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 了解某市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脑卒中防治在基层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信息和依据。方法: 2019年 1月 ---3月对某市辖区所属的 6个乡镇卫生院及 5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整群抽样,采用网络问卷进行调查,收集信息后对基层医务人员脑卒中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层医务人员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较低,医务人员是否参加培训,对脑卒中早期识别和救治认知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基层医务人员 脑卒中防治知识 调查与分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平台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 64例首次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规的宣教模式的基础上,加用微信公众号推送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以提高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满意度和依从性。结果 患者对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和依从性显著提高。结论 基于微信平台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可以让患者或家属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早干预高压氧相关知识的宣教,达到高效、方便、及时的了解高压氧治疗相关知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压氧治疗 微信平台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在急诊外科“缓冲平台”模式下的救治效果。方法 选取 2016年 11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我院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13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 65例(急诊外科普通模式下救治),研究组 74例(急诊外科“缓冲平台”下救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结果 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跟对照组相比,较后者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较后者更低( P< 0.05)。结论 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急诊外科“缓冲平台”模式下救治,抢救成功率高,可降低并发症、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 标签: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急诊外科 “缓冲平台”模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研究。方法 选择 2016 年 1 月 1 日 ~2018 年 1 月 1 日 来我院接受治疗的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24例 ,平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每组各 62例 ,观察组受试者接受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随访三个月,统计两种治疗手段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较好( P < 0.05)。结论 采用 经膝关节镜引导小切口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可在日后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关节镜 小切口 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 简介:目的:了解居民的中药煎煮知识以及对中药代煎的需求,分析并提出改善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匮乏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设计调查问卷,随机抽取永州市城区26个社区的1268名居民进行现场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25份。结果:社区居民中药煎煮知识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家人、朋友或邻居。居民对中药煎煮的煎药器具、煎药用水量掌握情况较好,正确率分别为70.5%和75.3%;对浸泡时间、煎干处理和服药食忌了解的正确率分别为29.1%、22.8%和29.9%。1225名调查对象中,40.6%的居民基本掌握中药煎煮知识。性别、服药频率不同的居民中药煎煮知识存在显著差异;年龄、学历不同者的煎煮知识差异不显著。77.9%的社区居民选择代煎;对于中药代煎,主要焦点集中在卫生状况、信誉口碑和服务态度三个方面。结论:社区居民的中药煎煮知识有待提高,应加强中药煎煮方法的指导和药学服务,完善并推广代煎服务,从而提高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社区居民 中药 煎煮知识 代煎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安全管理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过去所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 462名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 231名,依次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能够准确的辨别其中的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 ,获得更加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神经内科 安全管理 临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急诊科关键环节的管理模式,有效保障急诊患者就诊,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以实行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的 313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普通护理模式的 305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接诊时间、护理纠纷次数、患者转运过程意外发生次数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 实行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后患者的接诊时间为1.2±0.6分钟,未发生护理纠纷及患者转运意外,患者满意度为 99.04%。未实行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患者的接诊时间为 4.1±1.2分钟,发生 3例护理纠纷及 2例患者转运意外,患者满意度为 91.48%,两组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急诊科实施关键环节管理流程模式可以有效缩短急诊患者接诊时间,减少护理纠纷次数及患者转运意外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施行

  • 标签: 关键环节管理 流程模式 急诊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 P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在我院( 2015 年 1 月~ 2017 年 4 月)小儿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儿( 1354 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 680例的观察组和 674例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模式采取的是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模式采取的是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率。结果 通过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质量(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使用呼吸机患者卧位不正确、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口腔不清洁、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以及人工气道意外脱出)发现,实施风险管理护理的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出现不良事件( 0.44%)、护理投诉( 0.59%)以及职业伤害( 0.00%)概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 PICU护理质量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PICU 护理质量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监督团队管理对提升重症ICU科室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8月医院收治的98例ICU重症患者,依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施以建立监督团队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各项护理质管理量评分与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监督团队管理对提升重症ICU科室护理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建立监督团队管理 重症ICU科室 护理管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