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产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8月我院产科接收的50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两组的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PT、APTT、TT明显长于对照组;INR高于对照组;FIB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凝期、低溶解期、纤溶期三种不同分期条件下,患者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状态下,患者的凝血检验指标呈现显著异常,对于诊断疾病以及评估病情分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产科 凝血检验指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参考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凝血检验指标的应用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本院进行,选择43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诊治的患者作为对象(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正常的4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对象的凝血检验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部分活化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凝血酶时间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检验指标在诊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中作用明显,能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到有效的信息,在诊断工作中,要重视。

  • 标签: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凝血检验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的分析。方法: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来检测50例健康非妊娠的妇女(设为对照组)和50例足月妊娠妇女(设为观察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Fib、INR、APTT),之后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T、INR、APTT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Fib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足月妊娠 妇女 凝血功能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存在线性相关;最大振幅(MA)、凝血块形成时间(K)、凝血块形成速率(α)与PLT以及MA、K、α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R=0.656)。在评价凝血状态方面,R与APTT、PT、T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Kappa值:0.112、0.047、0.124);MA、K、α与PL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值:0528、0.518、0.408);MA、K、α与FI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或一般(Kappa值:0.324、0.188、0.170)。结论TEG与PLT计数评估血小板功能显著相关,一致性好。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估凝血因子功能、FIB功能的相关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一致性偏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危重症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各参数以及血小板(PLT)计数之间的相关性及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监护室2019年3月至2019年7月间共231例患儿的同步TEG、凝血功能检测和PLT计数的结果,将TEG的各项参数与凝血功能检测结果、PLT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及Kappa一致性分析。结果反应时间(R)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存在线性相关;最大振幅(MA)、凝血块形成时间(K)、凝血块形成速率(α)与PLT以及MA、K、α与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均存在线性相关,其中MA与PLT的相关性最好(R=0.656)。在评价凝血状态方面,R与APTT、PT、TT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Kappa值:0.112、0.047、0.124);MA、K、α与PLT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强度中等(Kappa值:0528、0.518、0.408);MA、K、α与FIB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一致性强度较差或一般(Kappa值:0.324、0.188、0.170)。结论TEG与PLT计数评估血小板功能显著相关,一致性好。TEG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测评估凝血因子功能、FIB功能的相关检测结果存在线性相关性,一致性偏弱。两种方法不能相互替代。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危重症 儿童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凝血相关指标对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评估意义。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抽取胃癌手术患者244例,其中男177例,女67例,年龄范围35~84岁。检测244例胃癌手术患者的凝血指标,分析凝血指标在不同病理分期(pTNM)、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差异。结果pTNM Ⅰ期胃癌患者外周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1.03±0.72)s、D-二聚体(D-dimer,D-D)水平为0.21(0.10,0.41)mg/L、血小板计数(platelets,PLTs)为(183.21±46.96)×109/L,Ⅱ期分别为(11.07±0.79)s、0.34(0.17,0.66)mg/L、(205.18±84.81)×109/L,Ⅲ期分别为(11.27±0.64)s、0.39(0.18,0.70)mg/L、(212.60±69.53)×109/L,Ⅳ期分别为(11.44±0.72)s、0.91(0.30,2.09)mg/L、(215.50±50.23)×109/L;胃癌患者pTNM分期越高,外周血PT、D-D水平和PLTs越高(均P<0.05)。组织分化程度不同的胃癌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D-D水平[0.39(0.19,0.84)mg/L]和PLTs[(210.64±70.09)×109/L]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分别为0.25(0.12,0.50)mg/L、(191.17±59.93)×109/L](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检测PT、D-D和PLTs水平不仅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还有助于了解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凝血指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孕产妇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此次研究,选择我院之中,收诊的100例孕产妇,2019年2月-2021年2月纳入研究组,并选择同一时期院内体检健康非孕产妇志愿者100例,纳入对照组,对两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水平,相对比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可有效掌握患者孕产期变化,为临床预防措施的实施做好准备。

  • 标签: 孕产妇 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胃癌患者采取凝血功能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纳入2017年10月-2021年4月本院收治的已知胃癌患者61例,选取同期健康人群57例,分别纳入实验组、对照组,均开展PT、APTT、TT检查, 对比各项检测结果及阳性率。结果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PT、TT明显升高, APTT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胃癌 凝血功能 诊断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凝血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数据库,搜集报道COVID-19凝血特征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2020年1月1日至5月1日。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12.0软件对不同疾病分型COVID-19患者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9个回顾性研究,共计6 994例COVID-19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重症患者相比,轻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高[加权均值差(WMD)=20.11,95%CI 11.53~28.69,P<0.001],APTT(WMD=1.30,95%CI 0.31~2.30,P=0.01)更长,D-二聚体(WMD=-0.41,95%CI-0.58~-0.24,P<0.001)、FIB(WMD=-0.58,95%CI-0.76~-0.39,P<0.001)较低,凝血酶原时间(PT)(WMD=-0.51,95%CI-0.92~-0.10,P<0.001)更短;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14.75,95%CI-29.73~-0.23,P=0.044),D-二聚体较高(WMD=1.06,95%CI 0.65~1.47,P<0.001)。(2)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低(WMD=-36.40,95%CI-63.23~-9.58,P=0.008),D-二聚体较高(WMD=6.86,95%CI4.15~9.57,P<0.001),PT(WMD=1.37,95%CI0.73~2.02,P<0.001)更长。结论凝血功能紊乱在重症、危重症和死亡的COVID-19患者中较常见。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和PT值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住院期间病情恶化的早期预警指标。

  • 标签: COVID-19 2019-nCoV 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凝血酶原时间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在凝血性疾病临床治疗中,抗凝是主要措施,而中药存在较多的有效成分,能通过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凝途径,来起到有效抗凝血的效果,所以是有着有着重要的推广意义,未来发展前景良好。不过中药品种较多,抗凝成分各不相同,需要对这些内容有深入研究,才能为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中药 抗凝血 血小板凝集 血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发生凝血的原因及处理方式,目的在于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文献。方法:分析2015年~2020年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3000例患者资料,探究出现凝血情况的具体原因,制定出解决方案,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出现。结果:在所有受试者中,出现凝血者共计5例,占据总数的0.17%。在此其中2例由于血液流动量不足,没有在第一时间创建血管通路导致;1例由于在透析治疗过程中,透析设备输血所引致;3例因为肝素使用量不足,抗凝不科学引发透析器凝血。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熟悉血液透析设备的原理以及技术操作规程。强化自身责任感,做好透析过程中的观察工作,通过此法能够降低凝血现象发生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凝血 原因 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蛇咬伤致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测、治疗手段与结果展开分析总结。方法:截取某院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肿瘤医院血液科接受诊治的病人数据,按照病史与实验室检测等,对初步诊断为“蛇咬伤致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的40名病人运用输入新鲜血浆、K120~160mg/维生素等常规诊治,监控病人出血状况与凝血性能的改变状态,在情况好转之后将维生素K1的用量减少到10~20mg/d,并持续治疗2至6个月。结果:40名病人都存在各种程度的出血与凝血功能异常状况,在进行血浆、维生素K1补充医治后都得到改善。结论:蛇咬伤通过出血情况得到表现,而只对血浆进行补充能够飞速的改善出血症状、优化凝血性能,然而不具备较长的维持时间,而维生素K1作为特效的解毒药,在凝血功能改善后依旧需要使用维生素K1进行治疗。

  • 标签: 蛇咬伤 迟发型凝血功能异常 维生素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