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延迟脐时间对足月分娩新生儿预后结局的影响,选择最佳脐时间。方法:选取我院140例足月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4组:A组为常规脐组(n=40)在胎儿娩出后30s内脐,B组(n=38)在胎儿娩出60s脐,C组(n=30)在胎儿娩出90s脐,D组(n=32)在胎儿娩出120-180s脐或至脐带停止搏动。收集新生儿的资料,比较4组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血细胞压积、Apgar 的评分、胆红素的水平以及达峰时间以及并发症贫血和黄疸发生等情况。结果:(1)与A相比,C组和D组在新生儿血红蛋白的水平均有差异(p

  • 标签: 晚断脐 新生儿 血红蛋白 胆红素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对小腿不全离伤患者采用罗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小腿不全离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实施罗伊护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措施干预之后的负性情绪改善效果以及患者的自我管理评分水平。结果: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罗伊护理模式 小腿不全离断 SAS SDS 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自然条件、人口结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发生较大改变,疾病谱也不断变化,新发现的感染病和再发感染病时有发生。常见的传染病包括肺结核、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登革热、手足口病等,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国家对于传染病控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基层卫生院作为传染病控工作最基本单元,积极参与传染病控的各项工作,是控制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就基层卫生院对传染病的控现状及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进行综述,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对策。

  • 标签: 基层卫生院 防控传染病 方法 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1例全骨盆离伤术后引流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7月因车祸导致全骨盆离伤,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开展循证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患者机体未有感染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循证护理具有护理效果确切、安全性高等优势性,予以全骨盆离伤术后引流管护理中应用可有效规避相关风险因素,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全骨盆离断伤 循证护理 手术治疗 引流管护理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的群发肺炎病例。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快速反应小组前往武汉,逐个排除了可能的原因。2020年1月3日,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通报了疫情[1-4]。2020年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随着疫情的蔓延,我国其他地区及境外多个国家也相继发现了此类病例[5]。自疫情发生以来,南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将疫情控作为第一要务,根据疫情发展态势,不断调整控措施。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究分级管理精准控模式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实施分级管理模式下收治的248例MDRO阳性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4月-2022年4月实施分级管理精准院感控模式下收治的175例MDRO阳性患者为研究组。结果:两组MDRO感染消毒隔离措施的正确执行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比较,研究组当班内开隔离医嘱率、手卫生执行率、床旁隔离及腕带标识率、医疗用具专用率、床旁配置手消毒剂率、环境物表清洁消毒合格率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研究组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DRO医院感染控质量评分比较,研究组知识宣教、管理流程、控措施、隔离制度、隔离解除标准、手卫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分级管理精准控模式能够更好地保障MDRO患者消毒隔离措施的有效落实,保障抗生素用药的规范性,降低MDRO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控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分级管理精准防控模式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防控 应用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引起临床血液检验标本错误的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随机抽取600个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和搜索。总共发现了56个错误样本。找出了这56个样品的误差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改善测试结果。准确性。结果:本研究对600份血液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56份样本有错误,占9.33。导致错误的主要因素是患者因素(23例,41.07)和收集因素(15例,26.79)。检查因素(13例,占23.21),检查因素(5例,占8.93)。患者因素还包括饮食影响(7例,12.5),药物影响(7例,12.5),月经影响(7例,12.5),剧烈运动或过度紧张(2例,3.57)。采集因素包括不正确的采血时间(5例,8.93),采血管错误(5例,8.93)和采血不足(5例,8.93)。提交检查的因素包括检查时间过长(6例,占10.71),不同的申请形式和样品(4例,占7.14)以及样品剧烈振动(3例,占5.36)。测试因素包括抗凝剂使用不正确(3例,5.36)和治疗不当(2例,3.57)。其中,患者自身的因素是导致临床血液测试样本错误率最高的因素。结论:份临床血液标本有很多影响因素。因此,应加强管理,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加强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的沟通,最终降低标本的错误率,为临床提供良好的依据。治疗。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