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中医疾病观是中医学认识疾病本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观点,它以时-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整体观为指导思想。叙事医学从时间、空间两个角度出发,肯定生物因素影响病情的同时,强调社会制度、家庭伦理、人文关怀、个体感受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以社会建构的视角来看待人类的疾病历程。从中医疾病观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理解中西方叙事医学的关系,以加深对叙事医学的理解。

  • 标签: 中医疾病观 叙事医学 社会文化因素
  • 简介:摘要肠道菌群即人类肠道微生物组(HumanGutMicrobiota,HGM)。含有超过1500种细菌,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基因的100倍。人体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受很多因素影响,包括膳食、抗生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宿主基因等。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变化都将破坏肠道微生态的平衡,导致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在人类肠道菌群与个人健康之间的研究与探索,旨在为二者关系的进一步研究与临床医学的突破作参考。

  • 标签: 肠道菌群 个人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采用常规中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藏医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和观察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且临床无不良反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藏医药 心血管疾病 疗效观察
  • 简介:精神障碍在中国疾病负担的排名中居首位,超过了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等疾病”,今后我国各类精神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精神疾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82年中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5岁及以上人口中精神障碍(不包括神经症)终生患病率12.69%(陈昌惠1986)%。此类疾病是全球公认的难治性疾病,治疗时间跨度长,护理难度极大。

  • 标签: 精神疾病 延伸护理 模式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以来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之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每组各50例,一组为研究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进行护理,一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结果治疗后对两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护理模式的研究组在健康心理、疾病知识理解、日常预防、自我管控能力等常规表现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患者满意度的调查也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心脑血管住院病人联合健康教育,提高护理质量,增加了治疗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心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针对老年人的患病特点,从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日常活动的管理与健康行为的建立;维护心理健康,培养良好的心态;定期体检,为健康保驾护航四个方面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让老年人延缓甚至暂时逆转某些生理性衰退,帮助老年人不得病、少得病,即使得了病照样带病延年,享受愉快的晚年生活。

  • 标签: 老年疾病 预防 护理干预
  • 简介:心血管系统疾病(C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致残致死率不断增高,严重危害着广大民众的生命和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中医药也积极参与其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系统疾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肯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VD属于中医学心悸、心衰病、胸痹、真心痛等范畴,病位在心与血管。而在CVD复杂多样的基本病理变化中,多以气虚为始动因素[1-3],气虚推动无力,则血脉迟涩。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心血管疾病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技术在脑缺血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收治128例此类患者,均给予介入技术治疗,同时给予积极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再通116例(90.63%),不通12例(9.37%):术后出现观察处渗血23例,心率减慢10例,血压下降25例。经及时处理,均恢复良好。结论:对脑血管介入术的治疗和护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预防和处理好各种并发症的发生,能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脑梗死
  • 简介:目的观察柴胡桂枝汤治疗26例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就诊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柴胡桂枝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有助于缓解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活指标。

  • 标签: 柴胡桂枝汤 神经内科疾病 负性睛绪 幸福指数
  • 简介:《黄帝内经》为中医典籍的经典之作,书中有关心系疾病语篇的论述对后世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李照国教授和伊尔扎·威斯女士两人的《内经》英译本为蓝本,进行翻译的比较研究,初步探讨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教授的衔接理论中"词项衔接"法在心系疾病语篇翻译中的应用,以期开辟中医药翻译领域中典籍语篇译法的新视角。

  • 标签: 黄帝内经 心系疾病 衔接理论 英译 语篇