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青少年拔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的情况。方法:选择52例青少年拔牙病例为研究对象,分别拍摄研究对象矫治前(T1),矫治结束保持一年以后(T2)两个阶段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研究对象各项软硬组织角度、线距的实际值。结果:软硬组织各点在水平方向变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内收,大部分硬组织标志点相对颅底向下方移动,唇角、颏凸角、上唇倾角、下唇倾角、上下唇角均增大,上述改变幅度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正畸治疗对青少年上下颌骨生长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可能造成下颌平面的顺时针旋转,且保持一年多以后下颌平面还未恢复至治疗前水平。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青少年 病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疾病特点,研究高压氧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梗塞疾病患者,总计130例。依据随机法分组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组辅助高压氧治疗。结果: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评估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高压氧 脑梗塞 治疗效果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对于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各31例,分别采取单纯气管内全麻以及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后研究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差异较小,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对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采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麻醉效果较好,同时安全性较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应用到临床麻醉当中。

  • 标签: 急腹症 感染性休克 麻醉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应用抗生素类药物中采用用药管理循环法的价值。方法:本研究所包含的对象是2021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患者,将2021年1月-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设置为参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管理方式,将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100例患者设置为研究组,采用用药管理循环法,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患者更高,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更低,表示为P

  • 标签: 用药管理循环法 抗生素类药物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应用舒缓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86例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保证人数相等,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列腺素E2和孕激素高于于对照组,雌激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缓方针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极大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平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舒缓方 肝郁气滞型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证候积分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应用舒缓方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86例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保证人数相等,采用不同治疗方案,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前列腺素E2和孕激素高于于对照组,雌激素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缓方针对肝郁气滞型经前期综合征疗效显著,可极大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体内激素水平的平稳,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舒缓方 肝郁气滞型 经前期综合征 中医证候积分 激素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在小儿马蹄足治疗过程中应用手法矫正和手术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6月至12月收治的30例马蹄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及护理方法均匀分成手法矫正组和手术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与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73.33%,而手法矫正组为100.00%,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χ2=4.61;P<0.05);手法矫正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χ2=4.65;P<0.05)。结论 在小儿马蹄足治疗中应用手法矫正效果良好,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患儿所承受的痛苦更小,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手法矫正 手术治疗 小儿马蹄足 护理特点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在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时机,维生素K对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对患者采用维生素K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及血小板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治疗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PT、APTT明显低于治疗前,PLT、FIB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维生素K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凝血功能、血小板的影响核心要点构架:1.患者肝蛋白质代谢功能明显下降,凝血因子合成减少;2.维生素K缺乏,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前体不能活化;3.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易于发生感染患者的肠道生态失调或细菌过度生长,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与合成。4. 维生素K应用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5.使用抗菌药物致凝血障碍高危人群,可预防性使用维生素K1注射液干预有效。6.改善肝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不能盲目应用维生素K1,否则会因此打破肝硬化患者再平衡的凝血机制。7.维生素K可能通过与血小板中的钙调节相互作用,间接抑制ADP、胶原、凝血酶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PRP和洗血小板聚集,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血小板MPV-PDW指标能有效提高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维生素K 失代偿期肝硬化 凝血因子 血小板
  • 简介:【摘要】目的:西沙必利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西沙必利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6.67%,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1.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复发率(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26.67%),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西沙必利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西沙必利联合盐酸帕罗西汀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临床疗效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脊麻、腰硬联合麻醉、腰硬外腔阻滞三种椎管内麻醉用于>70岁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为骨科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骨科2020年2月-2021年5月收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共9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1组、2组、3组,分别采取连续脊麻、腰硬联合麻醉以及腰硬外腔阻滞麻醉。比较三组患者的麻醉情况,包括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布比卡因用量、使用麻黄素以及最高平面高于T10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1、2组痛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时间均明显长于观察3组,且观察1组布比卡因用量、少于观察2、3组,P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麻黄素 >70岁 人工关节置换术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