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临终关怀结合心理辅导对晚期肿瘤患者悲观心理和生活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名晚期肿瘤患者入组进行研究,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50名患者。参照组患者实行传统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护理前提下实行临终关心和心理疏通,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之前和护理之后SDS、SAS和自尊心评分以及护理之前和护理之后的生活品质得分。结果:经过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症状、睡眠情况、精神情况和社会情感状态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之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自尊心高于护理前,并且实验组的焦虑、抑郁得分低于参照组,自尊心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临终关怀心理辅导 肿瘤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对脑卒中的社区康复治疗方法及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于某社区医院中选取68例因脑卒中而就医的患者参与实验,对其基本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符合实验参与条件。在本次研究进行中,采用“摸球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个小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并在治疗期间分别使用常规治疗方法、社区康复治疗,比较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经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1个月、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并对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帮助。

  • 标签: 脑卒中 社区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样本选自社区2022年3月~2022年9月的5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进行社区康复,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进行社区康复,对照组没有进行社区康复,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和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数据显示观察组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社区康复 脑卒中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急性脊髓炎病例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病例数为80例。根据1:1比例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评比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急性脊髓炎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的急性脊髓炎病例为本院2019年6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病例数为80例。根据1:1比例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评比2组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不同。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的ADL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高急性脊髓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

  • 标签: 急性脊髓炎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针对性护理在改善冠心病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92例(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冠心病患者开展研究,按照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46例)采用常规护理,B组(46例)采用针对性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生活能力评分量表)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治疗效果高于A组,B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优于A组,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腹针对性护理 冠心病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对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早期介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介入+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活动能力、住院天数。结果:①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两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提高脑梗塞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早期介入治疗 康复治疗 脑梗塞 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群体在手术以后实施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方法:该次研究的所有参与者均为我院接收并实施手术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群体,入院时间最早为2022年4月,入院时间最晚为2023年4月,患者共计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组别划分,47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定为对照组,47例采用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定为研究组,分析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群体在手术以后实施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影响。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和疼痛情况均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实施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护理体验,值得推广。

  • 标签: 活动性疼痛评估护理 胸腰椎骨折 疼痛 睡眠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了解卒中后残疾患者回归社区3个月后的家庭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便利选取大庆市某两个社区内经住院治疗后回归社区的卒中后残疾患者为研究对象,于回归社区3个月后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家庭功能得分为(6.55±1.69)分,处于中度障碍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得分为(54.20±24.96)分,其中43.5%患者为轻度受限,25.0%患者为中度受限,31.5%患者为重度/完全受限。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家庭功能、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和亲密度呈正相关。结论社区卒中后残疾患者的家庭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待提高,社区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庭功能对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修复的积极影响,为促进卒中后残疾患者的功能康复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脑卒中 残疾 家庭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景观疗养护理对疗养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研究于 2019.03-2019.10 这时间段之中,选择所在疗养院的 118 例疗养,将其入院为本次调查活动之中,按照数字法对其进行对照和观察的随机分配,其中 59 例的对照组给予常规疗养护理,剩余 59 例的观察组应用景观疗养护理,比较两组疗养的睡眠质量情况。 结果 :护理前两组疗养的睡眠质量分别为( 7.12±1.28 )分、( 7.08±1.29 )分差异不显著, ( P> 0.05),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疗养的睡眠质量评分( 4.19±0.61 )分,与对照组疗养的睡眠质量评分( 6.02±0.66 )分相比明显更优, ( P< 0.05); 对照组疗养的精神状态评分( 35.68±1.62 )分、社会功能评分( 4.46±0.48 )分,明显没有观察组疗养的精神状态评分( 29.09±1.51 )分、社会功能评分( 4.73±0.82 )分要好, ( P< 0.05)。 结论 :疗养采用景观疗养护理的效果最佳,能够有效提升其睡眠质量,减轻负性情绪的产生,值得推广。

  • 标签: 景观疗养护理 疗养员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本院门诊导诊的综合能力水平,运用对门诊导诊采用规范化管理方式,配合相应的培训手段增强门诊导诊的综合能力。方法:确定研究开展的时间段为2022年8月至2022年10月,纳入这一时间段内在本院入职且已转正的10名门诊导诊作为研究样本。对全体研究样本落实规范化管理,包括强化导诊责任感、合理弹性排班、质量检查和监督强化,在此基础上组织研究样本参与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礼仪注意事项与沟通技巧培训、心理素质强化训练。培训前后分别对研究对象的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巧、急救技巧进行考核,并将培训前后的考核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收集患者对导诊接受培训前后所提供的导诊服务认可度,按照非常认可、认可、不认可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对比认可度。对比结果显示P<0.05,表明对比结果具有差异性,对比结果显示P<0.05,说明对比结果不存在差异性。结果:0门诊导诊在规范化管理与培训的影响下,考核成绩、患者认可度均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开展规范化管理与培训,可以提升门诊导诊的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巧、急救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导诊服务。

  • 标签: 门诊导诊 规范化管理 职业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性护理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痴呆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MoC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D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可以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针对性护理 认知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护理效果。方法 将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作为研究期限,选取在本院治疗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抽签分组。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增加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满意度
  • 简介:摘要:医院救护车担负着急救运输和院前急救的重要任务,而决定医院救护车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于驾驶。因此提高安全驾驶管理水平,保障驾驶在使用医院救护车的过程中,能够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专业的水平和技能满足患者的急救需求,是有效促进急救急诊医疗水平进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结合医院救护车驾驶的安全驾驶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安全驾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性的研究改善对策以促进医院救护车驾驶的安全驾驶管理水平得到进步。

  • 标签: 医院 救护车 驾驶员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疗养亚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 以40例疗养为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疗养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压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疗养员 心理护理 亚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改善疗养亚健康状况的作用。方法 以40例疗养为对象,分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对比管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疗养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压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疗养员 心理护理 亚健康
  • 简介:摘 要: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速,养老机构的服务需求与质量要求也日益增加。护理,作为养老机构的核心人力资源,其长期从业意愿与职业发展环境不仅关系到机构的运营效率,更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如何让护理更愿意从事这一职业、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并从内心出发做到更优质的照护质量,已成为养老机构高质量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养老机构 护理员 从业意愿 职业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研究以60名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观察对象均为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间入院治疗,以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该60名患者进行分组,先入院30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后入院30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以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及血糖指标改善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差异比较。结果:以血糖指标作为参考数据,观察组护理后餐后2h血糖、空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以ADL评分作为参考,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对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脑梗死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脑梗死患者采用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分组(各组30例)探究,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采用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观察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 FMA评分量表(FMA)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FMA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干预后7 d、14 d,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干预后14 d,FMA评分较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阶梯式康复训练计划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阶梯式康复训练 老年 脑梗死 肢体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