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总结和分析了胰腺囊肿瘤临床诊断方法以及CT鉴别技巧,旨在进一步提升CT诊断胰腺囊肿瘤诊断水平和处理能力。方法:选择了某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诊的240例胰腺囊肿瘤病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进行检查。结果:研究的240例胰腺囊肿瘤患者CT检查之后均表现出水样密度囊性病灶,伴有胰腺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或者增厚的现象,经过诊断有78例患者表现出粘液囊腺瘤,存在腹部不适的特征,边界非常清晰,伴有多放水样低密度灶和蜂窝状囊夷管扩张的病状;12例患者经诊断为粘液囊腺癌,这些患者临床中主要表现出严重的腹部不适、黄疸偏高的现象,通过CT检查之后存在分隔厚度增加且有不规则壁结节的现象,甚至伴随着时间的推移病灶逐渐发生转移。有12例患者诊断为非功能胰岛素细胞瘤,患者外在症状不明显,但是CT检查之后存在明显强化囊性病变的现象。结论:胰腺囊肿瘤是一种不经常见的肿瘤,其囊壁形态、是否存在分隔、肿瘤的数量以及胰腺周围组织是否发生病变是CT诊断和临床鉴别的重要基础,也是临床判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胰腺囊性肿瘤 CT诊断 辨别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中的应用。方法选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已作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证实诊断的乳腺、肺、肾、胃、膀胱、淋巴结、软组织等器官肿瘤组织石蜡块共30例,重新包埋,切片厚4μm。进行网状纤维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结果上皮来源肿瘤主质和间质分界清楚,癌细胞常形成细胞巢,压迫周围网状纤维,癌细胞巢常被网状纤维包裹,形成大小不等的巢状,条索状结构,巢内癌细胞不产生网状纤维。结论肿瘤的间质成分反应程度是随着肿瘤的发展而发展,网状纤维的形态变化与肿瘤分化程度和生长方式有关。增生的网状纤维对癌巢形成的包裹状态,提示网状纤维增生可能是机体对病灶的防御免疫反应。

  • 标签: 网状纤维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肿瘤细胞及间质成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肿瘤相关便秘中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1年8月收治的肿瘤便秘患者100例资料,按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观察组50例。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肿瘤患者 便秘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高血压患者血浆前列环素、内皮素与舒张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肾高血压患者60例,根据舒张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舒张心力衰竭组38例和心功能正常组22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前列环素和内皮素水平,通过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肾高血压患者的血浆前列环素、内皮素与舒张心力衰竭的关系。结果舒张心力衰竭组患者血的浆前列环素、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发现,吸烟、异常SBP、高水平TC、高水平前列环素和内皮素肾高血压患者更容易出现舒张心力衰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前列环素和内皮素水平异常是引起肾高血压患者出现舒张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ARAS高血压患者应用肾动脉介入治疗后明显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降低急性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 标签: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肾血管性高血压 诊断与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可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60例为乳腺纤维瘤病人,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n=30)、B(n=30)两组,分别给予采取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手术治疗及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并进行手术疗效的组间对照分析,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4月-2022年4月。结果 B组较A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用时,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更少;手术瘢痕可接受度更高;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乳晕切口手术治疗乳房纤维瘤能改善胸部美观程度,并提高术后病人安全和提高康复速率,因此具备一定医学研究及宣传意义。

  • 标签: 经乳晕切口手术 乳腺纤维瘤 瘢痕可接受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难治支原体肺炎以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难治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研究组运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比疗效。结果:研究组发热时间及平均病程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儿童难治支原体肺炎在减轻症状、促进康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术 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脊柱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接收到的合适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优质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研究并发症引发和生活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优质组患者并发症引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性护理干预 脊柱肿瘤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的护理效果。方法特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胸部肿瘤放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常规组实施常规的护理途径,对实验组实施预防护理途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发生概率。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护理后,实验组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食管炎的发生概率为2.5%,低于常规组的17.5%,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部肿瘤放疗致放射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预防护理途径比常规的护理途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胸部肿瘤 预防 护理途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和结节甲状腺肿的临床病理特征,供临床借鉴。方法:以2021年5月-2023年5月本院接诊的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病患35例为A组,另以同期接诊的结节甲状腺肿病患40例为B组。分析两组镜检以及巨检病理特征,同时对各组的检查结果作出比较。结果:A组巨检发现结节通常在甲状腺包膜附近,呈灰白色,中心部分明显纤维化,切面平整亦或者是凹陷,部分较大病灶为囊;镜检发现多数结节无包膜,有中心性病灶,大部分乳头上皮核为毛玻璃样,且部分伴砂粒体。B组巨检发现结节大小以及数量均不等,镜检发现结节包膜厚薄以及滤泡大小均不等。A组的单发结节比例为85.71%、囊性病变病例为11.43%、多发结节比例为8.57%,同B组的20.0%、55.0%以及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有包膜比例为5.71%,同B组的15.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都存在比较明显的病理特征,通过分析这些病理特征,可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具有乳头状核特征的非浸润甲状腺滤泡肿瘤以及结节甲状腺肿提供重要指导。

