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在胃肠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实习的学生中随机挑选40名,且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小组分别纳入20名实习学生。对照组学生接受常规课程教学,观察组学生接受多学科整合式课程教学,观察两组学生的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对教学满意率情况。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临床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评分情况,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佳(p<0.05)。对比分析两组实习学生对教学满意率情况,观察组中仅有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5.0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教学中应用多学科整合式课程具有较高价值,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临床技能操作水平、理论知识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多学科整合式课程 胃肠外科教学 临床技能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早期临床实践中多学科团队教学法在儿科认同感及医学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脊髓性肌萎缩的典型案例,将多学科团队教学模式应用于儿科专业实习期医生教学。结论在儿科专业早期临床实践中融入多学科团队教学有助于提高专业认同感,培养医学人文素养及临床思维能力。

  • 标签: 儿科专业 早期临床实践 多学科团队教学 专业认同 医学人文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结合多课程综合救治(MDT)教育模式对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临床教育成效的作用。方法 挑选院内2022年1月-2023年1月的40位成绩贴近的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予以翻转课堂结合MDT教育,参照组开展常规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研究所的笔试成绩、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成绩(OSCE)与综合成绩。结果 研究组笔试成绩、OSCE成绩与综合成绩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翻转课堂结合MDT教育模式相较传统教育模式,更加能够提升肿瘤科见习医师及实习生的临床技能与综合水准,值得临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翻转课堂   多科学综合治疗    肿瘤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慢阻肺雾化吸入治疗中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多学科协作护理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慢阻肺患者80例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跨理论模型多学科协作护理。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肺康复指标、生活质量分数差异显著(P

  • 标签: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多学科协作护理 慢阻肺 雾化吸入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重症医学科中的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策略是关乎患者生命质量和临床结局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综述目前在重症医学科中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实践经验,以提供指导医生在重症患者中实施疼痛管理和镇静剂使用的策略。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疼痛管理 镇静剂 临床实践 研究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重症医学科(ICU)鼻饲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的积极性。方法:以2021年5月-2022年9月视为该研究病例择取时段,将我院ICU内60例鼻饲患者以回顾性方式抽取,随机取样法处理(确保每组30例病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预见性护理。结果:经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观测指标相比,对照组36.66%的并发症发生率以较高呈现(P<0.05)。经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观测指标数值相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各指标数值以更高显示(P<0.05)。结论:对ICU鼻饲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的积极性、可行性较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鼻饲 预见性护理 并发症 护理满意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10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指标包括精神症状改善程度、生活功能改善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情况。结果:实验组在精神症状改善程度、生活功能改善程度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多学科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生活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多学科护理模式 精神分裂症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人员依赖各种类型的医疗设备来提高病者护理、疾病诊断和患者治疗水准的趋势已经愈发明显,因此保证医疗设备时刻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已经成为医院日常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严峻的竞争环境和复杂的医疗体系下,医院在提供安全、高效和经济的医疗服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成本因素,因此采购安装、日常检修、定期保养医疗设备时需要采取适当的成本控制措施。为实现上述目标,医院的设备主管部门加强对医疗设备的采购评估、安装验收、运维管理以及报废处置等工作流程的管控,为医院各个科室医生和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和经济的医疗设备服务。为了高质量完成上述医疗设备管理目标,需要有一套系统的管理策略。

  • 标签: 医院医疗设备 管理问题 优化路径
  • 简介:摘要:化工制药工厂或企业的生产流程中,基本都会带有一整套科学系统的生产制药工艺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满足药品的干净度和生产成效要求,保证药品质量。制药工艺程序包括药品研发、原料采购、药品生产、检测、包装等一系列环节。其中,药品研发是保证药品质量和生产成效的关键因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对于药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不断改进药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发现并解决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这需要化工制药工厂和企业不断优化其生产制药工艺程序,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药品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 标签: 化学制药 工艺优化 方式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3种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治疗重症医学科(ICU) MRSA肺部感染老年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年6月我院ICU收治的228例老年MRSA肺部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药物不同分为万古霉素组、替考拉宁组和利奈唑胺组,每组各76例患者。比较各组患者的疗效、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利奈唑胺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利奈唑胺组患者细菌清除率显著高于万古霉素组和替考拉宁组。各组患者治疗后均发生恶心、呕吐、肝功能异常、肾毒性、血肌酐水平异常、血小板下降、贫血不良反应,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MRSA肺部感染老年患者治疗药物中,利奈唑胺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均优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且临床安全性相当,为治疗MRSA肺部感染较为理想的选择。

  • 标签: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部感染 疗效 细菌清除率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