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中医学生批判思维倾向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培养中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彭美慈等修订的批判思维能力测量表,对我校一至四年级的781名中医学本科生进行测查。结果:批判思维总分为274.93分;分析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得分高于40分;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得分小于40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生存在差异。结论:学生在分析能力、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上有较强表现,但在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和批判自信方面较弱,总体表明有负批判思维,即总体批判思维倾向较弱。

  • 标签: 中医学生 批判性思维 现状
  •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中医学院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现状,为中医传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文版批判思维态度倾向性调查表(CTDI—CV)对仲景学术传承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仲景学术传承班学生总体CTDI—CV得分为(267.31±24.69)分,属中等水平,量表7个因子中有4个得分大于40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分析能力、思想开放、认知成熟度和寻找真相。高年级学生在批判思维能力(CTDI—CV)总分、寻找真相、分析能力、求知欲方面高于低年级学生(P〈0.05),但系统化能力、自信心得分均较低。结论:仲景学术传承实验班学生批判思维能力总体呈中等水平,应重视学生评判思维能力的培养。

  • 标签: 高等中医院校 传承教育模式 批判思维 调查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蒙药草乌炮制方法,并进行实验对其有效、安全分析。方法:以酯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情况作为参照标准,设计实验对比分析蒙药草乌炮制品的优劣,并选取蒙药草乌最佳炮制方法。结果:烘干时间及切片厚度均未对总生物碱含量产生明显影响,(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烘干温度能显著降低酯型生物碱含量,(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草乌在清水浸润至内无干心后,作2—4mm切片,在100℃烘干温度下烘制4h是蒙药草乌最佳炮制方法。可有效维持总生物碱的含量,降低酯型生物碱含量及毒性成分,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蒙药草乌 炮制 酯型生物碱 总生物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蒙药草乌炮制方法,并进行实验对其有效、安全进行验证。方法:以酯型生物碱及总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情况作为参照标准,设计实验对比分析蒙药草乌炮制品的优劣,并选取蒙药草乌最佳炮制方法。结果:影响因素中烘干时间及切片厚度并未对总生物碱含量产生影响,(P>0.05),而烘干温度则对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蒙药草乌采用润后切片烘制法效果显著,简单、方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草乌 酯型生物碱 烘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研究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慢性肺源心脏病的分析及可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确诊的慢性肺心病患者43例,为肺心病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47例,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对两组所有人员行M超心动图、二维超声心动图,用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左室短轴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剑突下切面进行多切面的检查。记录二尖瓣和三尖瓣舒张期E波、A波最大峰流速、E/A的比值及左右室等容舒张时间间期(IVRT)等相关指标,对两组所测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肺心病组患者右室流出道扩大,主肺动脉增宽,右室流出道与左房比值增大;右室右房增大,左室与右室内径比值变小,右室前壁与室间隔增厚;右心输出量增加,但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左室心输出量,射血分数正常。二尖瓣和三尖瓣的E波最大峰流速明显降低,A波最大峰流速明显增高,E/A<1,IVRT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慢性肺源心脏病的诊断分析有比较切实的可行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诊断
  • 简介:目的:评价孤立血尿的临床意义和常用检查方法在孤立血尿诊断中的价值,以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孤立血尿患儿进行血常规、补体、尿红细胞形态、尿钙、尿肌酐等系列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病因治疗,同时随访6个月~6年。结果:经系列检查病因诊断22例,随访期间合并轻度蛋白尿5例、肾病综合症2例、急性肾炎2例、运动血尿3例、IgA肾病1例、肾活检4例,均为轻度系膜增生。随访结束,血尿消失78例,占84.78%。结论:孤立血尿既是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又可以自然消失。大多数孤立血尿表现为自然消失的良性过程,多次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尿钙、尿肌酐、尿培养、血补体和B超检查在基层医院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对于侵入操作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应慎重选择。定期随访和进行病因治疗是处理孤立血尿的较好方法。

  • 标签: 血尿 诊断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包裹脓胸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53例包裹脓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53例均在治疗后1~2周经胸部B超及CT证实脓液、脓腔完全消失或绝大部分消失,胸痛、咳嗽、乏力、心悸、心慌、低热等临床症状消失,肺组织膨胀良好,肋间隙无变形,有3例体温经3周后治疗降至正常。按照疗效评价标准:45例治愈(84.9%),8例好转(15%),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3例包裹脓胸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包裹性脓胸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应激心肌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我院在2003年3月到2008年8月住院的应激心肌病的12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他们的临床特点、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分析发现,应激心肌病患者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收治的概率占急性心肌梗死总收治率的1%,所以,有效的鉴别应激心肌病与应激心肌梗死以及冠心病的区别尤为重要。结论应激心肌病是一种特殊的心肌病,通常情况下会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所以,我们应提高对应激心肌病的认识,如发现类似症状,要及早就医诊断治疗,在诊断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并做好预后工作。

  • 标签: 应激性心肌病 诊断 临床特点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