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有效以及安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10月间收治的 20例晚期胃癌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后确诊,并给予替吉奥进行治疗,并分析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本次研究的 20例晚期胃癌患者中,有 3名为完全缓解患者、 8名为部分缓解患者, 4名稳定患者以及 5名进展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55.00%( 11/20);替吉奥治疗引起的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 50.00%)、腹泻( 30.00%)以及白细胞计数降低( 40.00%),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降低( 15.00%)、口腔炎( 20.00%)以及谷丙转氨酶升高( 10.00%),且主要以Ⅰ度,Ⅱ度为主。结论 对晚期胃癌患者实施替吉奥进行治疗的效果显效,安全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替吉奥 晚期胃癌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老年恶性室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恶性室心律失常患者58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的设为对照组,接受胺碘酮治疗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55%,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2.41%;可见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胺碘酮 老年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延续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运用的有效 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8例行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4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则实行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透析临床治疗期间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结果:行延续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我院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在患者行血液透析期间实行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升血液透析治疗的有效,并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强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血液透析 护理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功能木僵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功能木僵患者,数字表随机法分二组。观察组25人,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25人,采用常规治疗。主要观察功能木僵效果。结果:观察组功能木僵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功能木僵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配合电针疗效果确切,可加速症状的缓解。

  • 标签: 电针 功能性木僵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外伤脾破裂患者护理中不同护理手段及应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8例外伤脾破裂患者进行研究。将双盲对照原则作为本次实验所选患者的分组依据,研究人员在本次实验中分别采用一般护理干预手段、综合护理干预手段来完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任务,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护理工作所持态度、平均出院时间,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6人及1人发生并发症,占比分别为13.64%及2.27%,组间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之间的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对护理工作持十分满意及一般满意态度的人数分别为35人及41人,占比分别为79.55%及93.18%,组间患者护理满意度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平均出院时间方面的数据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结论:在外伤脾破裂患者护理中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高于一般护理干预。

  • 标签: 外伤性脾破裂 综合护理 一般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总结预防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 方法: 在 2018 年 1 月到 2018 年 12 月选取我院接受 神经外科治疗的 患者 88 例作为案例进行对比研究。 以随机数字法进行分组, 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预防护理。 总结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压力损伤发生率 。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护理满意率以及压力损伤发生率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有明显数据优势,数据差异明显,对比结果有意义( P < 0.05 )。 讨论: 预防护理对神经外科患者压力损伤的预防效果明显,可以更好的预防压力损伤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看股份效率,强化护理服务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神经外科 压力性损伤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县级三级乙等医院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形成因素,为高危患者的压力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了回顾研究收集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发生的47例医院内获得压力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院内获得压力损伤的原因、高发科室及常见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共有发生53处压力损伤,多发压力损伤(≥2个部位)5例,占10.7%,单发压力损伤 42 例,占89.3%。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的因素众多,关注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痪36例患儿效果。方法:在2018.6-2020.6期间,抽取36例小儿脑瘫痪患儿为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单一药物治疗)与研究组(综合康复治疗),每组18例患儿。结果:参照组患儿发育指数均低于研究组,参照组有效率66.6%,研究组有效率94.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痪患儿治疗时,综合康复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儿发育指数,提升临床疗效,缓解伤残程度。

  • 标签: 综合康复治疗 小儿脑性瘫痪 发育指数
  • 简介:【摘要】目探讨创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械损伤患者的行分析总结其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煎出院 ,无死亡。结论经临床治疗及护理患者疼痛得到控制 ,舒适感增加。伤处制动 ,伤口得以妥善处理。患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得以维持 ,代谢稳定。患者感染得到防治 ,体温恢复正常。控制或无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创伤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采取延续护理对其治疗依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在2020年2月-2021年2月期间收入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n=50)进行分组。其中参考组(n=25)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n=25)采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依从高于参考组(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系统红斑狼疮患者护理中采取延续护理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改善。此种护理方法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复杂和非复杂阑尾炎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7 月我院接受治疗的阑尾炎患者 100 例, 为非复杂阑尾炎患者为实验 1 组,复杂阑尾炎患者为实验 2 组,各 50 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做出比较。 结果:实验 1 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实验 2 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 0.05 ); 实验 1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实验 2 组,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 )。 结论: 腹腔镜治疗复杂和非复杂阑尾炎,术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腹腔镜 复杂性阑尾炎 非复杂性阑尾炎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急诊治疗的临床有效及安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时间段中收治的80例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将其通过双盲选法分为常规组(常规治疗)和试验组(急诊治疗),每组患者例数均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康复情况以及安全。结果 在治疗后的康复情况方面,常规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恢复清醒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安全方面,常规组治疗后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试验组为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治疗在急性重度酒精中毒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可以进一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推广。

