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100例孕产妇,2019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期院内体检健康非孕产妇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水平,相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有效掌握患者孕产期变化,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实施做好准备。

  • 标签: 孕产妇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目的 探讨研究妊娠期患有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指标变化及其对临床治疗工作的意义。研究方式 本院选择从2019年1月~11月期间收治的共计60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以及60例处于正常晚孕期的妇女,将之命名为实验组和普通组,分别对包括凝血 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四项指标在内的凝血指标,以及包括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宽度分布(PDW)在内的血小板指标进行检测对比。实验结果 在PT、APTT、TT上,实验组数据显著小于普通组,且Fbg指标数据显著超过普通组(P

  • 标签: 妊娠期妇女 高血压疾病 凝血指标 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189例(我院189例,以下数据请根据比例修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针对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析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阶段内我院接治的大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90名患者作为本课题研讨样本,平均分常规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联合用药法治疗。比对两种方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比较,治疗组患者经治疗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常规组有效率(80.0%);治疗组患者经治疗不良反应得到明显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2.2%)显著低于常规组(8.9%)。两组不良反应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奥美拉唑 凝血酶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运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来体检的33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均行凝血功能和血清胱抑素C检验,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AT-Ⅲ、APTT、TT以及PT水平低于对照组,且Fg和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凝血功能 血清胱抑素C 急性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2月因患有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来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存活与否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中再按照复苏液体量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存活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OR)。同时比较两组复苏液体使用量及血红蛋白指标以及两组复苏前后的凝血指标。结果对于急性创伤后凝血病的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可增加其存活的可能,OR 3.64, OR的95%置信区间(1.55,8.54),且HGB水平较低(P<0.05);与对照组复苏后相比研究组TT、APTT及PT指标均较低(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后凝血病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复苏液体使用量,机体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患者预后,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限制性液体复苏 急性创伤 凝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凝血功能检验应用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疾病治疗中,对预后判断所发挥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8年3月~2019年12月接诊的72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进行分组,将指标超过3个且显著高于正常值、低于正常值30%以上的36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反之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后48h凝血功能监测结果和预后(病残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凝血功能监测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凝血功能检验 心脑血管疾病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消化道出血(UGH)患者治疗中,采用胃镜+凝血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医院收治的UG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观察两组,各36例,对照组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凝血酶治疗,对比治疗结局。结果:PT、APTT水平治疗前两组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较短的为观察组(P<0.05);PLT、FIB水平治疗前无较大差异(P>0.05),治疗后较高的为观察组(P<0.05)。对照组、观察组止血时间:(2.15±0.20)d、(1.02±0.10)d(t=30.321,P=0.000);住院时间:(7.56±0.50)d、(5.23±0.50)d(t=19.771,P=0.000),止血、住院时间观察组均较短。结论:在UGH患者中用胃镜+凝血酶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集束化护理效果,研究集束化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4月-2021年4月间在我院接受脑出血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且分成对照组50例和实验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在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提供常规化护理服务,实验组则应用集束化护理方法,整体优化护理效果,更好地控制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指标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出血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凝血指标,数值越小趋于正常则为有效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集束化护理的实验组,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项凝血指标显示正常,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结论:有效实施集束化护理,更利于脑出血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的下降。进行患者术后各项凝血指标的监测,充分发挥集束化护理的积极作用,可以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加快所有患者疾病的康复进程,可谓一举数得。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术后 深静脉血栓形成 凝血指标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与凝血功能指标检测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选择院内接受治疗病毒性肝炎患者100例,2019年11月-2021年5月纳入研究组,并选取同一时间院内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PL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MPV、PDW及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T、TT、APTT明显高于对照组,且FI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多方面、多层次掌握患者病情变化和进展,为后续治疗提供一定临床支持,价值显著。

  • 标签: 病毒性肝炎患者 血小板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老年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钠、钾离子水平的影响。方法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产妇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性血液稀释对孕产妇术中循环、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孕产妇失血性休克患者,观察组实施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对照组除了外血液稀释,其他处理措施同上。结果: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HR降低,观察组T1的各项生命体征均明显好转,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Hb、Hct、PLT降低,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T1的FiB降低,观察组T1的TT、APTT、PT均明显提高,P<0.05;对比对照组,观察组晶体液明显更多、HES明显更多、输血量明显更少,P<0.05;对比两组出血量,P>0.05。结论:孕产妇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急性血液稀释,可以迅速缓解患者休克生命征。

  • 标签: 急性血液稀释 孕产妇 失血性休克 术中循环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保温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低体温的改善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为近年来在我院实施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保温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30分钟、手术开始60分钟、手术开始90分钟和手术结束时的鼻咽部温度,观察组对于低体温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低体温情况和凝血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一定临床推广价值。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保温护理;低体温;凝血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价值。方法:共选取49例于2019年11月-2020年12月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目标,并同期选择49例健康体检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D-D)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妊娠期高血压 应用 患者 研究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奥曲肽联合凝血酶的用药效果。方法:取6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我院2019.06-2020.09收治),抽签法分组,用药方案分别为奥曲肽+凝血酶治疗(n=31,观察组)及单纯奥曲肽治疗(n=31,对照组),比较临床指标、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3.23%,比对照组25.81%低,总有效率96.77%,比对照组70.97%高,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联合使用奥曲肽、凝血酶可提升用药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缩短住院、止血时间,降低再出血率、输血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疗效 上消化道出血 肝硬化 凝血酶 奥曲肽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拜阿司匹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治疗( PCI)后凝血功能、炎性因子及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完成PCI术的ACS患者共136例,纳入研究对象按照PCI术后治疗的不同分为对照组62例(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观察组74例(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及预后影响。 结果 治疗后,两组PT、PA、PAg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拜阿司匹林 替格瑞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在妊娠肝病患者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我院接收的51例妊娠肝病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接收的51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者进行静脉血采集,检测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予以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APTT及PT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ALT、AST、GG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肝病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凝血酶原时间与健康妊娠者检测水平差异明显,其检测结果可为临床筛查妊娠肝病提供参考意见,通过积极干预手段减少不良妊娠事件发生,提高分娩安全性,值得借鉴采用。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凝血酶原时间 妊娠肝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诊断的准确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12月7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71例正常妊娠患者作为对照组,均对患者开展D-二聚体、凝血指标检验,分析不同类型患者上述指标差异,观察两种方法联用对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97.18%,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5.77%,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D、PT、APTT、FIB、TT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属于高危妊娠合并症,除对患者进行血压检测外,对所选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开展D-二聚体与凝血指标联合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妊娠期高血压 D-二聚体 凝血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重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奥曲肽凝血酶)对减少出血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取患者8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观察组各40例,前后分组实施兰索拉唑凝血酶、三联疗法(兰索拉唑奥曲肽凝血酶),对比其对减少出血量的作用。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2.18±0.40)d、住院时间(8.15±0.25)d 比对照组患者止血时间(2.98±0.37)d、住院时间(11.39±0.30)d较短,观察组出血量(246.97±41.24)mL比对照组出血量(358.61±40.31)mL少,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较高(P<0.05)。结论:ICU重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采用三联疗法,将三种药物结合治疗,不仅能够加速控制患者病情,患者的出血量也可得到减少,提高治疗疗效。

  • 标签: 兰索拉唑 奥曲肽 凝血酶 ICU重症 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