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疼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0-29
/ 2

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疼痛

张羽

成都市新津区人民医院,新津精准肿瘤医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1430

摘要 目的 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48例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行大分割放射治疗,参照组行常规药物止痛,每组各24例患者。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治疗后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显著降低,但治疗后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疼痛具有显著效果,可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应用。

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癌性疼痛;阿片类止痛药;大分割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指的是原发骨外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转移至骨骼处形成的转移瘤,一般继发于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据悉,恶性肿瘤骨转移后极易激活破骨细胞,诱发溶血性破坏,导致大量钙离子释放入血液,进而引发局部疼痛、骨折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此临床建议采用姑息性疗法进行治疗,以抑制骨破坏,减轻患者的疼痛感,防治骨折的发生,以往临床常用的药物止痛疗法效果欠佳,而放射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方式之一,该疗法可分为大分割放疗和常规分割放疗两种类型[1]。为此,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患者展开了对比分析,重点探究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癌性疼痛的效果,下面对此展开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共纳入48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恶性肿瘤诊断标准,且存在骨转移现象,均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以治疗方式为依据将上述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参照组。观察组中包括12例男性和12例女性,组内平均年龄为(45.38±1.17)岁。参照组中包括13例男性和11例女性,组内平均年龄为(44.49±2.18)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使用真空垫进行固定,使用热塑膜定位,使用医科达加速器行放射治疗,以患者病灶位置为依据行局部单野照射、对穿野照射、多野照射,合并椎体以外的患者在照射时,计划靶区应以病灶靶区外展2--3厘米为准,合并椎体转移的患者在照射时,需在计划靶区包含病变椎体以上和以下各扩展1个椎体,前后左右需向外扩展1厘米。在此基础上行大分割放射治疗,每日300cGy--500cgy,每周5--10次[2]

参照组:使用阿片类药物行止痛治疗,可用药物为吗啡缓释片和羟考酮缓释片、芬太尼等。

1.3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分值在0--10分之间,得分越高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同时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取各组平均值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疼痛评分和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均为计量单位,以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对比结果。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对比结果。当p<0.05时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均有明显降低,但治疗后的组间对比结果表示,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对比结果见下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x±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24

8.36±1.23

1.42±0.46

参照组

24

8.47±1.15

1.47±0.38

t


0.320

0.411

p


0.750

0.683

注:同组护理前后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5.25±1.09)d,参照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为(7.69±1.45)d,可见观察组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590,p=0.000)。

  1. 讨论

恶性肿瘤转移至骨折部位会在转移处继续生长形成子瘤,并释放可引起溶骨反应的细胞因子,损伤骨组织,引起局部疼痛,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一般来讲,初起时患者的疼痛多为间歇性隐痛,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痛感会越来越严重,晚期可表现为剧烈持续性疼痛,以致于患者无法正常睡眠、正常生活。临床研究发现,恶性肿瘤骨转移部位包括肩胛骨、颅骨、盆骨、胸骨等,其中以盆骨、肋骨和脊椎部位最为常见,对于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癌性疼痛,临床主要依靠药物疗法、放射疗法、外科手术疗法等系统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其中以药物疗法最为常见,其主要治疗目的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其生活质量

[3],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药物疗法虽然能够产生一定的止痛效果,但并未达到理性程度,且长时间或大剂量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更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发现,放射治疗不仅能够抑制肿瘤组织的持续发展,破坏癌组织,消除局部压迫现象,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够抑制癌组织释放引起的疼痛化血印子,并释放少量止痛介质产生止痛效果。基于此,本文展开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和参照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但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短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大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的癌性疼痛效果显著,但实际应用时仍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大分割放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痛的效果[J].实用癌症杂志,2020,35(03):475-478.

[2]王鹏飞.不同分割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对疼痛和体力状况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03):332-334.

[3]姚明杰.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效果和对患者疼痛感影响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4):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