  • 标签: 急诊治疗 急性重度酒精中毒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的有效和安全。方法 将本科室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的120例晚期癌痛患者根据口服吗啡类制剂和注射吗啡类制剂进行分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吗啡类制剂60天。给予研究组口服吗啡类制剂治疗,对照组进行注射吗啡类制剂,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的疼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长期口服吗啡类制剂的晚期癌痛患者依旧可以保持镇痛的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晚期癌痛患者 吗啡 口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方法:选取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收集院内82例危重症患者资料,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治疗,观察组应用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56%,呼吸复苏率95.12%,气管切开率2.44%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稳定时间(43.69±5.28)min,睡眠质量(12.54±2.67)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92.68%更高(P<0.05)。结论:给予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可有效提升危急重症患者治疗效果,可提升安全

  • 标签: 急诊呼吸机 危急重症 阶段性治疗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典型食管颈椎病的影像学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4月期间接治的 40例 典型食管颈椎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40例患者施行颈椎正侧位 X线平片和食管钡餐检查。 结果:颈椎前缘骨赘高度5.0至 6.9 mm为 11例次; 14例次 7.0至 9. 9 mm; 8例次 10.0至 12.9 mm ; 4例次 13.0至 14.9 mm; 3例次 15.0 mm以上。对食管后壁压迫表现出单发以及多发性的弧形压痕, 7例次在颈 4-5椎平面; 32例次在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电针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60例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采取口服药物加肌注治疗,一组为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电针治疗。对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和住院时间以及面神经功能TFC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66%)高于对照组(76.66%),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住院时间(9.3±1.1)比对照组(12.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TFCS评分(87.3±8.5)高于照组(73.4±7.4),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电针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加快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期患者出院,从而提高患者面神经功能,电针在临床对周围面神经麻痹急性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急性期 电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化脓阑尾炎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 2018年 9月 ~2019年 9月我院收治的 100例急性化脓阑尾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50例)和观察组( 50例)分别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急性化脓阑尾炎患者采取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低,术后恢复更快,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开腹阑尾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胸部闭合肺实质损伤的 X线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1月—— 2015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胸部闭合肺实质损伤的患者 10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X线片及 CT扫面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患者的创伤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结果: X线创伤湿肺的检出率为 68%,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77.78%气胸的检出率为 72.73%; CT扫描创伤湿肺的检出率为 96%,肺挫伤的检出率为 94.44%,气胸的检出率为 95.45%; CT扫面结果中创伤湿肺,肺挫伤,气胸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X线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X 线片临床操作简单,对胸廓全貌、肋骨骨折方面检查结果较好, CT 扫描对肺实质病变的检出更具优势,临床应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的检查方式,以确诊患者的病情,为治疗做出判断为采用依据。

  • 标签: 胸部闭合性肺实质损伤 X线 CT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中耳炎中运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3月 -2019年 5月时间段收治分泌中耳炎患者 58例为研究对象,为病患施行鼓膜穿刺术治疗,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研究中所得总有效率数值 93.10%高于对照组研究中所得数值 75.86%,统计学有意义( P< 0.05)。结论: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中耳炎中运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鼓膜穿刺术 分泌性中耳炎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针对高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高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资料共计81例设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强化护理管理措施,对3个月后患者的体征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护理管理后患者的透析期间体重增加率、血压达标率、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比例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率均显著优于护理管理前(P

  • 标签: 高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透析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