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探讨手法治疗颈性视力异常。采用旋复位法治疗颈性视力异常患者13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手法治疗颈性视力异常者优良率为92.3%。采用手法治疗颈性视力异常疗效好、见效快,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视力异常 手法治疗 复位法 临床疗效观察 患者 治疗方法
  • 简介:1993年以来我先后对28例不同部位骨不连患者,在局麻下运用铍经皮剌入骨折端凿除硬化骨和嵌在断端间的软组织,注射中药丹参于折端周围的血肿内,外敷中药正骨膏,配合小夹板外固定,内服健脾益气、活血补血、滋肝补肾、填精生髓之中药综合治疗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铍针 丹参针 治疗 骨不连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本课题从肩凝期肩周炎主要病变是肩胛部的肩胛骨粘连立论。探讨疗效好,安全性强的无痛无创疗法——肩胛部推拿为主(简称“胛法”)的手法治疗,观察其疗效。并通过X线照片动态实验,阐明其机理。方法:临床研究通过单盲随机方法,运用手法治疗为主,分肩部推拿治疗(简称“肩法”)的“对照组”和胛法治疗的“治疗组”,观察病例52例,其中对照组22例24个肩;治疗组30例33个肩,共57个肩。二组病例均同时进行药熨和自主练功。对照组以推拿肩关节及上臂为主,治疗组的推拿肩胛部为主。连续治疗20天,结束疗程。实验研究通过对21名健康青年肩关节、肩胛骨运动X线动态观察,测量肩关节活动与肩胛骨活动的关系。结果:临床研究经统计学检验,治疗组总有效率98.3%,基本治愈率72.4%;对照组总有效率87.5%,基本治愈率33%。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临床研究证明胛法是治疗肩凝期肩周炎最有效方法,安全可靠。实验研究证明肩关节外展、上举,需肩胛骨活动,才能实现;说明胛法是治疗肩凝期肩周炎的科学方法。

  • 标签: 手法治疗 临床研究 肩凝症 肩周炎 肩关节活动 推拿治疗
  • 简介:报告治疗颈性心脏病15例的临床疗效及探讨。刀配手法复位,治疗后1~3周痊愈。采用本方法是一种见效快、疗效确切、无副作用,值得临床研究应用,但要注意与真正的心脏病相鉴别。

  • 标签: 心脏病 针刀治疗 机理探讨 治疗后 痊愈 副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小针刀在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中作用及疗效。方法:择定治疗点,按常规采用小针刀松解剥离局部病灶,共观察60例患者,结果:经1~5次治疗,60例患者中,痊愈患者54例,占90%,有效患者4例,占7%,无效2例,占3%。结论:小针刀疗法治疗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具有操作简便、见效快、痊愈率高、复发率低等特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疗法。

  • 标签: 颈肩背肌筋膜综合征 针刀 治疗 注意事项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刀和手法治疗颈椎病800例,并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先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选择治疗点,然后进行刀松解。术后实施手法治疗和复位。结果:对800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512例,占64%,良252例,占31.5%。可24例,占3%。差12例,占1.5%。优良率95.5%。效果差的12例均为脊髓型。结论:刀松解与手法互补,可提高优良率。刀主要解除椎管外症状;其与手法对椎管内症状的解除都较困难。但对改善脊髓组织的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 标签: 手法治疗 颈椎病 针刀松解术 复位手法 拿捏法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牵引正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失稳)治疗后疗效指数及颈椎失稳的X线片改善情况两者的相关性,以推理牵引正法正骨的治疗机理。方法: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忠者按就诊时间先后列为一组,用牵引正法进行治疗。对每一病例手法治疗10次后依打分法确定疗效指数;并根据治疗前后X线片分析确定治疗颈椎失稳最终疗效,并对两者进行一元线性相关分析。结果:经一元线性回归分析,R^2=0.448,F=22.669,P〈O.O1,具有统计学意义,X线片显示的位移改变=-1.080+2.429疗效指数。结论:牵引正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失稳)治疗后疗效指数及颈椎失稳的X线片改善情况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失稳 牵引推正法
  • 简介:目的:通过刀和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对比,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机理进行研究。方法:1、刀闭合性松解治疗;2、外手法治疗;3康复治疗。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2例,占总例数53.4%;近愈(临床症状部分消失)26例,占总例数43.3%;好转(临床症状有所消失)2例,占总例数3.3%;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0例,占总例数O%。结论:刀以调节力平衡为目标治疗骨性关节炎,使平衡失调的关节恢复力学平衡状态而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研究反证了骨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力平衡失调的理论。

