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洁古则日:血无寒。东垣亦云:诸见血皆责于热。丹溪亦日:血无火不升。三家之论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阴降火为法矣。岂知《内经》论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纲目》序失血症,独载运气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此语大发千古聋聩。夫六气使人失血,此为外感之邪言也。

  • 标签: 失血症 滋阴降火 《内经》 吐衄 六淫
  • 简介:世人患吐衄者多,而洁古则曰:血无寒。东垣亦云:诸见血皆责于热。丹溪亦曰:血无火不升。三家之论出,而世之治吐衄者,皆以滋阴降火为法矣。岂知《内经》论血溢、血泄,六淫皆有,故《纲目》序失血症,独载运气六淫之邪。王海藏云:六气能使人失血,不独一火。此语大发千古聋聩。夫六气使人失血,此为外感之邪言也。

  • 标签: 失血症 滋阴降火 《内经》 吐衄 六淫
  • 简介:Theage-relatedchangesinreproductivesystemwereverysignificant.Forhumans,thetestisatrophiedgraduallyalongwiththeagingafterthepresenium.Somereportssupportedthatthetesticularsize(longdiameter,shortdiameter)ofelderlymaleswerequitedifferentfromtheyoung.Thetestesofoldmenbecomesmallandhardtoinducethelessandrogen

  • 标签: 灸法 直接灸 悬灸 睾丸 衰老 小鼠
  • 简介:乐、药、疗三字同源,反映在远古先民对音乐、药物、治疗三者联系的认识。上古人们对音乐与情志及脏气之间的互动关系已有深刻的体验,概括为五五行五脏是论。古人的重要建树是:揭示声与人格情志、脏气体质的关系;建立、'计三者互相推求的闻诊方法;倡导以音乐调治身心。音乐长期被作为儒家教化工具而淡化了医学效用,发掘研究和发展这一传统疗法,有助于构建中医身心治疗学。

  • 标签: 音乐疗法 五音 五行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穴对肠鸣的影响。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计算机肠鸣采集记录系统,检测23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在电针足三里穴前后肠鸣的变化。结果针刺对肠鸣的影响是双向的,可使肠鸣发生明显变化。与电针前比,电针对肠鸣的影响经统计学处理,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对人体肠鸣可产生显著的影响,提示针刺足阳明胃经局部穴位对胃肠运动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 标签: 肠鸣音 胃肠运动 电针
  • 简介:目的评价肿消巴布剂治疗癌性疼痛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和对照。对照给以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是三阶梯止痛),观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肿消巴布剂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用药后第3、7、14、28日NRS评分与用药前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第7、14、28日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两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的比较:观察疼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KPS评分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P〈0.01),且观察KPS评分高于对照(P〈0.05)。结论肿消巴布剂可以提高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且远期效果更明显,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癌性疼痛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见肿消巴布剂
  • 简介: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感神经性耳聋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0月-2008年10月间门诊病例60例,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对照予脉通500mg,5%葡萄糖250mg+三磷酸腺苷40mg+辅酶A100U,静脉滴注qd;治疗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开窍、益气补肾方剂。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O.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神经性耳聋,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耳聋 感音神经性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是我国古代所确立的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阶。中医的五理论是根据中医五行学说中的五与人体脏腑、情志等有机结合起来,可以用于治疗疾病及养生的一种指导理论。根据与五对五脏、五行相克理论的结合下的五理论对用音乐治疗一些疾病及日常养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五音理论 音乐疗法 养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中ki67<20%与ki67≥20%患者的生存预后。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151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SPSS 26.0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及K-M生存曲线,分析及描绘其DFS和OS。结果:对KI67<20%和ki67≥20%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分别行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Log-rank 检验,其OS(P<0.032)和DFS(P<0.016)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i67≥20%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因素。

  • 标签: []三阴性乳腺癌 ki67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责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腔镜二区2012年1~6月住院患者650例为对照,2012年7~12月住院患者720例为实验。比较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应用前后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应用,实验和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将日清日高管理模式应用在临床护理责任管理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

  • 标签: 日清日高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 简介:<正>炎宁片主要由管玄参、毛冬青、广防己等组成,有报道对该制剂中苦玄参进行检识,但未见有对该制剂含量测定方面的研究报道。本文对炎宁片进行了定性鉴别研究,并对其中主药苦玄参的有效成分苦玄参甙I_A进行了含量测定。1实验材料和仪器CS—9000双波长薄层扫描仪(日本岛津公司);苦玄参甙I_A对照品(广西植物研究所提供);炎宁片(广西梧州

  • 标签: 苦玄参 炎见宁片 定性鉴别 玄参甙 广防己 毛冬青
  • 简介: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分属不同的学科体系,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医证候本质的研究方法需要遵循中医学的自身特点,方能阐明中医学的特色与精华所在。而代谢学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与中医学在原理上具有统一性,故可以把代谢的理论、技术与方法作为研究中医证候本质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 标签: 代谢组学 中医证候 系统生物学
  • 简介: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 标签: 黄疸 退黄汤 中医药疗法
  • 简介:从中医证候、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应用核磁共振波谱研究代谢学的现状。研究发现,肝郁证可能与肝脏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脾虚证可能与机体的氨基酸代谢异常有关;肾虚证可能与整体的支链氨基酸代谢分解代谢过度有关。中药雷公藤、黄芩、复方半夏厚朴汤、逍遥散、四逆汤等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分别通过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等多条代谢途径发挥药效作用。多种分析技术的联合使用,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为发现更多的代谢物及代谢途径,更加全面地揭示中医证候本质、中药药效及毒性机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 标签: 核磁共振波谱 中医证候 中药药效 代谢组学 综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