节形态决定骨盆形态及承受力的稳定性作用。新型弧形锁定解剖钢板的应用,能够与骶髂关节相匹配,缩短术中钢板塑行时间,增加力学的稳定性。

  • 标签: 骶髂关节 SCT扫描 三维重建 解剖学
  • 简介:热扫描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继CT、磁共振、彩超等医学影像技术之后的又一新成像技术。该系统通过接受人体细胞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热辐射,运用分析系统进行处理,以不同的色彩显示人体热辐射强弱的变化,实时捕捉信息,并根据人体细胞代谢的热辐射差和健康状态的对应关系来达到临床诊断的目的。对人体绝无损伤,对环境无污染。环保组织称之为“绿色CT”。

  • 标签: 扫描成像系统 20世纪90年代 成像技术 热辐射 影像技术 代谢过程
  • 简介:计算机医学辅助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但仍存在教学形式单一、对不同程度的学习者通用性差、修改操作教学内容困难、缺乏智能性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作者设计了一个通用医学教学系统以满足医学教学的实际要求,系统设计方法也可应用于其它专业的教学设计,该系统具有智能性、通用性和可扩充性。

  • 标签: 教学 智能 专家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组织均衡技术在胸腰段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0例骨折病人,其中男性66例,女性14例,年龄20~82岁,平均年龄52.5岁。用碘化铯非晶硅阵列数字平板探测器采集图像,行胸腰段椎体正侧位摄影,所有病人的侧位影像均行DR组织均衡技术后处理。由3位高级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评价图像,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腰段椎体病变32例,正常48例。胸腰段椎体侧位的常规DR与运用组织均衡技术处理的影像质量区别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R组织均衡技术对显示胸腰段椎体的侧位影像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组织均衡技术 胸腰段椎体侧位像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分型及压迫厚度对数字乳腺X射线摄影平均腺体剂量(AGD)的影响,探讨不同乳腺分型和压迫厚度同AG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9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行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患者400例,均为女性,年龄21~72岁,中位年龄46岁。采用美国HologicSeleniaDimensions全数字化乳腺摄影系统、全自动曝光控制模式下摄影所获得的400例乳腺片,回顾性分析不同的乳腺分型、不同的压迫厚度与AGD的关系。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分型为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致密型。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患者的AGD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乳腺分型、不同压迫厚度及全数字化乳腺X射线摄影AGD的关系。结果乳腺X射线摄影AGD随乳腺厚度增高而增高,随着乳腺密度分型由脂肪型、少量腺体型、多量腺体型到致密型逐步升高,AGD也随之升高。结论乳腺AGD与乳腺的压迫厚度和不同乳腺分型有着密切关系,有利于根据实际条件选择最优化的曝光参数,以最低的辐射剂量获得最优质图像。

  • 标签: 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压迫厚度 乳腺分型 平均腺体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7年5月~2012年6月共14例应用锁定钢板固定失败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39.2岁,骨折内固定术后1~8月(平均5.6个月)锁定钢板断裂。钢板断裂者均采用钢板螺钉取出术,5例予交锁髓内钉内固定,9例再次锁定钢板固定,均同时取自体髂骨移植植骨治疗。结果二次术后1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随访9~24月,平均14月,13例获得骨性愈合,1例二次锁定钢板固定患者于二次术后8月再次发生钢板断裂,予行钢板螺丝钉取出、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再次手术后6月获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分标准:优4例,良9例,差1例。断裂原因具有多样性,5例钢板选择过短,9例存在螺钉置入密度过大,8例内侧皮质粉碎、缺失,4例因过早负重,2例因锻炼时摔伤而导致内固定失败。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失效的原因通常与对锁定钢板的适应证掌握不全,骨折端过度剥离、复位不良或内侧皮质存在缺损及术后功能锻炼不当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注重植骨,加强术后康复指导、避免过早负重可有效预防及治疗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失败。

  • 标签: 股骨远端 内固定 钢板断裂 骨不连
  • 简介:目的 开发一个方便实用的医疗收费提示系统。方法 以单片机为核心构造系统接口、语音提示、显示提示等模块,实现对医疗收费信息的双重提示。结果 系统在单片机8032的控制下可以通过语音芯片实现语音提示,通过LED实现显示提示。结论 “医疗收费提示系统”具有语音提示和显示提示双重提示功能,方便实用,为提高收费结算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标签: 医疗收费 提示功能 控制 语音提示 显示 实用
  • 简介:本文首先分析了新的时频分析理论——小波变换理论的优良时频特性,并与窗口傅里叶变换的时频特性作了比较;又对小波变换理论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最后对小波变换理论及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中的应用作了简要展望。

  • 标签: 时频分析 小波变换 生物医学信号 信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