  • 标签: 针刀 骨性关节炎 机理 实验研究
  • 简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上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但目前常用的非手术疗法如牵引、熏蒸、理疗、按摩、针灸推拿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其疗效持续时间短,容易复发,我院自2002年引进韦以宗教授创立的“中国整脊法”之后,结合我的先前的刀松解术和火加中药扶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针刀理筋术 整脊调 曲法 针药扶阳法 练功法
  • 简介:目的:对比刀与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以临床症状定位,触诊定位以及影像学定位的三步神经定位方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在此基础上对颈椎横突部阳性反应点,关节突阳性反应点为主要治疗点。同时与针刺治疗作对照。结果:刀组80例中痊愈38例,显效30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5%,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结合三步神经定位法能使刀微创治疗更加精确,对疼痛的改善优于针刺疗效显著,临床上具有推广意义。

  • 标签: 针刀治疗 微创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刺疗法 中医治疗
  • 简介:颈椎病与血压异常的关系已开始被人们所认识,并且在医学界得到承认。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颈椎外伤、劳损、退变等原因使颈椎间组织失稳或错位,颈部软组织痉挛,炎症,松弛直接或间接导致脊神经节和椎旁交感神经受激惹血管舒缩,颈动脉窦受刺激,椎动脉受压、扭曲而致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脑干血供减少,血管调节中枢受影响,也可使外周血管舒缩失调,从而引起血压异常。临床治疗时应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高血压持续时间长,治疗困难,疗效不巩固并且药物副作用较大。我们应用中医整脊手法结合刀松解治疗该病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高血压 整脊手法 小针刀
  • 简介:目的:总结刀和正脊手法治疗颈椎病1600例,并对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先根据不同类型颈椎病选择治疗点,然后进行刀松解。术后实施正脊手法治疗和复位。结果:对1600例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1024例,占64%。良504例,占31.5%。可48例,占3%。差24例,占1.5%。优良率95.5%。效果差的24例均为脊髓型。结论:刀松解与正脊手法互补,可提高优良率。刀主要解除椎管外症状,解决椎间隙变窄、慢性软组织粘连、神经卡压,血管微循环障碍等问题,其与手法对椎管内症状的解除都较困难。但对改善脊髓组织的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运用正脊手法,在韦以宗教授“一说两论”即“圆筒枢纽学说”,“椎曲论”和“脊椎轮廓平行四维平衡”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理筋、调曲、练功”三大治疗原则,治疗颈椎病,可以取得更加满意的疗效。

  • 标签: 颈椎病 针刀松解术 正脊手法治疗 机理探讨
  • 简介: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当突然跌倒大粗隆部直接触地造成骨折的机会较多,由于粗隆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引起髋内翻畸形和以小粗隆为支点的嵌压形成小粗隆骨折,亦可由髂腰肌突然收缩造成小粗隆骨折,根据粗隆部位解剖学的有利因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常用于牵引的方法,笔者用下肢超长夹板结合骨牵引的疗法,经临床观察可比单纯牵引法加快愈合及过早的在床上活动,减少全身并发症及髋内翻的发生。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牵引治疗 长夹板 下肢 髋内翻畸形 粗隆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整脊调曲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疗效,并与寰枢关节错位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不进行调曲对照组进行对比。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整脊调曲手法复位,对照组30例单纯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复位。结果: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和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idit检验,u=3.4945,p〈0.01).结论:整脊调曲手法复位组较单纯手法复位组疗效好,治愈率高。

  • 标签: 整脊调曲手法复位 单纯寰枢端转手法复位 寰枢关节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