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性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计划性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计划性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计划性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本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总计例数为40例,入组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近期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40例患者均存活,接受CT检查后判断CR、PR、SD、PD分别为9例、10例、15例、6例。局部控制率85.00%。治疗有效率47.50%。研究结果证实,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和术后D90属于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选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确保肿瘤局部良好控制,治疗安全性高,属于应用价值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案。分析结果证实,男性患者、肿瘤最大直径高于4.5cm,D90≥120Gy对近期疗效存在一定影响,需予以重视。

  • 标签: 125I粒子植入 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125I粒子植入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影响因素。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本院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总计例数为40例,入组时间为2020年6月-2021年6月。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判断近期疗效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术后6个月40例患者均存活,接受CT检查后判断CR、PR、SD、PD分别为9例、10例、15例、6例。局部控制率85.00%。治疗有效率47.50%。研究结果证实,患者性别、肿瘤直径和术后D90属于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小细胞肺癌选择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确保肿瘤局部良好控制,治疗安全性高,属于应用价值显著的微创治疗方案。分析结果证实,男性患者、肿瘤最大直径高于4.5cm,D90≥120Gy对近期疗效存在一定影响,需予以重视。

  • 标签: 125I粒子植入 非小细胞肺癌 近期疗效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 近年来,畜产品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动物饲料在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生产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中的作用,饲料安全是动物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动物健康决定了畜产品的安全,提高对饲料监管与防范是保障动物健康的有效途径,从而也就把好了食品安全关。本文从传统养殖到绿色饲料的使用、饲料种植中的病虫害防治、饲料合理搭配促使动物健康,从而达到食品安全目的。以供同行业交流互鉴。

  • 标签: 动物健康 饲料使用 食品安全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症状性急性期颈动脉闭塞分水岭脑梗死影响因素。方法 将2022年1月-12月营口市中西医结合医院76例症状性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纳入研究,通过超声检查后分为存在分水岭脑梗死组(31例)、无分水岭脑梗死组(45例),对比有无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相关资料,并对存在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存在分水岭脑梗死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占比较无分水岭脑梗死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闭塞侧低灌注及后循环中重度狭窄是发生分水岭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论 症状性急性期颈动脉闭塞患者中闭塞侧低灌注和后循环中重度狭窄可能是分水岭脑梗死的主要影响因素

  • 标签: [] 症状性非急性期颈动脉闭塞 分水岭脑梗死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接受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创伤性髋部疾病的患者,其患病年龄趋势年轻化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从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间于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根据纳入排除原则,从满足条件的主诉疾病为创伤性髋部疾病的患者中运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纳入38名患者,分析38名患者的年龄所在的区间分布以及导致患者年龄年轻化趋势的危险因素。结果:在

  • 标签:
  • 简介:摘要方法观察和分析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诊治疗的晚期小细胞患者76例,将其根据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均38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方案,给予研究组患者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对研究。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分子靶向药物吉替尼治疗晚期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患者的疾病能有效得到控制,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用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分子靶向药物 吉非替尼 临床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替罗班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期间,通过对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替罗班治疗。结果:通过将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通过将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以及血小板聚集率进行对比,在血小板聚集率方面,观察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统计秀尔意义(P<0.05);在血小板水平方面,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采用替罗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降低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是一种较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效果
  • 简介:【摘要】:股骨头坏死是骨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由于激素、代谢疾病、酒精等因素引起股骨头血供障碍,从而导致骨髓细胞坏死、骨塌陷,对患者的活动能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该病发生隐匿,早期检出率较低,晚期手术难度大,多采取人工关节置换术。因此尽早诊断、尽早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结局的重要策略。文章主要针对手术保髋治疗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进展展开探讨。

  • 标签: 非手术保髋治疗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临床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布司他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的效果观察。方法:从2019年3月~2020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透析高尿酸血症患者病例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采取布司他治疗、嘌醇片,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各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85.00%,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更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高尿酸血症时,布司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而且还可以将血尿酸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故值得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非布司他治疗 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 高尿酸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吉替尼靶向治疗在晚期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就诊46例晚期NSCLC患者进行分析,给予口服吉替尼治疗,观察治疗8周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  46例NSCLC患者无完全缓解、13例部分缓解、23例疾病稳定、10例疾病进展,客观缓解率28.26%,疾病控制率78.26%。治疗前,患者凝血指标PT(16.23±1.24)s、APTT(41.34±6.35)s、TT(18.72±4.64)s、FIB(5.17±1.16)g/L、D-D(0.56±0.14)mg/L;治疗后,患者凝血指标PT(19.02±1.72)s、APTT(35.76±5.21)s、TT(16.22±3.11)s、FIB(6.86±1.67)g/L、D-D(0.89±0.31)mg/L;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吉替尼靶向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可延长NSCLC患者生存期,但凝血功能异常程度也会加深,可能增加静脉血栓形成风险。

