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至 2017年 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情感障碍患者 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n= 44)和对照组( n= 44),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治疗。对比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倍克 -范拉森躁狂量表( BRMS)评分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HAMD和 BRMS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改善患者精神躁狂、抑郁情况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钠,奥氮平,双相情感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的患者 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奥氮平 的 治疗 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 实验 选取 了 201 9 年 1-2019 年 6 月本院收治的 58 例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 此次 研究的对象, 对照组患者采用 奥氮平 片治疗干预,观察组则对照组的基础上加 丙戊酸镁缓释片 给予治疗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从 治疗结果上 看,观察组 第一周改善结果 为( 4.79±1.14 ) 分, 第四周改善结果 为( 3.67±0.93 ) 分, 第七周改善结果 为( 2.32±0.43 ) 分,对照组 分别 为( 4.77±1.12 ) 分、( 3.89±0.97 ) 分 、 ( 2.99±0.61 ) 分, 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 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44%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0.69% ( 6/2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丙戊酸镁缓释片 与 奥氮平 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来 治疗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并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奥氮平 片 老年脑血管疾病致精神障碍 不良事件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桂醇治疗肝囊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肝囊肿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无水乙醇治疗,后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桂醇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发热、疼痛、出血、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腹胀以及醉酒样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注射桂醇治疗肝囊肿的效果显著,辅以积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超声引导 穿刺注射 聚桂醇 肝囊肿 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与丙戊酸钠结合用于治疗双相躁狂症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定本院2016.06-2020.02收诊的62例双相躁狂症患者,便利取样法分为研究组(31例,丙戊酸钠联合奥氮平)与对照组(31例,丙戊酸钠)2组,比较组间双相躁狂症患者的BRMS评分与复发率。结果:研究组用药后双相躁狂症患者的BRMS评分(10.16±1.96)分、复发率(6.45%),较对照组低(P

  • 标签: 双相躁狂症 丙戊酸钠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对照效果。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 140例,应用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进行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行为攻击评分( MOAS)。结果 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 P < 0.05 );研究组 MOAS评分低于 对照组(P < 0.05 )。结论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治疗中,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丙戊酸镁缓释片 抗精神病药物 急性期精神分裂症 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体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40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时期在我院接受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观察对象的凝血功能及D-二体水平,分析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体水平的差异明显(P<0.05)。结果: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结合凝血功能及D-二体水平检测分析,可以作为评估恶性肿瘤的参考项目,准确分析患者有无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及D-二体水平具有一定的特异性,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和预后治疗,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恶性肿瘤 凝血功能 D-二聚体水平 检测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诊疗、预后中总胆红素、血清D-二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3~2020.3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体检老年人各85例,分别以实验、对照2组进行命名,实验组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对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体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健康体检老年人,治疗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明显,血清D-二体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

  • 标签: 老年精神分裂症 总胆红素 血清D-二聚体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