  • 标签: 乳头状核特征 非浸润性甲状腺滤泡性肿瘤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口腔修复中使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并观察其效果。方法:观察患者为我科治疗的口腔修复94例,观察开始于2020年2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2月,并且根据患者治疗方法不同分成纤维桩组与金属桩组,纤维桩组采取预成纤维桩和可塑纤维桩治疗,金属桩组采取金属桩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1)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效果情况,纤维桩组修复成功率是97.87%,金属桩组修复成功率是78.72%;纤维桩组满意是95.74%,金属桩组满意是76.59%。(x2=13.148,p=0.012),结果有差异。(2)纤维桩组和金属桩组治疗时间情况,纤维桩组纤维桩修复时间为77.36±8.93(min),金属桩组纤维桩修复时间为113.72±12.95(min),(t=5.279,p=0.018),结果有差异。结论:口腔修复中使用预成纤维桩或可塑纤维桩修复效果优良,可推广。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评价及安全分析。方法:对80例大面积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同顾分析,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观察组采用预成纤维桩进行口腔修复,对照组采用铸造金属桩进行口腔修复。随访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结果:观察组疗效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1例发生桩核脱落,1例出现纤维桩折断,未出现根折现象,对照组有6例牙根折裂。结论: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疗效显著,不易脱落,外形美观,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预成纤维桩 口腔修复 临床效果评价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 方法:以治疗方案不同为分组依据,共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100例(选择可塑纤维桩)、观察组100例(选择预成纤维桩)。比较纤维桩安装时间、修复成功率、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纤维桩安装时间短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随访的一年时间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预成纤维桩的应用效果和安全都高于可塑纤维桩。

  • 标签: 口腔修复 预成纤维桩 可塑纤维桩 治疗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相关蒂扭转应用保守、根治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卵巢良性肿瘤蒂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保守组采用保守治疗方式,根治组则采用根治手术,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组LH、E2水平高于根治组(P<0.05),两组FS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蒂扭转手术中,保守与根治手术均有良好疗效,手术方式选择不会显著影响手术及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但仍需警惕短期内激素水平受到的影响,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手术指征等,正确选择手术方式。

  • 标签: 蒂扭转 卵巢良性肿瘤 保守性治疗 根治性手术 临床结局
  • 简介:摘要:本次探究目的是解析对肺部肿瘤患者人员采取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采用的方法是选取某医院肿瘤科所收治的40例肺部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采用一般护理,研究组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对这两组护理的满意程度以及心理情况进行评分。最终获得的结果是研究组护理满意程度要比常规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两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最终的结论是对肿瘤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延续护理,能够更好地对其不良心理进行改善,将护理满意程度提高,临床使用效果良好,值得大量推广和运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肺部肿瘤患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肠梗阻的内科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 方法 分析 80 例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肠梗阻患者采用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80 例患者经过内科治疗,痊愈 44 例,有效 33 例,无效 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 96.25% 。 结论 采用内科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伴难治肠梗阻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消化道恶性肿瘤 肠梗阻 内科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导致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危险因素。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人数为100人,本次实验在2020年5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5月。在本次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应对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所选患者中非计划拔管出现情况,并分析导致非计划拔管的因素。结果:全面分析本次实验,在所选100例肿瘤内科PICC置管患者中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患者共计8人,占比为8.00%;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均与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结论: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明确是否使用高浓度药物、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患者年龄等因素对肿瘤内科PICC导管非计划拔管的影响,并采取针对的措施加以应对。

  • 标签: 肿瘤内科 PICC置管 危险因素 非计划拔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8例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行大分割放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止痛,每组各24例患者。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后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恶性肿瘤骨转移 癌性疼痛 阿片类止痛药 大分割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囊肿瘤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囊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划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实验组接受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40例患者中,4例大部分切除,36例全部切除,全部切除率90.0%;常规组40例患者中,16例大部分切除,24例全部切除,全部切除率60.0%。实验组肿瘤全切除率90.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0.0%(P<0.05)。实验组40例患者中36例未复发,4例复发,复发率10.0%。常规组40例患者中28例未复发,12例复发,复发率30.0%。实验组肿瘤复发率10.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0.0%(P<0.05).结论:囊肿瘤治疗中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效果更好,并复发率较低,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 标签: 显微手术 神经内镜 囊性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