  • 标签: []吉非替尼 靶向药物 非小细胞肺癌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产妇低龄因素对于产程的影响,希望通过该次的研究能够为孕妇的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方法:随机选择100例在我院待产分娩的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收治时间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通过对这些低龄(16岁以下)初产妇的产程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均分为5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50例给予常规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经个性化护理(陪伴、沟通、心理安慰、抚触宫缩、按摩)干预后,对比对照组的50例孕妇和实验组的50例孕妇其在第一、第二产程时间以及两组的在产后的产后出血量情况对比。结果:根据数据统计,在第一产程的时间明显减少,在第一产程时间对比上,实验组的50名产妇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名产妇;而剖宫产率对照组也较实验组的更高;产后出血量对比方面,实验组的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的三项指标,两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心理因素 初产妇 低龄 产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型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35例乳腺肿块型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并且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本组的135例患者中,95例为恶性病变,占70.37%,其余40例均为良性病变,占29.63%;在超声表现中,5例为散在簇状微钙化,占3.70%,30例为片状低回声的微小钙化,占22.22%,100例为片状低回声,占74.07%;同时,根据病理结果,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肿块型病变的特异性、敏感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65%(26/40)、94.74%(90/95)、74.07%(100/135)。结论临床上给予乳腺肿块型病变患者超声检查时,应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使诊断准确率提高。

  • 标签: 超声诊断 乳腺非肿块型病变
  • 简介:【摘要】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多发心身疾病,其发病呈年轻化态势,对患者的心理及经济带来严重负担。近年来,关于药物技术在原发性偏头痛中的应用受到关注,本文围绕原发性头痛药物治疗的相关报道进行整理,进一步探讨药物技术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

  • 标签: 原发性头痛 非药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酒精性脂肪肝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治疗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完成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好,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无严重不良反应,可以进行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非酒精性脂肪肝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采取米司酮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入我院的子宫肌瘤患者,纳入时间段为2019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计5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A组及治疗B组。将常规治疗施行在治疗B组中,在此基础上将 米司酮保守治疗施行在治疗A组中,每组各26例。对上述两组治疗有效率予以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A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采取米司酮保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在子宫肌瘤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米非司酮 保守治疗 子宫肌瘤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本院伤寒沙门菌肠炎儿童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耐药性等情况。方法:收集于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医治的肠炎590位患儿的粪便标本,经细菌培养、分离得到48株(48例)伤寒沙门菌,并以此48例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为监测对象,并对检测对象致病菌在医治期间的耐药性进行药敏试验,记录48例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的一般资料、流行病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清型、药敏结果等情况。结果:在本研究中儿童伤寒沙门菌感染肠炎发病率为8.14%,根据研究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伤寒沙门菌感染阳性组(48例)和伤寒沙门菌感染阴性组(542例),对两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发现,阳性组患儿出现发热(37.95%)、呕吐(52.08%)、血便(33.33%)的概率均较阴性组(2.95%、20.48%、1.11%)高,而糊状便(50.00%)低于阴性组低(p<0.05);在伤寒沙门菌肠炎患儿中,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91.67%),其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患病人数最多(54.17%),其实验室检查中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出现异常,其百分比分别为64.58%、64.58%、60.42%、70.83%、39.58%。在本研究中共有55株耐药株出现,以SMZ耐药率最高,两种血清型耐药率比较,对SMZ的耐药性具有差异性(P<0.05),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儿童伤寒沙门菌肠炎患病率约为8.14%,临床症状多以发热、呕吐、血便、糊状便较常见,其男女比例约为1.087:1,秋季患病率较高(41.67%),且以0-5岁儿童较多见,对SMZ、环丙沙星、头孢曲松、舒普深、特治星、美罗培南等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 标签: 非伤寒沙门菌 肠炎 儿童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